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Cell Reports丨张政/鞠斌团队揭示新冠病毒突变株BQ.1.1和XBB.1逃逸原始株疫苗诱导广谱中和抗体的分子机制

Cell Reports丨张政/鞠斌团队揭示新冠病毒突变株BQ.1.1和XBB.1逃逸原始株疫苗诱导广谱中和抗体的分子机制

公众号新闻

近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张政/鞠斌研究团队,在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题为Omicron BQ.1.1 and XBB.1 unprecedentedly escape 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elicited by prototype vaccination的研究论文,这是该团队在新冠病毒中和抗体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工作,揭示了原始株灭活疫苗诱导的广谱中和抗体被BQ.1.1和XBB.1逃逸的分子机制和结构基础
自2021年底首次报道以来,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突变株已经持续进化出一系列亚型,如BA.1.1、BA.2、BA.2.12.1、BA.4、BA.5和BA.2.75等。当前研究表明突变株BQ.1.1和XBB.1具有更强的逃逸中和抗体的能力,然而其逃逸广谱中和抗体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解析,何种抗体依旧能够保持中和活性尚不清楚,亟待研究。
本研究以原始株RBD蛋白为探针,从三针新冠原始株灭活疫苗接种者中分离鉴定了121株单克隆抗体,系统评估了其中75株抗体的广谱中和活性,大部分中和抗体(89%和91%)依旧能够有效中和Beta和Delta突变株;Omicron出现后,抗体的中和能力显著下降,49%-68%的抗体对BA.1、BA.1.1、BA.2、BA.2.12.1、BA.4/5和BA.2.75保持了中和活性;而对于BQ.1.1和XBB.1,仅有27%和25%的抗体维持了一定的中和能力,并且与原始株毒株相比,中和活性大幅度下降。本研究还通过竞争ELISA预测了中和抗体的结合表位,并分析了各类抗体对突变株的中和特征。综合考虑抗体的中和活性与广谱性,Class 1类抗体VacBB-551表现出高效广谱的中和能力。解析VacBB-551与BA.2-Spike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显示:VacBB-551能够一定程度上耐受作用位点发生突变,如K417N、S477N和T478K,因此依旧有效对抗大部分突变株。然而,VacBB-551对BA.2.75、BQ.1.1和XBB.1的中和活性有所减弱,序列比对和结构分析发现可能是受到RBD区域N460K和F486V/S突变的影响。本研究进一步构建了N460K、F486V/S单点及双点突变的RBD蛋白和假病毒,并测定其对VacBB-551抗体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在原始株基础上进行单点或双点突变不足以影响VacBB-551抗体的活性;而在BA.2基础上,即更多位点同时发生突变的情况下,N460K、F486V/S突变导致VacBB-551抗体的中和活性下降。本研究一方面从单克隆抗体水平评估了三针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同时也重点分析了当前两种重要突变株BQ.1.1和XBB.1的中和抗体逃逸程度,并揭示了其发生逃逸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中分离得到的高效广谱中和抗体VacBB-551可成为新一代的抗新冠病毒药物候选,后续研究中可通过抗体工程改造进一步提高其对新兴突变株的中和活性。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张政教授、鞠斌特聘研究员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特聘研究员鞠斌、博士生范晴、专职科研人员刘聪聪、沈森林、王苗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原文链接:https://www.cell.com/cell-reports/fulltext/S2211-1247(23)00543-0
来源:BioArtMED
往期推荐
1. 二阳来袭! 最新Nature综述《新冠药物设计》
2. SARS-CoV-2溯源起源再添关键证据:我国学者首次在蝙蝠样本中发现具有furin蛋白酶切割位点的β冠状病毒
3. 中科院院士高福呼吁关注mRNA疫苗新技术!
4. 北大曹云龙团队:反复感染新冠可缓解免疫印记,从而产生更强的抗体!
  
生命科学综合交流QQ群:681341860

微信学科群:神经科学群、医学、基础科学等纯科研交流群、硕博交流群和医药投资交流群(微信群审核要求较高,请各位添加小编后主动备注单位研究方向): 


小编微信

注:添加小编请备注昵称+单位+研究


喜欢本篇?让我们知道你“在看”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Cell Reports | 复旦大学解云礼/温文玉课题组合作揭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调控新机制【吃顆米大會(つっこみたいかい)】暖場 《少年壯志不言愁》医科院王健伟团队揭示新冠灭活疫苗接种者BA.1突破感染后诱导针对奥密克戎不同亚谱系获得性免疫特征程汉/罗敏华团队等揭示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并促进脑胶质瘤的分子机制Cell Reports | 上海交大林文慧团队揭示RLI2通过促进翻译装置的组装调控雌配子体和胚胎发育的新机制Cancer Cell:揭示吸烟史会改变肺癌进化的分子机制PNAS丨李赛课题组利用cryo-ET解析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的原位结构和膜融合机制PLOS Pathogens|夏宇尘课题组揭示乙肝病毒通过多泡体出胞的分子机制NAT ECOL EVOL | 李明锟/曹云龙合作团队揭示免疫逃逸和ACE2结合亲和力驱动新冠病毒进化Nature | 耶鲁医学院团队揭示PLSCR1是对抗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细胞防御因子5038 血壮山河之武汉会战 鏖战幕府山 7Cell | 新冠病毒感染更多组织靠它?TMEM106B是介导非ACE2依赖性新冠病毒细胞进入的受体Nat Med丨严重肥胖者因新冠住院或死亡风险增高76%、对疫苗诱导抗体反应更弱!如何理解及进一步研究?外派故事25 --- KTV历险记聽說中國的文化是從笛子開始的Nat. Commun. | 接种新冠疫苗后感染者可产生精英抗体,能中和当前新冠病毒流行株阿瑜陀耶Nature | 对1万多份人类癌症样本分析揭示了染色体失衡驱动癌症发生背后的分子机制Science | 何跃辉团队揭示核定位的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调控组蛋白去甲基化的分子机制Nat Commun:揭示高血压影响心理健康的分子机制摘要提交截至6月9日Cell Symposia日程新鲜出炉丨肥胖的分子机制和整合生理学武汉病毒所罗敏华团队在SOX2介导HCMV感染并调控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STTT | 四川大学魏霞蔚等团队合作发现BA.5感染后针对XBB奥密克戎亚变异株的低水平中和抗体Cell Rep | 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团队合作揭示高尔基体定位蛋白GPR108抑制抗病毒固有免疫反应新机制Nat Cell Biol | 袁钧瑛、许代超课题组解析低氧诱导RIPK1介导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分子机制Cell | 向烨/章新政合作解析虫媒病毒跨物种传播分子机制J Virol | 陈新文、裴荣娟研究团队在宿主调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Cell Rep. | 武汉病毒所在甲病毒诱导哺乳动物RNAi抗病毒免疫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Cell Reports | 上科大联合上交大团队揭示输卵管妊娠破裂病理特点及分子机制张政/鞠斌/鲁晓擘合作揭示天花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记忆对猴痘病毒的交叉反应规律Cell Discov | 周强陈薇于长明合作发现了针对奥密克戎变体的广谱中和抗体李蓬,林圣彩,宋保亮,赵世民论文精选 | Cell Symposia肥胖的分子机制和整合生理学新冠广谱中和抗体SA55获批开展临床试验,能有效中和XBB,科兴:已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Nat. Commun. | 夏宁邵团队揭示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疫苗诱导的呼吸道广谱免疫机制Cell | 吝易、杨雪瑞团队揭示相分离调控节律性蛋白翻译的分子机制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