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姜思达:我就是不想平庸

姜思达:我就是不想平庸

明星
记者 | 施    歌
编辑 | 孟佳丽


“当——”伴随着一声铁桩子的敲打声,姜思达的播客开始了。


熟悉他的听众都认识这个声音,这是他在某个醉酒的深夜带回家的“铁桩子”,之后频繁出现在播客里。大家管它叫“桩子老师”,评论区里总有人自发标记这个声音出现的时间点。寻找“桩子老师”成了听友互动时的乐趣之一。


这样莫名其妙的快乐连接着姜思达和他的听众。这档从2021年开始周更的音频节目,上线不到一年,已经在多个平台获得超过10万的订阅。但你最好不要期待能从中获得任何深度洞察,或是观点输出。比起以往他所参与的各类语言类节目,这档播客要散漫得多,甚至被视为行业里的异类——无准备、无主题、无配乐、无剪辑,就连标题都只是用数字代表当期期数。唯一经过设计的,或许就是它没有设计。


30分钟的节目,随机性很高,姜思达常常在打开语音备忘录时,都还不知道要说什么,而这种随机性也自然地屏蔽了一些不了解他的人。他曾在节目里模仿过午夜电台对话,杜撰过自己妈妈去埃菲尔铁塔上抓飞机的故事,甚至整期都在模仿Keep带领听众做运动……连他自己都开玩笑说,这是30分钟的“垃圾话”。


不过姜思达的听众并不这么认为,每周四的30分钟,是他们的快乐源泉。“可以享受不带任何思考,不需要信息增量,也不需要作价值判断的收听体验。”张静说,她从《奇葩说》第一季开始关注姜思达,对她来说,听姜思达播客的乐趣就像拆盲盒一样。她能理解“桩子老师”发声的含义,它是一期播客的开头,也可以是一个过场,用在姜思达找不到词的尴尬之后。她也提到了模仿Keep的那期,觉得很好笑,还补充了一句:“懂的人自然懂。”


图片 | 王晓东


大多数人都和张静一样,从《奇葩说》认识姜思达。自登上这个舞台开始,他几乎就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并不是这个节目最先带火的人,直到第三季才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但他又是最放得下“奇葩说”标签的那一个,从短视频访谈节目《透明人》到《仅三天可见》,再到近几年先后举办艺术展、组织线下集市、开花店,他忙活着一些看起来跟“内容创作者”身份不搭边的事,一点一点拼装起“奇葩说”之外的个人舞台。


当我们聊到这件事的时候,他自己也有点惊讶于最近几年标签的淡化,他并不回避《奇葩说》舞台给他带来的关注度,也不避讳别人提到自己的代表作时提到《奇葩说》的某几期。只不过仅仅这些是不够的,他“不满足于让一个节目就代表了自己”。


我知道你们要什么,可是我不想

按照姜思达工作室的习惯,一档节目从创意到落地,需要反复开会、讨论、推演直到成形。唯独播客例外。


在2020年10月的播客行业大会PodFest China现场,作为圆桌主持,姜思达在被问及自己的播客计划时,说没有做播客的打算,“人家已有的那些节目已经很有意思了,我不知道我能干吗,如果真要做可能就是闲扯淡,把自己的责任感放到最低。”


结果当年12月,他就上线了第一期播客。原因很简单,只是想找一个东西让自己坚持下去,至于有没有可能被喜欢,或者被什么样的人喜欢,有没有展示或是掩饰掉他自己的哪一部分,他并没有想太多。


姜思达说自己从小就不是个习惯取悦别人的人,在他的做事逻辑里,“情感”始终是重要的驱动因素。


在《奇葩说》的舞台上,他最先被关注到的是多变前卫的造型,但他不是为了配合节目效果,纯粹是为了讨好自己。也有人建议他何不掩饰自己,男女通吃,他知道大家想要什么,“可是我不想呢”,他不愿迎合。


大学思政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写下自己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姜思达写了个“美”。


但他理解的“美”经常挑战着大众审美。First影展的颁奖典礼上,他身着红黑拼接裙搭配哪吒丸子头的造型遭到了网友抨击,一夜之间评论上万,大多是冷嘲热讽,还冲上了热搜。面对强烈的质疑,他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仅仅回应了一句:“骚扰到大家了,我也没有很抱歉。”


关于“穿衣自由”,他曾写过长文讨论,认为穿衣服是传递某种自我讯息,完成一次自我表达,既然别人看了,自然也有权利反馈,“我不觉得,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对任何别人都不能评头论足,而是希望我们的评头论足是有依据的,是眼界开阔的,是趋向包容的,是建设性的。”


他被请去《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面对佟大为和梁静不太出彩的喜剧表演,其他人努力找补,姜思达站在普通观众的角度说了真话:“我自己的体验就是笑不出来。”直白的话听起来多少有点刺耳,但总好过掩耳盗铃,也带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演员有必要跳出舒适区吗?


后来有媒体问他是否担心得罪人,他说:“如果某种程度上涉及到了我的底层价值判断,遵从内心其实还是很重要。”


《奇葩说》第四季半决赛有一道辩题,讨论的是“愚人井里的水村里人都喝了,你喝不喝?”,对手陈铭说不喝的人就像海洋里的蓝鲸,就算发出1500赫兹的声音也根本没有人和它产生共鸣,这样的孤独没有意义。而姜思达觉得,不喝,能理解能回应你的起码还有你自己,但喝了,那世界上唯一有信念的人都没了,世界还有什么意义?对是非颠倒的妥协并不能换来朋友,而是一个完全混乱的世界。


这场辩论不仅让姜思达止步于半决赛,也让他独自陷入一场一对多的舆论漩涡,网上吵得沸沸扬扬,而在漩涡中心的姜思达没有解释什么,只留下一句:“多大点事儿,大方一点,浪漫一点。”


后来,姜思达便从《奇葩说》的舞台消失了。直到3年后,《奇葩说》第七季开始前,制片人想邀请他参赛,但他拒绝了,最终只参加了一场“老友赛”。在“20岁成名”这个辩题上,姜思达和肖骁站成了一队。只不过肖骁觉得一夜成名所带来的改变并不可怕,只有站在那个山巅,才能一览众山小。而姜思达说:“我现在才意识到,我的改变,就是我原来没变。”


没有不费力的事

姜思达从第一季就参加了《奇葩说》,但被认可,是第三季的事。周围人都看到了他的变化,马东在某期节目的最后说,姜思达一直在成长。


他总有一种要把事情做到极致的冲动。参加第三季比赛前,他做了很多功课,把往期节目每一集从头看到尾,“一个人站起来无论说了什么,只要带有关键词,我就会暂停,就想反驳,把它系统性地变成了任务。”由此养成的思维习惯导致他常常在私下跟人聊天时,也会不经意带着辩论腔和攻击性,“花了很长时间才改掉这个毛病。”


有媒体问姜思达,觉得自己跟于正有没有相似之处,他思考了几秒说“我跟他一样,都是极其努力型的”。


于正的那期《仅三天可见》后来被大家津津乐道,哪怕是没有看过完整节目的人,也一定在网络上看过一些片段。两个完全不合拍的人一起相处3天,于正不断地挑战姜思达的边界,带着攻击性。姜思达后来说,他也很久没有碰到过像于正这样爱用判断句的人,虽然他觉得自己“没有必要跟所有人交朋友”,但在于正面前,他还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通过这些访谈类节目,公众看到了昔日犀利的奇葩辩手,如何转型成为一个优秀的采访者。透过他的视角,能看到被访者令人意外的一面,看到人的复杂性。他说自己并没有什么采访天赋,完全靠练。私底下,他的采访功课做得很足。在他2017年制作的短视频访谈类节目《透明人》系列中,有一期要采访二环内的“贵族”,采访前,他用整晚看完了一本500页厚的《礼貌史》,琢磨着如何提问能够精准且礼貌。


努力并不一定有结果,但努力本身值得被认可。姜思达从来不避讳展现自己努力的一面,他说自己从小好学且好强,“我不会容忍自己每天把更多的思考放在吃喝玩乐和如何打压别人上。”


出生在齐齐哈尔,中国北部一座寒冷的城市,姜思达的童年并不像现在这样锋芒毕露,他是学生群里的乖孩子,学习上的事,很少让父母操心。


父母的离异提前结束了他的童年。缺乏安全感的人总是习惯提前预防未知的伤痛。最典型的表现是他不再敢依赖别人,哪怕是身边再熟的人、关系再好的朋友。


那剩下的,就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强。


在中国传媒大学辩论队的日子是辛苦的。每到周末,身边的同学都会出去玩,他却只能在上课、备赛、比赛中来回拉扯。很累,很吃力,也想过放弃,但妈妈在电话中鼓励他坚持下来,之后他成了辩论队的队长,有了后来《奇葩说》的光芒。


从米未离开后,姜思达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他盘了盘自己可以公开兜售的能力,决定把写公众号当成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靠着日更的勤奋一笔一笔养活了最初的团队。“别人吃喝玩乐时,我在认真写作。别人瞎写的时候,我要写出更好的东西。


童年的那份不安全感始终还在,努力往前跑,是为了填补内心的不安和恐慌。


在袁弘面前,姜思达说觉得自己“配不上自己得到的”。他始终没有找到踏实的感觉,“我特别相信这件事,如果你是偶然获得了什么,有很大概率是要还回去的。”他从来不想长远的计划,如果必须有,那他的计划就是不做亏心事,这个亏心不光指道德,也要无愧于自己的能力。


姜思达在“泼瓦POWA”的活动现场。这是由姜思达团队于2021年建立的文化品牌,聚焦集市、户外、艺术等多种形态。(图片 | 姜思达工作室提供)


对世界还有一些幻想


书玉是2019年年底加入姜思达工作室的,在此之前,她没怎么看过《奇葩说》,完全是因为这份工作符合自己的职业路径。她选择这个团队的原因和其他人一样:氛围不错,老板不错。


除此之外,这里的同事们多少都有点理想主义,书玉也是。她是艺术专业毕业的,未来想成为一个艺术家。她去年协助姜思达举办了自己的个人艺术展,展览以“爱我”为主题,展现了其最私人、最隐秘的一部分。对姜思达来说那是一种表达的方式,而书玉看到了一个非艺术领域的人走向艺术的可能性和主动性。



2021年6月在X美术馆举办的姜思达个展“爱我”。(图片 | 姜思达工作室提供)


从内容创作到艺术展览、线下零售,姜思达横跨了几个领域,它们并非都是他擅长的,但他本来就不喜欢安于现状,“对未知的东西更感兴趣,不喜欢复制经验。”


在和客户合作内容的时候,他常常自己提要求。为了配合电影《狗十三》的宣传,对方想要他们做一条片子,要求也很简单,采访3对素人父子(女)。但姜思达不想要简单,他总希望要做就做出一些精彩的被行业认可的东西。于是,最终的片子里,姜思达给他的父亲打了电话,那是一段很艰难的对话,他问父亲再婚了为什么没有告诉自己,在对话里,他哭了。


为什么就不能轻轻松松地放过自己?姜思达也这样自问过,但他就是不想普通,不想成为和别人一样的人。


敏感让他能关注到这个时代被忽略的存在。《透明人》第一期就采访了沉迷TFBOYS的饭圈粉丝。直到几年后,饭圈的现象才得到更广泛的重视。当时他还做了关于拐卖儿童的“宝贝回家”的采访,最近,因为徐州的事件,他又把节目翻了出来。在这之前,他很少翻看以前的作品。


最新的视频节目,话题依然是小众的,比如网络暴力和媚男指控。书玉说,团队在讨论新节目时,都对“网络暴力”这个话题感兴趣,哪怕小众,他们也觉得应该做。在书玉眼里,这就是她认为的“理想主义”。


“我们对世界还有一些幻想。”姜思达觉得这一点构成了工作室的内核。


他曾在公众号上发起了一次“和HIV携带者吃饭”的活动,最终来了7个人,他们坐在一起吃了顿饭。姜思达发现他们并不需要汹涌的关怀,“这是一顿很平静的饭,和其他任何一顿饭,真的并没什么两样。”姜思达在之后的文章里写道。


他还在一次节目中邀请了自己的黑粉来对话,面对面或者通过电话接受“批评”,当然他也有他的辩解。他并不期待这期节目或是这次对话能改变什么,他知道双方谁也改变不了谁,但起码,他们互相听到了真实的声音。


姜思达知道自己和团队做不出更加破圈的节目,但这份理想主义,还是支撑着他们去改变一些他们不满意的,哪怕这件事是小众的。


花店也是姜思达试图改变的一部分。他爱花,想要一间与众不同的花店。为了花店,他跑去伦敦学习花艺,课上他就不再模仿老师,而是把花和叶子捏成自己想要的形状。现在他也要求花艺师去挑选不一样的花,他想做那个“分子”,“不能做成一样的,淹没在那里。”


位于北京三里屯的新概念花店dresscode外观。(图片 | 姜思达工作室提供)


dresscode花店内部。图片 | 王晓东


在采访春夏的时候,姜思达问她:“我们为什么要成为一个特别的人呢?安安稳稳不好吗?”春夏的回答打动了很多人:“我就要这世界有束光是为我打的,我就是要有个舞台是为我亮的,我就是要这个世界上有人是为我而来的,那非常非常重要。”坐在对面的姜思达无比认同。

做自己不是最重要的课题


去年一年,姜思达把自己置于一种放松的状态中,他去了很多次三亚,还幻想着有一天能过上每月花销不超过三千元、每天冲浪的生活。


原本就没什么压力的播客,录制起来也越来越放松了,头几期,他觉得自己的播客能被喜爱,也是因为这种放松感。


如果说有什么目的,那也可以算作是他的又一次尝试。“绝大多数的内容要追求某一种效果,无论是质量上的效果,还是更功利一些的数据上的效果,多多少少都需要花费一些力气,甚至花一些钱。但我觉得未尝不可以是别的样子,我和我听众之间有一种默契,大家能够感受到有一种内容是可以不费力的。”姜思达说。


这也影响了他后来的内容创作,主要体现在“会放松某些我目前认为不重要的东西”,比如,一个正式的录制场合。在最新的访谈节目《DV计划》里,姜思达拿着一部DV开始了自己的录制。节目如实记录下了他开车、找路的过程,采访现场也没什么布景,雪地里铺了两个厚毛毯,与嘉宾晚晚面对面的谈话就这么开始了。


姜思达越来越放松了,也渐渐学会了放过自己。


在一场电影人的饭局上,几位导演都没认出姜思达,他干脆说自己是做微商的,告诉别人自己如何赚钱。他还用过卖奶茶的、卖面膜的等身份,只因为在那个场合下,他真的是谁,并没有那么重要。


他最近的一次重大发现,是承认自己并不是全能的,这不是凡尔赛,“以前觉得自己干啥都行,因为学东西也快,后来发现有些事真的不擅长。”比如提条件,比如批评别人。


人际关系是姜思达很在意的点,他会因为人际关系出现问题而感到不安。他身边的团队非常固定,经纪人秦岭从大学时期就围绕在他周围,视频团队也都是在《透明人》结束后选择跟着他从米未离开的。大家喜欢跟着他,因为他总是能在其他人灵感枯竭的时候找到出路。团队的人都很爱他,也对他充满期待。


目前他的办公室里坐了两个团队的人,一边是工作室的导演、编辑们,一边则是花店的市场、设计师们。既然两摊事都要抢他时间,那不如让他们坐在一起办公,这是“管理者”姜思达想出的点子。


他不再纠结身份问题,以及是否要以个人IP绑定一切。曾经花店经历过这样的挣扎,姜思达希望它能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品牌,而不是依附在自己的IP之下,“抗拒,或者说有点羞耻,有莫名其妙的保守和抵触。”但后来他想明白了,觉得实在没有必要,“认真地管理花店,同时也让大家知道这是你的店,两件事并不矛盾。”


如今外界提到姜思达,还在从他身上寻找如何做自己的答案,但他觉得这个问题还有更深层的探讨空间。“如果还停留在大谈特谈做自己,彰显个性,我觉得我的用武之地已经消失了,大家真的不用从我身上再学这件事了。一个更重要的课题是,我们做了自己,该怎么跟现在的世界相处?我们不得不用更流动的想法去面对所有可能发生的事。”


他已经在往前走了。


本文版权归第一财经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拒绝平庸情人节,不如在36公里外的十三世纪古堡睡一晚【制服】性的愚昧与疯狂:纳粹德国的【霍布斯世界下的“平庸之恶”】阴间又好笑!用了这14款修图特效,我就是朋友圈里最搞笑的人直说了,我就是想把他骂退圈!“我就是没有松弛感,有什么好羞愧的?”实不相瞒,我就是全成都最会打算盘的年轻人请问生活中总是负能量比较多的对象,是不是不该继续在一起呢?母亲节儿子喊我俩和亲家去他家吃饭 一碗汤的距离真好[电脑] 我就是为了这碟醋包的这顿饺子——AQ外置分体水装机“卷王”们该和“平庸”和解了丨松本大洋《乒乓》斯坦福&英伟达:两篇研究揭示人工智能爆发机会|科技特训营提问 | 香港local男生是不是都不想结婚?现在说不丢人了:我就是余秋雨老师的书迷“风口”上的每日优鲜创始人:我就想让人在家好好吃饭既想平和的说点对你有益的话,这真的好难杀害了600万犹太人的「万湖会议」,「平庸之恶」只是假象年薪四十万娃的老板挣多少钱呀?逃离公办/外籍名校,清华+耶鲁博士爸爸:我就想让孩子做快乐的学霸俄回应:日“抗议中俄巡航”,我就是在监视日方敌对活动影帝摆烂,“我就是为了钱拍烂片,怎么了?!”平庸的人搞钱,几乎逃不开这3点工作平庸,是不是嫁人了生活就变好了?与其平庸地爱,我宁可选择孤独认真想想,我就是为了“非必要”才活着啊网友想平反,不想连歌都下架了安倍死了,我就是想玩梗,不行吗?「男友背着我偷偷看片,是不是不爱我了……」“如果流产了,我就要你的命”:被挖掉眼球、孕期被拳打脚踢,她为什么就是逃不掉?留学生:我就谈个恋爱,怎么谈出了精神病?如何分辨椰子汁是否变质?赵梦 但我就是这样老俞闲话丨我就是要开放给你看建筑师:我不管!我就要过儿童节!资本社会里《贪婪》到处血淋淋错位的爱(二)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