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成年人的自由,从接受事与愿违开始
最近网络上流行一份“顶配人生”的清单,上面列举了9条标准。
概括来说,主要分为三大要素:
良好的出身,拼搏的自我和理想的运气。
不少人看后恍然:
原来我们一直以为的普通平凡其实是足够幸运。
但是,如果上天连这份幸运也夺走,你该如何活出自己的顶配人生呢?
人生漫漫,道阻且长。
如果没有一顾倾城的容颜为你加持,没有书香门户的灵泽为你滋养,没有命运波澜给你一展宏图的机会,仅凭一腔孤勇在困顿中挣扎,你该如何打赢一场逆天改命的翻身仗?
读完夏洛蒂·勃朗特的这本《简爱》,或许你能有所感悟。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自由不在我们之外,而在我们之内。”
的确如此,简爱也在用她的人生经历向我们讲述:
一个人真正的自由,不是依赖于倾城面貌,显赫家世这些外物,而是源于这三种内在的智慧。
一场斑疹伤寒夺走了双亲的生命,13岁的简爱被里德舅舅收养,变成了寄人篱下的孤儿。
雪上加霜的是,一年后,唯一疼爱她的舅舅也抱病而亡。
生活夺走了童年中最后一丝光亮,从此简爱在盖兹海德府备受欺凌,无处哭诉。
专横跋扈的表哥欺侮她,虐待她,不是一周三两次,也不是一天一两回,而是经常如此。
书中这样描述简爱的恐惧:
我的每根神经都怕他,他一走近,我身上的每块肌肉都会收缩起来。
有一次,简爱躲起来读书。
表哥发现后,认为简爱侵犯了他的私有物,便把简爱打的头破血流。简爱痛苦呼救,却无人上前。
舅妈里德太太更是将简爱视作眼中钉,肉中刺。
即便她每天过得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闪失,舅妈也对她非打即骂,从早上骂到下午,从下午骂到晚上。
简爱因为被表哥暴打,奋起反抗。
舅妈二话不说就把她关进黑漆漆又飘着‘鬼魂’的红房子里。
她哭累了又渐渐被恐惧吞噬,实在受不了,只能拼命摇着门锁呼喊,祈求舅妈可怜她,饶恕她!不然她会死的!
仆人不忍,开了门,却被舅妈冷冷地喝止。
舅妈骂她讨厌鬼,阴丝丝,贼溜溜的;不耐烦的将她再次推搡进红屋子里,锁上门,堂而皇之地走开了。
甚至就连仆人也可以对她随意辱骂,认为她是连仆人都不如的存在。
简爱像一只过街的小老鼠,日日在这种无情的打压下,不公平的环境中讨生活。
但她还是依靠书籍的浸润,渐渐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对尊严生活的向往,对平等爱意的渴望。
她没有因为表姐们的高傲冷漠而妄自菲薄,也没有因为不受喜爱而自我怀疑。
在红房子里,她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自知觉醒:
这一切的根源只是因为她和这里合不来而已。
尽管佣人劝诫她:
不要以为和表哥表姐一起长大,你们就是平等的。你该学会谦恭,顺从。
设法帮忙做事,讨人喜欢,这样也许就能好过一些。
但是简爱不愿意向阴暗的现实畏缩。
她明白,那样的生活不是自尊、平等,而是出卖灵魂的卑躬屈膝。
有人感叹,简爱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被粗砺的生活百般磋磨,像极了为生活疲于奔命的你我。
那是熬了几个通宵改进方案,被领导一票否决的通红双眼;
那是病到头晕目眩却不敢请假,摇摇欲坠的薄弱身体;
那是躲在厕所痛哭,被裁员却只能抹开眼泪留下的一抹苦笑。
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执着地热爱。
万般苦难,皆是生活。
而自知的人,总能在短暂的失意中,自我疗愈。整装待发,奔向下一段旅程。
如果说简爱的自知是对尊严生活的向往,对收获平等爱意的渴望,那么终其一生,她的选择都在遵从内心的指引。
在经历红房子事件后,简爱选择去洛伍德学校学习。
却不想,这所公益性学校里,一切都充斥着违背人性的节制。
令人饥寒交迫的住宿环境,严苛的庶务标准,遏制天性的恐吓,奴役思想的言论,一条条因此在疾病中丧失的生命……
这样恶劣的环境,简爱还是顽强得活了下来。
不仅如此,她还坚持学习法语、绘画、音乐,逐渐成为一个内有涵养,外有修养的人。
六年后,简爱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外在的本领,成为落伍德学校一名优秀的教师,完成从寄人篱下到自力更生的蜕变。
随着谭波尔小姐的离开,简爱平静的内心又重起了波澜:
我渴望超越极限的视力,以便我的目光抵达繁华的世界;我渴望掌握比现在更多的实际经验,接触更多与我意气相投的人。
一面是得之不易却安稳自足的生活,一面是对心驰神往却充满未知的前路的渴求。
几经犹豫,她选择登报打广告,为自己另谋一份生路。
也许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她被聘请到桑菲尔德府做家庭教师,遇到了一生中的挚爱——罗切斯特。
契合的灵魂让两人越走越近,却又故作矜持的隐藏各自的真心。
就在两人冲破阻碍,步入婚姻的殿堂时,有人当众揭发了罗切斯特多年来隐藏的真相:
他的妻子,尚在人世,就被锁在桑菲尔德的阁楼里。
罗切斯特极力解释,当年他在两家的合力欺骗下结婚,根本不知道这个家族的女人有遗传病史。
他娶了一个疯子,见人就咬,只能把她锁起来。
后来,罗切斯特提出带着简爱去地中海的小岛上隐退,开始新的生活。
但是简爱,不愿做情妇。
一面是难以割舍的爱情,一面是道德与良知的鞭挞。
经历痛苦的挣扎后,她选择连夜离开桑菲尔德,舍弃衣食无忧的生活。
我们常常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犹豫,徘徊。考研还是就业,婚姻还是事业,平静还是波澜?
当你一次次挤过这些‘独木桥‘,走向社会,习惯了乏味的通勤,不得不忍受996的苦楚,却发现距离理想的生活越来越远。你不甘于现状,却无力改变。
人生的路,无论怎么选,都意味着你放弃了另一种更美好生活的可能,承担了更糟糕境况的可能。
那么,只有坚定地走我们选择的路,才能少走弯路。才能在理想与现实脱节时,保持平和,甘之如饴。
离开桑菲尔德的简爱身无分文,只能沿街乞讨。
她险些因为饥饿和寒冷失去生命,幸好被救起。
而救命恩人居然是她的亲人——素未谋面的表哥圣约翰。
她凭借自身的本领,谋得乡村教师的职位。
通过自己的学识品格,赢得所有人的尊重。同时,也赢来了表哥圣约翰的追求。
比起罗切斯特,圣约翰显然更吸引人:年岁相当,外表俊朗,学识丰富,是一位受人爱戴的牧师。
简爱此时也获得两万英镑的遗产,是一个经济自由的小富婆。
在圣约翰一次次强烈的求婚攻势下,她逐渐看清:
表哥的求婚并不是出于爱情,而她的爱情始终留在了桑菲尔德。
对此,简爱说过这样一段话:
“他口口声声解释说他要结婚,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他的圣职。
一生跟一个男人拴在一起,而他只把我当做一件有用的工具?”
那么不能容忍——不通人情——办不到的!
午夜梦回,简爱听到了罗切斯特对她的呼唤,毅然奔赴桑菲尔德,去寻找内心的归属,回到了罗切斯特的身边。
而此时的罗切斯特因为亡妻的一把火,变成一无所有,双目失明,肢体残缺的穷光蛋。
见到心上人的那一刻,简爱没有嫌弃,没有恐惧,更没有后悔拒绝了圣约翰。
她的心头甚至浮出温存的希望,清明安和地认为,自己终于可以成为罗切斯特的依靠。
他们相互需要,不可分离。
纵观简爱的半生,我们不难发现:
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她一直都在为自己的选择善后,承担自己的责任,无怨无悔。
在落伍德前6年的艰苦岁月里,简爱没有退缩,没有后悔当初选择离开“广厦之荫,食可果腹”的盖兹海德府。
而是丰富自己,学习知识,有了面对未知生活的底气。
得知婚姻被骗后,没有歇斯底里,后悔付出真心。
而是清醒的审视事情的始末,理解罗切斯特的无可奈何。
虽然道德的自律让她选择颠沛流离,鹑衣鹄面,她也能重新活出精彩。
面对面目全非的心上人,简爱没有迟疑。
选择做他的妻子,成为他的依靠,终于等到罗切斯特的复明。
有人说:所谓无悔的担当,其实就是自食其果。
面对自己的选择带来的结果,善果你坦然受之,恶果你极力补救,将恶果转化为善果。
让生活依照你的志向运行,不被荆棘羁绊,不被巨浪吓退,不被世俗束缚,才能否极泰来,绝处逢生。
我们要用一种坚韧平和的心境,找到自己生命的节奏,从此按照这个节奏去生活。
于时光清浅处,于岁月安然中,不慌不忙,循序渐进地谱写人生的乐章。
最后的话:
年少时读简爱,我们心醉神迷于童话般的爱情。
多年后,当你真正担起生活,才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明悟了自由的深意。
人生虽短,苦难很长。
可是,即便如简爱这样,扎根在残垣上,生长在背阴里,也努力逐光,一心向阳。
因为自由就是不受外界的干扰,清醒的了解自己,以我之心,聚我所愿,找准人生的方向;
走自己选择的路,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坦然面对你的选择,选你所担,担你所选,掌控命运的走向。
正如康德所说: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春风得意时,不矜不伐,守心明性;时运不齐时,踔厉奋发,赓续前行。
愿你以后的日子里,不论晴空还是冷雨,坦途还是荆棘,幸福还是痛苦,都能自得其乐。
当你学会掌握命运的时候,就是获得终极自由的时候。
作者 | 言蹊
主播 | 常浩,杭州电台知名主播,微博:西湖之声常浩。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