写工作日志,是公司衰败的前兆。
前几天,
收到一个这样的问题。
先表态,我是对写工作日志非常非常反感的人,单我比较幸福,待那么多家公司,都没有怎么写过。
周报,的确有写过,试过差不多1年时间每周一次,而且是PPT的那种,不过那时候是让下属做,我负责给上面领导汇报,因为不是本人自己执行,所以也没有那么痛苦,如果让我每周自己做一个十几页的PPT,我也吐血。
记录工作内容,看起来这个要求很科学很合理,但是大厂没有哪家是需要些工作日志的,反而不大不小的公司喜欢这样这套。
原因大概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
彰显领导层权力,可能他也知道没啥用,无非就是看一看每一天做了一些什么,但是他们会真的认真看吗?或者说,他们真的会打开去看每一个人的工作日志吗?并不会,一来看这个属于浪费时间,二来是看了也没用,因为必然每个人都写了不少,哪怕是瞎编的。
基本上大的原则就是:你可以瞎写,但是不可以不写,不写就是对我权力权威的对抗,我很不喜欢这样不服从的员工!
不少公司是有这种变态领导的,如果对工作影响不大,那么他就是以浪费别人的时间为自己当领导的成就感来源。
第二个原因
公司业务开始下滑,但是领导层还没有找到应对方案,那么就只能从这些可有可无的地方下手,企图找到哪个人是没有多少事情做,再把这个人做掉。
这种情况我就有亲身经历过,不过不是写日志,而是从不打卡变成打卡,然后我就走了。
大厂一般不会要求打卡,因为基本上都是结果为导向,当然前提是这家公司目前还是非常赚钱,利润非常健康,所以一切都是正向地做,大家做得开心,公司也赚大钱,但是如果一家大公司业务忽然垮掉,前提就是需要裁员,然后再抓考勤,写日志等等都可能会出现。
当出现了这个,就要开始警惕每个月是否按时发薪了,一开始可能拖几天,然后出现拖1个月,再。。。越来越严重。
当出现1次拖欠薪水的时候,你就应该开始找工作了。
---
说完上面这个,先多说一个事情。
最近有蛮多同学反馈找工作2-3个月没有找到心仪的,怎么办?
这还可以怎么办么,要么继续找,要么降低要求。
说一个可能年轻一代都不太懂的道理,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经历了40年的高速增长和持续的繁荣,在现代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增速高的1992和2007年甚至超过14%,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毕竟2007年的我们是很大的人口基数和体量,就连现在好多人在唱的越南要起飞了,但是它也就8%左右的增速。
我们看邻国日本,从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起飞,1995年达到了历史高峰,那时候的日本人有钱到觉得自己是世界第一,全球到处买买买,甚至觉得可以买下整个美国,随后就开始爆发经济危机接下来几乎停滞不前,过去的20年,日本的GDP增速徘徊在正数和负数之间,再也没有试过超过2%的。
而1997年,韩国,泰国等亚洲国家的经济危机,都对当时的经济造成巨大创伤,失业高企,生活水平下降,而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也是大量人破产。
如HK,60年代开始经济起飞,2000年左右达到了顶峰(1976年高达16.16%的GDP增速),所以很多在这个时期出生的香港人,天然觉得HK必然牛逼,没有不牛逼的理由,90年代初期,香港工薪阶层的工资已经是2000-3000的了,而那时候的国内,300块月薪算是不错的,加上那时候的汇率,港币高于RMB,100港币可以换170人民币左右,所以香港人的打工仔过来深圳玩,简直就是神仙下凡,200块钱可以吃喝玩乐2天不重样,(就如你现在拿着深圳中位数工资5300在越南玩几天一样),这种快乐,你可以想象。
而如今的香港工资中位数是17800元,如果要在深圳按照当年标准去潇洒两天,可能花掉50%了,你大概可以理解香港人的失落感了。
世界经济规律就是如此,周期性地好,周期性地差,没有必然的常胜将军,而我们习惯性地觉得毕业就可以找得到工作,每年公司都要加薪,工作了几年之后必然是高薪,这些的理所当然,应该要改变一下思路,如果找不到工作,是不是可以适当地降低一下预期呢?
经济没有永恒的牛,也没有永恒的差。
但是我们在没有那么好的时候,需要思考一下如何度过,一个是增强能力,一个是调整心态。
当然,永远都要记得一句话:“了解宏观,聚焦微观。”因为无论什么大环境,都有人崛起,都有人逆势而上的。
作为一名打工人,关注自己本身,永远比关注大环境重要。
-------------------------
往期精华文章导读:
这应该是你今年最想买的手机壳了!
跟刘畊宏一起练,运动海报设计!
为什么想摆烂?
-END-
越努力,越幸运。
这里是庞门正道。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