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两年的互联网科技圈儿,可以说是雷声大,雨点儿大。就拿美国的几个互联网科技巨头为例吧,像是 Facebook 就改名为了 Meta ,准备进军元宇宙,去虚拟的世界里淘一波金。微软也收购暴雪,在经营自己 ToB 的基本盘业务同时,计划在游戏和家庭娱乐方面攻城略地。苹果则捣鼓起了芯片,而 Alphabet 继续投钱 AI ,并在医药、新材料、生物等等前沿科技撒钱。但与此同时,对于国内的互联网大厂,大家反而好像不大了解。差评君问了些编辑部的同事,得到的回答多半是:国内的大厂都在造车、都在买菜呗。
而今天呢,差评君则准备结合大厂们发的年报,聊聊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到底都在干啥。无论你喜不喜欢,一说到互联网大厂,腾讯绝对是绕不开的那个。
而一说到腾讯,大伙们肯定都会脱口而出:游戏和通讯。
确实没错,其中的游戏就一直是腾讯主营板块中的排头兵,当年王者荣耀一天赚一个亿的新闻,差评君都还历历在目。
腾讯在游戏方面也很舍得洒钱,去年一共投资了 100 多家游戏公司,平均三天就投一家。。。
去年全年,腾讯在游戏业务上的总收入是 1743 亿元,平均一天四五个小目标,活脱脱是赚麻了。。
然而在去年的第四季度,一个名叫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的板块却成功超过游戏,成为了腾讯收入最高的业务板块。。。是的,一直“ 坑 ”咱们玩家钱的腾讯,这两年一直在发力去做 ToB 的业务 掏钱企业们的钱包。其中企业微信、腾讯文档和腾讯会议,就被他们称作是数字化基建。
还包括数据库、云操作系统、服务器等等。。是的,腾讯甚至还在搞硬件。。。
腾讯把在做的这些业务划分于“ 产业互联网 ”,甭管是不是画大饼,反正这名字“ 产业互联网 ”的名头确实挺唬人的。为的呢,就是让互联网助力企业,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马云的台词放在这好像也行 )而早在 2018 年,腾讯其实计划就 All in 产业互联网了,马化腾当年还在知乎上问过相关的问题。那时候的马化腾可能也没想到,四年之后来自产业互联网的收入,能超越游戏和社交吧。另外,在翻小马哥的知乎账号时,差评君还发现了一个小彩蛋。那就是马总的第一个知乎回答,献给了“ 如何删除微信聊天记录 ”这样的问题。
有一种你在网上问“ 炒股如何开户 ”,结果巴菲特亲自来解答的既视感。。。阿里巴巴这边呢,差评君则觉得它和亚马逊有些相似了。同样都是云服务加电商的组合,同样都在啃线下这块硬骨头。只不过,亚马逊那边主攻的是线下的仓储物流,而阿里巴巴主攻的是本地生活服务和新零售。
而把本地生活服务和新零售设为公司战略目标的,还有美团、京东、甚至是抖音和快手。
本地生活服务其实大概就是外卖、酒店、旅社、电影院等等服务,这很好理解。
但新零售这名词儿解释起来就很抽象了,大概的定义应该是将线上与线下融合,用互联网科技重构零售业这类的意思。反正这个赛道的大厂目前大都挺惨的,美团去年在所谓的新零售上亏了 384 亿,阿里想的盒马鲜生、社区团购这类的也都在烧钱。
零售方面稍微好过一点儿的可能要算京东吧( 京东那些玩意叫“ 无界零售 ”),90% 的收入来自于零售。虽然零售业务盈利了,但加上京东物流,还有京喜( 一个对标拼多多的电商平台 )等新业务的亏损。而目前包括美团、阿里、京东在内的各个大厂,好像在本地生活、新零售等领域还没有收手的意思,应该会像当年的网约车、共享单车和外卖大战一样,打个誓死方休。而被大伙们戏称为是计量单位的百度呢,依旧在死磕 AI ,死磕无人驾驶技术。
要看百度的未来如何,还是得看无人驾驶距离商业化落地到底还有多久,要看 AI 技术什么能再次迎来巨大的突破吧。
当然互联网大厂还有很多,要是一个个分析,可能到 2925 年都讲不完。但是除了各自业务方面上的不同,战略上的不同之外。差评君发现有个叫 ESG 的玩意儿,是一致被这些大厂所认同和努力的方向。所谓的 ESG 大概就是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几个词儿的英文缩写。大概就是衡量一家公司够不够环保、对社会是否有贡献、是否有垄断的行为、公司内部腐不腐败之类的指标。比如强迫员工 996,那么公司可能就在 ESG 中的 S( Social )和 G ( Governance )上得低分。像是美团深陷“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 ”的新闻后,美团的 ESG 分数在港交所排名直接倒数。财务数据看的是这家公司赚不赚钱,而ESG 看的是这家公司的钱干不干净,可不可持续,有没有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因此,这些年国内大厂的财报中,也都会大书特书自己在共同富裕、碳中和、还有各种公益项目上的付出。虽然目前他们的分数总体都偏低。。。但至少是在努力了,对吧。或者说是装着在做了。
最后差评君想说的是,且不说国内外都抡起的反垄断大锤,砸得不少大厂嗷嗷直叫了。光是最近国内所谓的互联网大厂离职潮,或者说是“ 毕业 ”潮 ,就已经抢占了不少媒体的头条。活生生就是一幅“ 留给互联网行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的末日景象。
只不过有趣的是,相关部门去了解了下情况,结果得到的数据却是。。。大厂们的用工规模还变大了。咱啥也不懂,也说不清楚,只能用一句“ 薛定谔的互联网寒冬来 ”形容了。
当然,也有一种观点是,哪有什么互联网寒冬,有的只是互联网人的寒冬罢了。说是原本互联网行业的高速扩张,其实是一种反常,如今的平稳发展才是常态。在这一新阶段,大厂们不再到处撒钱,而是专攻某些核心业务,而在阶段的更替当中,那些非核心部门便成了炮灰,感受了一波互联网的寒冷。在看了看互联网大厂们都在干啥之后,差评君觉得,入局互联网躺着都能赚钱的时代,可能已经结束了吧。
撰文:江江 编辑:面线 美编:萱萱
图片、资料来源:
互联网怪盗团,美国互联网巨头现在在做什么?
美团、腾讯、阿里年度报告
新浪科技
界面新闻,没有互联网寒冬,只有互联网人的寒冬|不宜高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