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诗:我没舍得采这些春天的耳朵 | 言一文:五只蚕豆耳朵
五只蚕豆耳朵
周末,我在母亲的菜圃里摘豆荚
无意中找到五只
童年的蚕豆耳朵
它们在自己的圈子里
倾听风声、花语、鸟鸣
和彼此
也听一位耳背老人
对着她年过半百的儿子——来回的絮叨
我没舍得采这些春天的耳朵
怕我的快乐
失聪!
“蚕豆耳朵”也许是很多农村孩子的童年记忆。所谓耳朵,是由于蚕豆羽状复叶最顶端的一片小叶发生了畸变,使得叶片的末端长在了一起,形成犹如耳朵的形状。一般只有在蚕豆开花的时候才会长出来,而且它不会慢慢张开,会一直保持这种姿态直到生命尽头。蚕豆耳朵并不是很多,而且常常隐藏得很好,所以寻找蚕豆耳朵便成为了小朋友的乐趣和快乐。
诗歌通过周末帮母亲在菜圃里摘豆荚,偶尔发现蚕豆耳朵这一情景,引出了这样的童年回忆。拟人化的蚕豆耳朵听风声、听花语、听鸟鸣,犹如作者童年时代在田野屋角,倾听大自然的天籁之声。而听一位“耳背老人/对着她年过半百的儿子——来回的絮叨“,又一下把镜头拉到了眼前。母亲虽然老了,年过半百的儿子在母亲的面前永远还是童年,能像蚕豆耳朵那样聆听老人絮叨,何尝不是童年快乐的延续?这种状况像蚕豆耳朵那样,也会保持到生命尽头。
所以,作者没有采摘这些春天的耳朵,因为不想失去聆听大自然声音的能力,不想失去聆听母亲教诲的快乐。这些声音,在年过半百之后,倍觉珍贵啊!只是很多人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忽略。
总之,一首短诗,借蚕豆耳朵,用想象的听觉感受,描绘了童年的快乐时光,描绘了母与子的深厚感情,描绘了岁月荏苒的感慨。角度新颖,比喻恰当,表达自然,清新,令人读后可忆。(天端)
言一文,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居浙江,作品散见《中国文艺家》《诗潮》《绿风》《延河》《草堂》《滇池》《北京诗人》《诗选刊》《中华辞赋》《中华诗词》,获徐志摩微诗奖、巴山杯古诗奖等,出版诗合集《蛰伏等同于花开》。
天端,海外诗人,理工博士,本栏主编。
投稿:自荐或推荐优秀原创且首发的诗作品,请发送至[email protected], 本栏目由 冯站长之家 倾力推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