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票燃油附加费涨到200元,更难走出家门去度假了?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邢海洋
马上就要放暑假了,行程码摘了星的我们按捺不住地期盼着夏天的远行。今年会以什么方式出行呢?自驾?一升汽油都九块多了;坐飞机,燃油附加费200元。那还是坐高铁吧,幸亏我们有“四纵四横”的高铁。
(图 | 摄图网)
但还是有很多地方是不通高铁的。去年我从北京到兰州再到西宁,一路高铁,在计划回程的时候,本想多逛几个城市,经过银川到呼和浩特再回北京,却发现兰州到呼和浩特是没有高铁的,普通火车要开将近二十个小时。这些年我们的高铁快速发展,但网格状的线路还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东部沿海地区。好消息是,从包头经银川到兰州的高铁正在加紧建设,很快京兰高铁就要全线贯通。再去大西北,就可以不走回头路了。
夏日酷暑,东部沿海闷热潮湿,两大避暑目的地一个是大西南,另一个是大西北。西部的城市恰恰还没有被高铁网格覆盖住,坐高铁去旅行,那些交通枢纽城市已经比较容易到达了,可还是得沿着一条线路一站一站地往前挪。小城市则需先到枢纽城市,再换乘普通列车。
(图 | 摄图网)
相对于飞机,乘坐高铁的舒适度通常在三个小时内,容忍度也就五个小时,更远的距离高铁并无优势。假期时间本不充裕的旅客要向西部进发,不可避免地还是要乘飞机,要承担这突如其来的200元燃油附加费。经由五次上调,今年燃油附加费从10-20元涨到了100-200元,达到历史性高度。再加上50元的机场建设费,一趟旅行,每个人要多出500元的预算,这是否会影响大家的出行计划呢?
按部分专家给出的解释是不会,毕竟旅行是衣食住之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在非必要不出门、居家抗疫的时日里,旅行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奢侈品。一晃两年半,断了旅行念想,足不出户的大有人在。可毕竟人是群居社会性生物,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渴望去看看世界,去接触不一样的人。君不见,当上海经历了两个月的隔离管控后,尽管海南天热了,已是旅游淡季,可就因为那里开放了对上海居民的旅游接待,上海飞往三亚的飞机于是全员爆满,机票价格也与春节期间的全价机票齐平。有的专家从中看出了居民们被压抑的旅行需求,预言机场建设费不会对大家的旅行构成影响。
《唐人街探案3》剧照
航空公司选择此时集体上调燃油附加费,其实也是认定了消费者在暑期刚需式的旅行需求。7月初上调燃油附加费的时点上,国际油价并不在最高点,而是经历了拐点后已经开始不断下探了。国际原油价格本轮高点124美元/桶出现在6月初,航空管理部门宣布上调燃油附加费是在6月底,两个事件之间相距将近一个月,这期间原油价格基本上是阴跌,鲜有反弹,跌幅超一成。如果说航空公司对油价走势判断有误,可几乎所有的航空公司都上调,反映出它们迫切的“捞钱”心态。2007年到2015年间,很多时候油价都超100美元,那时的燃油附加费也没有这样多。本次上调之前,800公里以上航段每位旅客每航段收取标准已经提升到140元。
航空公司肯定也是满腹委屈,疫情以来机队一直处于不饱和飞行状态,很多国内航线缩减了航班,国际航线更是只保留一个零头,飞行员和乘务人员薪水一降再降,航空公司亏损动辄以百亿计。三大航2021年合计亏损了409亿元,而2020年的亏损是370亿元,亏损在扩大,且没有止损迹象,这怎么能不让人着急。
(图 | 视觉中国)
而支出却是硬性的。对国内大飞机C919项目要支持,刚刚开始交付的C919国内订单量已经破千了。最近三大航又大手笔购买了空客的A320,近300架飞机,总金额373亿美元。这些都需要钱,而且是大笔的资金,一架就得一亿多美元。疫情期间节流减支是否可行?显然是不可行的,飞机有报废年限,旧飞机的淘汰是铁定的,不会因财务状况而缓行,每年买400架飞机基本雷打不动。更何况近年来我们对欧盟的出口一直在增加,欧洲却越来越拿不出我们必买的商品。仅2021年我们对欧盟的贸易顺差就扩大到2490亿欧元,不买欧洲的飞机都说不过去。
《囧妈》剧照
暑假大中小学生放假,正是刺激消费拉动GDP的好时候。明明油价降了,明明我们买了俄罗斯和伊朗相对便宜的原油,却还以国际油价上涨的名义抬高机票价格,可谓是师出无名。航空公司的确在亏损,的确有扭亏的压力。可一码归一码,提高机票价格,明码标价也比统一调整燃油附加费更让人心服口服。
排版:踢踢/ 审核:同同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