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年轻人“断亲”,可以理解但值得重视

年轻人“断亲”,可以理解但值得重视

社会

澎湃新闻记者 王芊霓  实习生 杨舒媛 李佳慧


近日,微博上掀起了“年轻人断亲是感性还是理性?”的热议话题,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该话题不仅延伸至原生家庭、亲密关系和现代性等领域,还有讨论“断亲能治愈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吗?”“现在年轻人流行断亲”等相关问题。在5月20日,《新京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年轻人真的开始断亲了吗?》,探讨了青年断亲背后的理论逻辑,指出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现象;而《南方周末》则刊登了南京大学社会学副教授胡小武的采访,讨论了他于2022年底发表的一篇论文《青年“断亲”:何以发生?何去何从?》。文章认为,青年断亲是社会进化的一个结果,不会给社会发展带去负面影响。


青年断亲现象越来越盛行,甚至包括与父母和亲生兄弟姐妹断绝来往。随着该现象日益加剧,在网上发表言论的90后和00后们纷纷举起了自己的声音。其中,B站up主“陈年起司”发布了视频《今天母亲节,发现我妈把我拉黑了》,哭诉自己曾遭到原生家庭的重男轻女之苦,父母多次区别对待弟弟和自己,最终导致自己与弟弟断绝来往。该视频已经播放超过两百万次,评论区年轻网友纷纷表示共鸣。


图源:B站up主陈年起司


在豆瓣,有关断亲、原生家庭的小组例如“当代家庭关系冷眼观察”、“不想回家/不想过节联盟”等,也保持着高活跃度。


图源:豆瓣小组原生家庭抗争会、当代家庭冷眼观察、不想回家/不想过节联盟


澎湃新闻记者也采访到了两位选择“断亲”的年轻人。一位是来自浙江的付择(化名),父亲因出轨而与母亲离婚。一年前,付择决定不再和父亲及其家族保持联系,于是前往海外求学,在欧洲攻读本科。虽然她还和父亲及祖父保持微信好友关系,但往往收到几百条消息,她也不会回复。她还告诉记者,希望微信能够提供一个“置底”功能,这样就不用看到这些消息了。尽管母亲并不赞成她的做法,但付择仍然认为这种决定让她的生活更加轻松自在。她坚信,与其不断承受精神上的创伤和极度反感的情感,不如断绝联系,让自己不必再被这些事情所困扰。


唐甜甜是一位29岁的上海律师。三四年前,她的堂哥在一个节日里通过微信给她发了一个红包,这触发了唐的应激反应,她找理由拒绝并删掉了对方的微信号,从此和他断绝了联系。原来,在幼年时,唐甜甜的堂哥会对她亲摸不止,当时的她只是把它当做玩游戏。到了初中时期,她才意识到这其实是性接触,也因此常常感到悲伤和痛苦。后来,她去北京上大学,并选择在上海定居工作,除了逢年过节回到家乡无锡参加家族聚会时见到堂哥和他的家人外,私下里基本没有交流,关系并不亲近,所以也就自然而然地断了联系。


最初,唐甜甜曾因与社会主流道德观念背离而对断亲的行为感到迷茫。但随着愈发重视自己的感受,她有了足够的信念支持自己,不再让这些关系裹挟自己,从而达到了内心的自洽。


澎湃新闻记者也曾在一个心理学社群里“潜伏”,发现有不少年轻人选择断绝与家人的联系。一位年轻的90后女子在广州分享了自己三个断亲的步骤:首先是承认自己对家人有着憎恨的情感,这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勇气;第二个步骤则是承认自己对家人其实是爱恨交织的,同样需要勇气和耐心;最后一个阶段则是在允许自己拥有复杂情感的基础上,做出“断亲”的决定。她表示,断亲背后是因为她太渴望得到父母的“爱的回应”,但往往只会带来失望,于是选择保持距离,所以表面看上去冷冰冰的“断亲”,实则是一种自我保护。


人类学家项飚曾在2021年一个围绕“家庭”议题展开的上海“思想之夜”活动中指出,当代家庭不应该过度侵犯个人的边界。项飙说,在中国,家有一个屋顶的概念,而现代的家的概念是没有一个共同的屋顶的,虽然共同生活,也不应该过分影响个人生活。家应该无所不在,但是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家庭不能太具有侵略性,不能影响个人的发展。


电视剧《都挺好》剧照 苏明玉不受父母重视,十八岁起就和家里断绝经济往来。


澎湃新闻记者发现,这种“断亲”的现象反映出了当代社会的心态和时代环境。年轻人开始重视自身价值,追求自我实现和认同,寻求独立和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我们也联系到了相关学者,探讨青年断亲背后的社会心态和时代背景。


对于青年断亲,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学家刘汶蓉提出了两种定义。第一种是在亲戚关系层面的断亲,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加强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亲属网络“淡化”是现代社会的正常趋势。而第二种则是在原生家庭层面的断亲,刘汶蓉认为这种情况有其特殊性。她表示:“我不支持这样的行为但能够理解。一方面,青年群体处于生命历程的反抗期,自我主体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希望曾经的童年创伤能够得到重视。另一方面,网络环境的‘抱团效应’使得断亲现象在公众领域被放大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国这个社会,个体化生存的环境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成熟。尽管青年群体在社会和原生家庭之间承受了很多压力,但是青年和原生家庭间的断亲是一种“只顾眼前”的回避行为,这样的极端处理会导致青年人无法建立相对稳固的支持网络。因此,刘汶蓉呼吁中国社会普及现代心理学常识和家庭生活教育。在家庭中,长辈应关注青年群体的心理健康,保持代际之间的边界感,并通过协商找到可以沟通的平衡点。


电视剧《爱的厘米》剧照 关雨晴的父亲重男轻女,把女儿当成儿子的提款机,关雨晴最终和父亲断绝关系。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研究系硕士,关系咨询师邱雨薇认为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做出的自主选择,包括“青年断亲”这种行为。她指出,“青年断亲”现象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实际上反映了家庭关系中缺失了情感教育这一方面。许多青年都经历过严重的情感创伤,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与父母的交流方式更多的是实质性的需求,例如吃、穿、学习等,而忽略了情感层面的需求。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父母这一代同样也经历了忽视情感或者是情绪压抑的问题,这就导致了他们共情能力的不足,无法很好地理解和回应孩子的情感需要。这种情况在当今社会得到了更加深刻的体现,因为物质条件变得更加宽裕,但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使得青年群体和他们的父母之间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问题。


因此,邱雨薇建议家长应该更加注重情感教育,与孩子建立更为亲密的关系。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信任,还可以帮助青年群体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情感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同时,青年也应该学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与家人进行良好的交流,以便建立更加稳固和谐的家庭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观念和价值观的转变,人们更加注重个体意识和人性的尊重。而亲缘关系的束缚与限制,可能会成为阻碍个体成长和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青年群体通过断亲来追求自由和独立,这也反映了他们渴望真正的自我实现和认同。


然而,青年断亲现象并不代表他们对亲缘关系的完全放弃。相反,他们更希望建立一种新型的亲缘关系模式,以更加平等、开放和理解的方式来维系亲属关系。未来,亲缘关系的发展趋势也将更加多元化和灵活化,家庭模式会更加多样化,亲缘关系也会更加包容和宽广。




本期资深编辑 周玉华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热搜第一!经济学家:年轻人不生小孩不对,子女也是消费品!媒体评论称吓跑年轻人,网友:建议多生少说几年时间,可以让大手大脚的年轻人变成生存狂 | 谷雨33岁,我带着父母一起“断亲”俄方:他们的担忧可以理解你不怎么重视的东西,可能恰恰是这里最重视的方面【那些年,那些玉树临风的男人们】先秦-李耳-道(下)时隔1月,A股成交再破万亿!九成基金业绩回暖,后市哪些板块值得重视?冲上热搜!这届年轻人,“断亲”已成常态?张朝阳:年轻人不要熬夜,早上6点就起来!王石:年轻人可以熬夜、打游戏上瘾,但要做出名堂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断亲”|编辑部聊天室孟京辉专访:我也是年轻人,不给年轻人提建议我与“无话可说的父亲”,会有和解的那一天吗?未来一段时间,这9个资本市场关键问题值得重视!北约枪口对准中国,俄罗斯的教训值得重视AI孙燕姿火了!播放量100万+!但值得警惕的是什么?除了英伟达,这三只AI热门股亦值得重点关注!请注意!惠灵顿患者因这种传染病去世!医生警告:年轻人更易感染,请重视这些症状!父母决定和养育25年的儿子断亲外国游客直言:中国这4个“习惯”让人难以理解,表示过于奇怪万人围观“普信男相亲”,尬得脚趾抠地,这节目也太敢了吧!历史小说《黄裳元吉》第七十三章 门关10岁起当家,如今殴打母亲致死只判5年。审判长:可以理解“浮桥案”为何让人难以理解以理想硬刚现实,Patagonia凭什么被称为“全世界最酷的公司”?这与众不同,但值得拥有几年时间,可以让大手大脚的年轻人变成「生存狂」?关于新金融,潘功胜这篇演讲值得重温如果牛市来临,哪些方向值得重点关注?“酒不顾人,色不顾身,财不顾亲”,老祖宗说透人情冷暖,太有道理了今年下半年,值得重点关注的30+新开购物中心研究真实的年轻人,而不是想象中的“年轻人”美国迈阿密(Miami),美丽海滩海外股市持续走牛,哪些QDII基金值得重点关注?中国体育界的大塌方来的太晚了老年人一定肌肉流失吗?未必!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