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正在毁掉一代年轻人的「空心病」

正在毁掉一代年轻人的「空心病」

生活
有温度 有深度 有广度
就等你来关注

主编:丹尼尔 | ID:MRDANIEL777

编辑:耀匀 | 图:Google

转载请在后台输入授权



19世纪著名诗人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生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席卷欧洲之际。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剧烈震荡,开始不可避免的对每个人精神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究竟为什么而活?这个哲学领域至今难解的问题,开始困扰每个被时代漩涡裹挟的生命。

艾略特有感而发,写下短诗《空心人》:「在渴望和痉挛之间,在潜能和存在之间… 这就是世界结束的方式,并非轰然落幕,而是郁郁而终。」

这原本是对深陷物质与灵魂的搏斗中无法自拔的现代人,郁郁寡欢直至丧失斗志,走向灭亡的消极情绪的生动刻画。

然而近两个世纪后,它所描述的意义和价值感的缺失,以及精神世界空茫而贫瘠的状态,几乎成为当代人的心理通病。

当我们拼尽全力,却感觉活得毫无意义,又如何能够重新找回生活的目标和价值?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活了多久
而在于我们究竟是如何活着

2001年,墨尔本大学精神学教授 David W. Kissane 与蒙纳士大学心理学教授 David M. Clarke 首次提出「失志」demoralization 概念。

他们发现世纪之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生命产生一种「存在性绝望」existential despair,对生活失去意义和目标感,无助且无望。

如今,这种类似情绪正以远超我们想象的速度席卷整个社会,产生了足以称为时代症候的「空心病」。

在中国,这种价值观缺陷导致的心理障碍,由北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首次提出,名称正是取自篇首短诗《空心人》。

诗中描写的人物特征,几乎完全符合「空心病」的症状,即:感觉人生毫无意义,对生活感到空虚和迷茫,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空心病」不仅被视为一种临床诊断,更被认为是普遍的社会现象。许多表面看似正常的普通人,其实内心都对生活失去了意义与信心。

徐凯文在报告《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中,系统地概括了「空心病」的七种病理学特征:

1. 症状上类似抑郁症。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

但是和典型抑郁症不同的是,这些症状表现并不严重和突出,甚至外表上可能跟其他人并无差别。

2. 他们拥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孤独感来自与外界的人没有真正联系,一切联系都变得虚幻。

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而活,不知道活着的价值和意义。即便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内心依旧感觉空荡,产生了强烈的无意义感。

3. 通常人际关系良好,但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需要时刻维系在他人眼里良好的自我形象。

似乎一切都是为取悦他人而做,但内心并不认同,因此疲惫不堪。

4. 对生物治疗不敏感,甚至无效。

5. 有着强烈的轻生意念。这种意念不是因为现实中困难、痛苦和挫折,而是:「我不是那么想要死,但也不知道为什么还要活着。」

6. 问题通常已持续一段时间。可能从初高中甚至更早就有类似迷茫,甚至先前已经尝试过轻生。

7. 传统心理治疗的疗效不佳。问题并非通过改变认知、研究原生家庭、疗愈早期创伤就能解决的。

但空心病并非抑郁症。抑郁症可以透过药物控制,而空心病则不行;抑郁症通常伴随人际关系困难,而空心病者可能社交关系良好。

与抑郁症患者首先否定外部世界,继而否定个体生命价值不同。空心人通常积极主动,并且从始至终,保持对外部世界的温暖和希望。

归根结底,他们仅仅是对自己,感到毫无希望罢了。

严格意义上讲,「空心病」并非心理或精神疾病,更像是对特定时代和社会,相对比较普遍的心理状态的总结,类似「时代病」。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底层是生存和安全需求,之上是人际关系的需求;然后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社会已经到了去思考和解答「意义」问题的阶段,当找不到答案的时候,就会遇到「空心」的时代特征。

我们有越来越多物质的满足,却开始越来越多地失去心灵的满足。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 Hartmut Rosa 曾提出「社会加速理论」,当科技更迭和环境变迁速度加快,整个社会都在不可控地加速向前。

每个人都被迫越跑越快,才能够勉强停在原地。在彼此的激烈竞争中,依靠将自我工具化的方式,盲目追求着社会设定的成功目标。

而「空心病」就是追求过程中,时代焦虑的「代际遗传变异」。

与此同时,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却充满狭隘的物质色调,对于成功的衡量标准,也极为简单粗暴。
教育也出现了心理学家 Carl Ransom Rogers 提到的「价值的条件化」—— 将原本生而就有的价值感,建立在社会评价或外部激励上,内在的深层动机逐渐架空。
生活的目的也在无形之中,演变成必须不停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我们习惯于活成别人期望中的「好」的样子,习惯去满足社会要求的条件,学校时认真努力,安分守己;职场上兢兢业业,努力工作;生活中履行职责,委曲求全。
似乎只有获得世俗评价的认可,才能够证明己存在的价值

但内心却始终不踏实不开心,总会产生「这究竟是为了什么」的质疑,感觉生活充斥着难以言喻,却始终挥之不去的忧郁和痛苦。

如果仅从「拥有」的角度而言,我们似乎什么都有;但从「存在」的角度而言,又似乎一无所有。

追求到最后会发现,虽然看似得到了理想的结果,但内心却无比空虚的,不知道它究竟有什么意义。

不清楚人生的志向,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也不知道自身价值何在,生命似乎被「要求」的无从选择。

因为无论优异成绩还是出色表现,都并非生来追求的东西,而是外部世界的标准和社会制定的目标。

我们不能单纯以外部的「结果」来衡量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越是过于看重社会要求、强调满足外界期望,越容易忽略和丧失自我。

因为所有外在的乐观,都无法真正抚平心灵身处的孤寂和苦痛。

空心人表面看似和正常,并没有任何异状,甚至感觉乐观积极。但其实内心却无比孤寂和无望,往往只有极亲近的人,才能察觉端倪。



「空心病」倾向的缘由

一、剥夺自我表达的权利

自从出生起,家长和老师便充当了指导者的角色,明确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什么事情是的对,什么事情是错的,却少了进一步的沟通。

很多孩子都是在「我来教你」「这样才对」「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之类的教导下长大的,自幼就被剥夺了表达自我的权利。

而这样的教育环境,虽然能使孩子听话、表现得体,却扼杀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自我人格的建立。

没有机会建立独立自由的思想,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日后的行动也容易失去方向、找不到目的和意义,进而造成「空心病」的风险。

二、缺乏真诚可信的朋友

很多孩子在校期间,虽然养成良好的人际互动能力,却总习惯与人保持着适当又若即若离的心理距离。

虽然这样看似能让孩子在学校、职场表现得无往不利,但也容易让他们在人群中逐渐迷失自我。

当他们真正需要表达内心感受时,会发现极为困难,难以找到足够安全,可以尽情抒发情绪的出口。

三、迷失自我探索的途径

成长过程中,学校或家庭教育如果只重视学业表现,而缺少对孩子兴趣的探索、鼓励和培养,很可能会迷失方向,丧失目标和意义感。

我们往往感觉自己似乎什么都可以,适应力良好,却也常常感到寂寞。



「空心病」的自救指南

1. 倾听内在隐藏的声音

人类天生拥有追寻意义的内在驱动力,我们从生活与书本,以及人生高低起伏的经历之中寻找意义。

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在逐渐社会化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忽略倾听内在的声音,离初心渐行渐远,直至空虚袭来,感觉一切都失去意义。

真实的快乐来自内在,唯有倾听内在声音,才能获得真正快乐。

2. 创造安顿身心的时间

社会压力不断要求我们达成绩效目标,把自己作为手段。我们总是处于极度忙碌的状态,没有任何自由时间去思考,甚至连完全放空的、属于自己的时间都没有。

而这个忙碌仅仅在做事情,没有反思的时间,那么即使做了很多事情,也依然会感到毫无意义。长此以往,必然感觉身心疲惫。

因此无论再忙碌,一定要努力创造时间,去体验自己是个「人」。

3. 探索源自心底的热爱

虽然对许多人来说可能有些困难,但可以尝试反思:「内心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寻找到对自己来讲有意义的,愿意去投入的那个东西。

无论职业兴趣所在,还是人际关系的选择偏好,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是获得意义和价值感的关键。

4. 专注亲密无间的关系

英国心理学期刊发布的人类学研究发现:与亲密挚友互动越频繁,越容易感觉快乐;而广义上范范的社交频繁,反而会降低生活满意度。

存在主义学者布伯也曾说:「美妙的关系可以冲破孤独的障碍、压制它的严厉规则,在自我之间架起一道桥梁,跨越宇宙的恐惧深渊。」

如此可见,「亲密关系」对于个人主观幸福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相信你身边也有亲密的朋友,能让你摘除社交面具,真正自由自在地做自己。不妨多增加与他们的联系和互动,试着表露心底的声音,会让你不再感觉如孤岛般寂寞。

5. 实践属于自己的愿望

短时间就做出戏剧性的改变或许非常困难,除了活在别人的期待中之外,也能尝试着活出自己的色彩。

试着天马行空,想想童年的梦想,详细列出自己的愿望清单。愿望可大可小,如果愿望较大难以实行,尝试拆分成相对容易实现的步骤。

比如愿望是环游世界,可以先从就近想去的地方开始;如果愿望是考上研究所,就先从读完一本专业书籍开始。

请务必记得,这些都是为了自己而非他人的愿望。挑几个切实可行的愿望,在努力实践的过程中,你会发现离自己的心又靠近了一点。

生命的价值在于我们追求的梦想和目标,以及为之奋斗的勇气和毅力。生命的意义,感受到内心深处的爱和喜悦,为自己认可的价值观,而非为他人的期望而前行。

总之,我们要专注于去实现理想,而不是过一种「看起来有理想」的生活,才不会把自己陷入「拼命比较、自己内耗」的「空心」状态。

愿你找回心底的信念和激情,活得真实、投入、热烈而无憾。

Reference


1. 阅尚心理|我们有越来越多物质的满足,却开始越来越多地失去自我|解读「空心病」---徐凯文
2.看理想:「空心病」大流行的时代,我们如何寻找意义感?
3. 外滩教育:徐凯文:空心病与时代焦虑下,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有多难 
4. womany.net|表面快乐,内心却感到空虚?7点检测你是否的了「空心病」心理师自救三方法
5. 澎湃|「空心病」,活得很累又徒劳丨年轻人的流行心理病,你有吗?

没有信仰的人如同盲人


| 诗篇 119:105 | 
的话是我脚前的灯,
是我路上的光。

© Copyright

 |  | 


MATTENAI 

线
(将逐步回到正常价)


 MATTENAI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深度|谁在毁掉欧洲“能源梦”?我和聊天机器人(AI)对话这个五一,我去重庆恶补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贼喊捉贼式的新疆指控,让人出离愤怒吹空调会得「空调病」吗?悸动烧仙草正在成为当代年轻人的「多巴胺」补给站鬼才发明!比跑鞋还轻的「空调鞋」,轻盈舒适不臭脚,好穿到爆!40岁啃老男子深夜跪求70岁老母要钱:毁掉一个孩子,就拼命惯着他年入35万美金?这个国家的移民,正在毁掉旧金山…清华教授:科学严谨地研究“伪问题”, 正在或已经毁掉了一代年轻学者这4个习惯,正在毁掉你的意志力直播间“儿子”登上热搜,“亲情式骗局”正在毁掉中国2亿老年人“自杀式自律”,是怎样毁掉一个人的?李玟离世前40秒语音听哭所有人:抑郁症是怎样毁掉一个人的控制狂父母,如何毁掉一个孩子?夏日里的「空调裤」!速干凉感遮热防晒,主打轻松舒适出行!百年意大利品牌!久穿不臭,防污防泼水,这双比跑鞋还轻的「空调鞋」,百元穿出千元脚感!你挂在嘴边的这些话,正在毁掉你和孩子的关系!真正毁掉一个人的,是假装快乐一位妈妈的深度反思:毁掉一个孩子的内驱力,到底有多简单?当代年轻人的“糊弄学”大赏江苏母亲虐待5岁男孩致截肢:“中国式有毒”父母,正在毁掉下一代如何快速毁掉一段亲密关系?盖在身上的「空调」,夏天想要睡得香,真的靠它了厨房里的「无尽的前沿」,正在治愈年轻人的舌尖乡愁|AWE潮电盛典当代年轻人的职场智慧:与其向上管理,不如向下兼容毁掉一个家的,不是贫穷,不是吵闹,而是不会“逼”孩子……上瘾性行为,是如何毁掉一个人的?冷却的不止季节(41)— 丧葬费毁掉一段关系,只需4个字又见桐花开“为你好”,是怎么毁掉一个孩子的?当代年轻人的聊天记录,扎心到我不敢看好学生心态,是怎么毁掉一个人的?遥思龙泉桃花宴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