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大象,给它修脚还是陪它玩更重要?
大象被人类驯养了几千年,现代动物园养大象也有上百年。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对于大象这样体型巨大、内心敏感、智商情商双高的动物,要养好可不只是管饱就行。一个有追求的现代动物园,还需要为它们做更多。
斯里兰卡大象孤儿院,主要是收养无家可归的、陷阱受重伤、脱离群体迷途、因战火负伤及患病的幼象。世界上存在两所大象孤儿院,分别在斯里兰卡和肯尼亚。
对我们人类来说,修脚只是一种养生消遣。而对动物园里的大象来说,修脚却是生死攸关的事情——足部疾病及其并发症,是圈养大象最常见的非正常死因之一!
野生大象为了找食找水,每天必须四处游走,一天走上十几公里、几十公里是常事。加上大象体重大,长途行走对脚部的磨损自然就大,因此大象足部的趾甲、表皮角质层生长很快。
给大象做修脚师傅也很酷呀!
可在动物园里,这项能力却成了困扰。圈养环境场地有限,大象每天走不了几步路,趾甲、足底的日常磨损太少,时间长了就导致组织增生。这会让大象感觉不舒服,只好改用各种别扭站姿,日积月累又会引起腿部关节变形。增生的趾甲和角质层,还容易变形开裂,渗进馆舍地面的粪尿污物而感染……
别忘了,成年大象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站着,全靠四只脚承担好几吨的体重。腿脚要是坏了,身体能好得了吗?
因此,给大象定期修脚,已经成为现代动物园的标准操作。通过去除多余的趾甲和角质层,对脚底开裂的伤口清洗、消毒,可以有效保持它们的足部健康,避免小病变大病。总原则就是——平时必须修,预防比治疗重要。
南京红山动物园和丹麦哥本哈根动物园的饲养员正在给大象修脚。
动物园里看到的大象,常常一连几个小时摇头晃脑,或是在小圈子里来回踱步。这种“刻板行为”在圈养动物中很常见,是心理亚健康的表现。对于大象这样高智商、爱社交的动物,需要用上各种丰容手段,把它们的生活从“刻板”中拯救出来。
要让大象心理健康,“社群丰容”首先必不可少——得有同类伙伴。尤其是母象,至少得有两三头的小群一起养,如果能老中青幼几代同堂,就更好了。为了安全,成年公象通常单养,但也得让它有机会隔着栏杆跟同伴交流。
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公园里散步的大象大家庭
“环境丰容”和“食物丰容”,则是给大象生活增加点乐子,让它们多玩多动。
大象的活动场,首先要尽量大。最好设置一些地形起伏,增加运动量。由于大象表皮敏感,它们在自然界喜欢下水洗澡、往身上喷泥巴,或是找棵大树蹭痒,动物园也需要给它们提供类似的消遣方式。像水池、淋浴基本是“刚需”,至于蹭痒可以在活动场里立根木桩,或是把象舍墙面做成凹凸不平的砂岩状。此外,还可以在活动场里放一些能推能滚的圆木、大球、废轮胎等玩具,让大象的生活不那么枯燥。
给大象蹭痒的木桩,底部嵌在地下埋着的“轮胎池”里。这样木桩就可以晃动,让大象玩得更嗨,并卸掉部分冲击力。不过在实操中,这东西还是一不留神就会被大象玩坏。
绘图:郑秋旸
而在饮食方面,每天饭来张口,肯定很无聊。为此饲养员可以多玩些花样,比如把食物吊在高处,让它们伸长鼻子去够;或者把食物装在特制的容器里,让它们费很大劲儿才能吃到;抑或是把食物藏在运动场各处,让其边找食边运动……都是很好的食物丰容手段。
把食物高高挂起来,可以增加大象取食难度,也是一种丰容方式。
撰文 | 周方易
部分图片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赵之遇
本文原载于《博物》杂志2020年6月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