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漫长的季节》:别怀念那些从未存在过的乌托邦

《漫长的季节》:别怀念那些从未存在过的乌托邦

公众号新闻

作者:海边的西塞罗

来源:山巅上的加图

文章已获授权



“往前看,别回头!”

昨天我写《我钦佩何赛飞的勇气,但艺术不可能靠“保护”活着》一文,说传统曲艺人不应该怀念旧的体系、等着政府“保护”、“拨款”、领体制内的死工资,而应该把传统曲艺这门本来就属于市场的艺术还给市场,演观众所喜欢的去挣自己的生活费。
结果这个主张意外的引发了一些读者的不满。有人留言跟我说:“小西,你不是崇尚选择自由么,你有选择市场的自由,就应该允许别人也有选择进体制、领死工资的自由啊!现在各行各业都这么卷,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市场上得一口吃食的,期望体制能给个保障、铁饭碗,这难道有错么?”……
我发现,最近只要一说自由市场的好处,遇到的反驳几乎都是这样的,刚开始我还尝试对这类读者进行说服,但说多了发现这种说服没有意义——因为我说的只是理论,但他们说的确实自己现实的生活处境,而后者在前者面前是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的。
的确,在经济不太好,年轻人就业率都破了20%的当下,再出来鼓吹市场万能、要求人们放弃铁饭碗,下海去扑腾、在不确定的市场中挣扎求生,我自己都觉得这种论调有点不合时宜了,不会有多少人支持。可能大家这会儿更喜欢听到的是考公、进体制内、吃大锅饭这种选择是多么理所当然,因为你看看今年的各地公务员招考信息,看看那夸张的报考/录取比,就会发现无论愿意还是不愿意,“铁饭碗”依然是大多数年轻人目前的主流选择。
有何止年轻人,太多人都开始趋向“铁饭碗”“体制内”了,衡量职业好坏的社会风气在变。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段子,说1944年、二战快结束的时候,哈耶克写了本《通往奴役之路》,预言指令型计划经济和福利性社会都是走不通的。
这书写的很雄辩,在全球卖的挺好。但在英国国内却被骂了个狗血淋头。带领英国人民赢得二战的功勋首相丘吉尔,在议会选举前的一次牛津演讲中引用了该书里的一些话,引得台下大学生们一片嘘声,随后还被其竞选对手艾德礼揪住把柄大加批判,最终在当年的大选中惨败。
因为当时的英国老百姓已经被战时配给制度折腾的民生凋敝、失业率奇高。这个时候你哈耶克梗着脑袋英说福利社会和指令性经济不好,是死路一条。牛津、剑桥的大学生、乃至英国老百姓即便大脑能赞同你,他们的肠胃也未必同意。当时的英国主流民意,就是自己扑腾累了,想让国家多办几个国营工厂、搞些福利,把大家都养起来。
这就是为什么1945年艾德礼能靠他的高福利和大规模国有化主张在英国当选首相的原因。我总觉得这种情绪与那句“戏呢?钱呢?”的问题,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相似之处。
1944年《通往奴役之路》出版,1945年艾德礼上台。历史给英国玩了一出残酷的黑色幽默。
可问题是这个世界上的某些规律,是不以人们肠胃的愿望为转移的。战后的英国在艾德礼和英国工党的主导下走上了高福利、国有化、政府补贴的路,表面上尊重了当时英国民众的“肠胃愿望”,但结果是英国经济在战后长期低迷,市场机制失衡,怎么运行都不对,被收归国有的企业都连年亏损。反倒是对面吃一堑长一智的西德二战后在著名的“朝圣山学派”的主导下奉行了更彻底的自由市场经济。
于是英国的经济增长率一度被这个战败国狂甩几十条街,西德在1950年就全面取消了战时配给制度,而英国是1954年艾德礼卸任很久之后才做到这一点的,搞的英国《泰晤士报》都无不自嘲的追问:“到底谁才是赢得了战争的一方?
是的,有时候,自由其实是一种信仰,它要求人们有的时候即便在境遇不顺的时候依然执着的相信它、坚守它,而不启灵于与它相反的信条。记住“愿意放弃自由来换取保障的人,最终既得不到自由,也得不到保障。”——这话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中明明已经警告过了。
可是英国人当时没听,他们基于自己的生活窘境,“情有可原”的选择了一种看似更美好的乌托邦,以为自己能在这个乌托邦中获得更多保障,结果却一脚踩到了烂泥里,几十年都没拔出来。
说起来,英国这个国家,是最正宗的老牌工业强国,它的民众受教育程度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相对较高的,社会也尝过自由市场的甜头,还有哈耶克这样的经济学者有言在先,牛津、剑桥大学的学生、教授们更不可能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都有那么多人一致的选择了一条死胡同。
足见想让公众形成一种正确的认知,并基于这种认知做正确的选择,真的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人类的历史就是在一条漆黑的迷宫中盲进的,每一次碰壁,都会“磕碰”掉无数人的人生。
而对于这个残酷的问题,我能想到的唯一的解法。就是但愿大家谨慎的保管自己的记忆,记得很多选择的尽头会是什么,这样至少可以让我们少重复自己或上一代人曾经上演的遗憾和悲剧。

比如这几天我刚在朋友的推荐下刷了悬疑剧《漫长的季节》,看了以后发现确实是部好剧,倒不是说它的谜案故事说的有多好,而是它把上世纪九十年代北方很多老工业城市那股味道拍出来了——市场化改革、国企转型、下岗工人、百业萧条、老哥几个都在过紧日子、在“漫长的季节”里苦中作乐,挣扎求生。
上世纪90年代是我的童年,我当时就生活在北方一座小城里,父亲就是个老国企的工程师,他那个生存状态有点像剧里那个龚彪——从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天之骄子,到肚皮突起的中年人。他们这一代人,是陪着那些锈迹斑斑的国营工厂一同沉没的一代,很多大好青年,都是在对“铁饭碗”不断地希望又绝望、绝望又希望中,慢慢耗光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
我见证了这一切,甚至就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中,所以我是能对片中那种“铁锈味”感同身受的。
是的,这种对上世纪90年代原汁原味的回忆,通过电视剧的平行叙事,会让当下的观众产生一种奇妙的共鸣:同样是萧条、失业、迷茫、看不到未来,被记忆尘封的那个昨日与今日到底不同在哪里呢?看这部剧,有时候你不自觉的就会这样去思考。我觉得这种思考其实比戏剧本身更有价值。
人穷则反本,一旦看不到前路的时候,人会本能的往后缩。比如故事中的主人公王响,就不断的去怀念“桦钢”的黄金岁月和自己的黄金岁月,并试图去寻找、去追逐那种旧日的感觉。
但追寻到最后你会发现,往者是终究不可追寻、不可回去的,九十年代那些依旧运行旧机制、大锅饭的企业的衰败与凋零,是不可挽回、也不值得怀念的事情。一个人想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就不应该去怀念那些不可挽回的、甚至其实从未存在过的事情。比如王响想在桦钢干一辈子的那份执念。
能挽回并被我们所决定的,只有未来。
所以我觉得《漫长的季节》的结尾拍的特别好,在金黄的玉米地,两个王响重新相遇,老年王响向火车司机王响招手,告诉90年代的自己“往前看,别回头”。
我觉得这话值得送给所有正迷茫中的人们,即便世道艰难、即便看不见未来,也不要去怀念那些从未存在过的乌托邦。勇敢的面对未来,勇敢的去奔向自由,别在已经被证明行不通的路上耗费生命,靠自己去努力活着,往前看,别回头。
全文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熟人性侵?9.2分的《漫长的季节》,看得人头皮发麻他一笑,我原谅《漫长的季节》所有的刀又出来一桩范伟,秦昊碎尸案的《 漫长的季节》。不敢二刷《漫长的季节》豆瓣9.4!《漫长的季节》高口碑收官,网友:看完好久缓不过来……豆瓣9.5!打破国产剧纪录!神作《漫长的季节》中的最大“骗局”,带火它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漫长的季节》为什么没有像《隐秘的角落》那样爆?有手机了还要带手表吗?《漫长的季节》:都他妈是彪子《漫长的季节》:东北的罗曼蒂克消亡史豆瓣9.4!《漫长的季节》反转不断,最后一句话太绝了!比《狂飙》还好看!豆瓣9.5分的《漫长的季节》到底高在哪?《漫长的季节》:人在命运前,还能做什么?《漫长的季节》的这个伏笔,99%的人都没看懂《漫长的季节》,被高估了吗?《漫长的季节》,后劲儿忒大了《漫长的季节》:男孩和父亲的关系,影响了他和世界的关系越看越上头!豆瓣9.5,今年国产剧最高分!范伟秦昊主演的《漫长的季节》迎来大结局,秦昊发声:观众牛!“时间是漫长的,时间是短暂的。”|独家专访《漫长的季节》核心主创团队《漫长的季节》,命运才是最大的悬疑《漫长的季节》为何没能像《隐秘的角落》那样「爆」?【漫长的季节】【战火中的青春】【无眠之境】开片比较从《白日焰火》到《漫长的季节》,什么是「东北悬疑美学」珊珊来迟的春天强推电视剧《漫长的季节》《漫长的季节》,戳中雪花啤酒痛点《漫长的季节》之后,还有什么剧可以关注啊?【漫长的季节】女孩被谁杀啦?傅卫军是她亲弟弟?死在监狱了?王阳怎么回事?是自杀还是他杀?秦昊:《漫长的季节》里,我们完成了95%的故事 | 谷雨【观影·20】如何评价国产剧《漫长的季节》?恭喜木九十-龚俊全年代言喜获金麦奖《漫长的季节》热播背后:加速回归的日常与迷离的希望感逆风吐槽《漫长的季节》,这漫长的爹味戴锦华|关于东北下岗潮的社会速写,这部影片比《漫长的季节》早了12年《漫长的季节》:跳出悬疑看时代,跳出时代看命运20年前的神剧翻红,比《漫长的季节》后劲更大《漫长的季节》口碑炸裂,大结局看哭3亿中年人:与自己和解,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漫长的季节双林奇案录第三部之天禅寺:第十一节长篇小说《如絮》第一百零七章 哈尔滨-1953年 2 康定情歌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