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样板战争代理人”时事2023-06-03 01:06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一位学者最近写了篇文章,名字叫《The Surprising Success of U.S. Military Aid to Ukraine(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取得惊人成功)》。文中这样说道:“乌克兰在与俄罗斯的战争中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许多分析人士将其归功于美国的帮助,但仅仅接受援助这一事实并不能保证取得积极成果,毕竟美国曾向许多国家提供过军事援助,结果好坏参半。”“数十亿美元的援助和数十年的培训并没有阻止阿富汗和伊拉克军队的崩溃,他们很像是所谓的‘鸡蛋军队’,建造成本高昂却一触即溃。”……通过上述评论不难体会,俄乌冲突中乌军的表现给了华盛顿战略界很大信心,甚至是又惊又喜的感觉——乌克兰堪称近几十年来美国最成功的“代理人”。准备运往乌克兰的炮弹因为美元的全球货币特性和国内民意基础,使得美国长期以来都是一个“不怕花钱怕死人”的国家。基于这种出发点,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一致希望打造“代理人战争”的军事干预模式。简而言之,美国负责出钱、出培训、出装备、出情报、出任何你需要的作战资源,但人员方面得当事人自己配备。这样一来呢,美国可以躲在幕后坐收渔翁之利,简单花点钱便能够赢取战略资源,维系自身霸权体系。想法固然很好,可几十年操作下来却是败多胜少——海军战争学院学者文章中的“结果好坏参半”其实是美国人自我安慰的委婉表述,现实情况要差得多。自1949年开始算起,国民政府、南朝鲜、南越、伊拉克、叙利亚民主力量、阿富汗……美国辛辛苦苦援助的“代理人”通常都不是其挑战者的对手。战争泥潭→和平协议→撤军→崩盘→组织撤退,似乎已经成了美国抛弃代理人的“SOP”标准流程。特朗普访问喀布尔和阿富汗总统加尼会谈,一脸不情愿的样子。以最近一次的2021年阿富汗撤军为例,在宣布完全撤军前,拜登总统曾信誓旦旦表示:“三十万装备精良的阿富汗政府军肯定能够对抗塔利班武装力量,阿富汗不会落入塔利班手中。”拜登口中说出的“三十万精锐”是当时西方媒体的通用表述,按他们的统计,阿富汗国内的军事力量主要包括1万名驻阿美军、30万阿富汗政府军、7.5万塔利班以及数量不详的地方军阀武装。撤军之前的几年间,美国共向阿富汗政府军提供了总价值约28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并且手把手培训,不可谓不重视。然而这些装备最终都成了塔利班的战利品。有外媒统计过相关数据,塔利班共缴获了4.2万辆皮卡和越野车、2万辆“悍马”车、600多辆轮式装甲车、150多辆防雷巡逻车、160多辆履带式装甲车,另有数量不详的各式火炮、UH-60“黑鹰”直升机、C-130H“大力神”运输机和A-29B“超级巨嘴鸟”攻击机等大批先进装备,一夜之间从穿拖鞋的游击队升级为机械化军团。喀布尔一役后,美国从上到下心情都十分非常低落,对花费无数精力和金钱扶持的代理人政府失望到了极点。然而谁都没有想到,仅仅过去半年多,形势就完全逆转了过来。全美械装备的塔利班武装为什么美国之前精心扶持的代理人一个比一个差劲,反倒是“天上掉下来的”乌克兰亮眼十分表现呢?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简单梳理起来包括:1、基辅是一个拥有完整建制的政权,自主运作能力和抵抗意志明显高于代理政权。乌克兰并非传统“美式代理人”,也不是后天扶持的,不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且乌克兰自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之后始终处于局部战争状态,从政府到民间的动员体制已基本形成,军方对于跟俄罗斯的战争有一定心理准备。2、乌克兰拥有前苏联时期保留下来的成熟军事体系。像战争期间存在感很高的乌军精锐第93机械化旅,其历史最早可溯至1943年成立的苏联红军近卫第93步兵师。而俄罗斯军队除了少数空降兵外,其他陆军的装备与技战术水平也大致停留在了苏联末期,跟乌克兰处于同一档次。实际上,尽管普京总统对于俄罗斯的军事现代化非常重视,但主要精力和资源都投入到核潜艇、战略轰炸机、高超音速导弹等“高精尖”和“高大上”的领域,传统陆军反而遭到忽视。3、西方对于乌克兰的援助水平是前所未有的。根据美国学者的统计,在开战的第一年里,拜登政府对乌援助总额(含贷款)高达768亿美元,远远超过之前每年40亿美元的对阿富汗政府援助。如果再把其他欧洲国家给的援助算上,乌克兰一年从西方世界拿到的钱(含贷款)可能逼近1500亿美元。1500亿美元是个什么概念呢?乌克兰2021年的GDP只有1400亿美元。不过美国政府其实有自己的逻辑:前面几个代理人给钱少是因为美国直接委派军队了啊!现在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理想代理人”,干脆把省下的军费分给他得了,算总账还是赚的嘛——美国每年在阿富汗的军费大致是1000亿美元起步,战略效果却远不如乌克兰。由此也不难理解,美国其实很不舍得给这场危机画上句号,毕竟机会难得。站在总结经验的角度,我们还可以根据以上三点揣测华盛顿战略团队今后的政策倾向性。作为“投资方”,未来美国将更加重视对代理人自身能力的建设,更愿意支持展现出强烈“战斗意志”的代理人。实际上,美方因乌克兰事件产生的这种政策倾向性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台湾。比如:2022年底,蔡英文宣布“从2024年起将义务役役期由现有的四个月延长至一年”,便是给华盛顿的投名状。再比如: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台湾地区做了多次关于“美国是否会出兵协防”的滚动民调,大部分民众对国际现实的认知变得更加清醒,认为“只提供武器”的人占比最高,而认为美国“会出兵协防”的比例较2020年下降了约20%。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民意的转变有助于约束民进党,同时给国民党的2024选情带来积极影响。文章最后,介绍一个美国方面的最新意向。2022年底,《外交事务》杂志对数十位专家学者发起了一次投票,问题是“美国是否应该承诺防卫台湾”。结果参考上图,五条竖线从左到右依次是:坚决反对、反对、中性、支持、坚决支持,数字表示持该观点的人数。投票结果显示,专家们的意见是“压倒性反对”。在持反对意见的群体中,分化出了两种不同的逻辑思路(专家们投票后有简短的理由描述):一种认为,采取“战略清晰”更有可能挑起而不是阻止对台海局势升级——该思路比较单纯,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希望局势缓和。另一种则认为,台湾首先要能够守卫自己,在此基础上美国才会去评估是否提供帮助、提供何种帮助,而不是“代替”防守,全面担保只会鼓励“搭便车”行为。美国有句流传很广的谚语,叫做“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那些帮助自己的人)”。假如代理人能够展现出强烈的意志,美国无论出于地缘政治利益考量还是出于普通民众同情的考量,都极有可能实质性干预。可一旦代理人意志消沉,完全将希望寄托到美国身上(比如南越和阿富汗政府军),华盛顿既救不了他们,也不想花费力气去救他们。还有一种观点十分有趣,部分学者认为这个投票意义不大。因为“与其说美国说了什么或承诺了什么,不如说美国做了什么,能做到什么”,他们认为北京决策的主要考量是“对美国真实能力的评估”,一定会将“可能的军事干预”给计算进去,这是《中美战争思维》的不同。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