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季节》,后劲儿忒大了
大家好,《漫长的季节》看完了。准确说是看完大半天了,却一直没动笔,不是因为我懒,是因为它的“好”点很难简单描述出来,这也可能是它的豆瓣评分高达9.4,却没能“火出圈”的原因。
就连今天咋给这篇影评起标题,我都犯了老大难,想来想去,只能和大家掏两句心窝子,如果你听完我讲的,觉得也就内样儿,一定是我的问题,不是它的问题!!!
首先,《漫长的季节》的开篇和卖点都是凶杀,也是打着悬疑剧的旗号宣传的。
但看完会感觉,悬疑的成分并不重,这个杀人案,更像是搭了一个舞台,给各个角色命运的交织提供线索和理由。
看到最后其实我已经没那么关心凶手是谁了,和寻找真相比,我更加关注每个角色的命运。
论悬疑,这片子肯定没有巴厘岛凶杀案悬疑,狗血。所以这剧在社交媒体的浪花,并不强。
第二个,这片子不悬疑,甚至还有点子搞笑。
我看到的混剪,大多是范伟、秦昊(饰演彪子)的一些搞笑场面,比如这段“老年三人组KTV团建”。
又或者是彪子的各种搞笑贫嘴Cut,你要是没看这剧光看混剪,还以为《漫长的季节》是东北小品呢。
但事实上,只有看了你才知道,《漫长的季节》这些搞笑场面背后,底色是非常凄凉的。
比如开头那段KTV团建时,仨大爷有多惨我就不说了,彪子也是,从头乐观到尾,最后最惨的也是他,哎,咱真就讲究一个好人没好报😭。
相信你也看出来了,《漫长的季节》是一部讲时代和人性的剧。
它先用悬疑做药引,再用搞笑来中和,最后冷不丁端出一碗震撼人心的药。
而且用了10集铺垫,情绪的酝酿特别久,揭晓时也特别的震撼。
这是一个短视频讲不清楚的,可能也是很多人没耐心看下去的原因。
第三点,《漫长的季节》中的大多数人物形象都丰富,立体,复杂,反脸谱化。
这反而成为了它出圈的枷锁。
比如范伟饰演的主人公王响,既是爱孩子的父亲,也是听不进话的暴躁老头。既是工厂的劳模,也是不知变通的老古板。
比再如龚飙,既是偷老婆开店钱的彪子,也是愿意净身出户的彪哥。
就连反派也一样,保卫科长阳奉阴违,让我恨得牙痒痒。但当他被抓现行掉出尿袋的时候,我又对他起了恻隐之心。
每个人,既是一个人的救赎,同时也是另一个人的地狱。
人物过于真实和立体的弊端就是。
营销号无法用“小帅”“小美”“大魔王”“妖艳贱货”这种脸谱化的形象,一言以蔽之。
没有那么极端的角色,讨论也就激不起来浪花了。
最后,下岗潮的时代大背景,咱只能懂得都懂。
当年黄宏一句“咱工人要为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多少人在电视前面冲他扔瓜子皮。
为什么东北那么多烧烤店,鸡架店,都是二三十年前开的?
时代的浪潮拍向普通人时,毫无还手之力。
我想起第一次看到ChatGPT对答如流时,那种震撼和恐惧交加的感觉。仿佛一夜之间,我过去的许多努力都成为废纸,只能够投入新的奔流,否则就只有被时代抛弃的份。
总之,我的文章只能描述出这部剧的1%,球球每个没看过《漫长的季节》的人抽空看看。
看过的人也可以再刷一遍,带着每个人的结局,重新审视一遍每个人起初的模样,就好像看着一条条小溪逐渐汇成河流,但也知道有朝一日他们会突然消失在大海里。
我要去二刷了,大家晚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