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平庸地爱,我宁可选择孤独
大家好,我的新版散文集 “爱与孤独三书”今天正式上市了。
这套书是我自己编选校订的,包括《灵魂只能独行》《爱与孤独》《我喜欢生命根底里的宁静》三本。在这套书里,我探讨了灵魂、孤独、幸福、人生、自我等人生的重要命题,也回应了我们人人关心的情感与人生方面的迷茫与困惑。
一些年轻的朋友和我说,自己对于爱情的要求一直是“宁缺毋滥”,但年复一年,内心的孤独与日剧增,难以忍受。
要不要为了摆脱孤独而开始一段恋爱?这次,我想和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点击图片即可下单限量签章本↑
01
当我们说到爱的时候,我们往往更多想到的是被爱。这并不奇怪。我们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宠爱之下,因而太习惯于被爱了。从小到大,我们渴望得到许多的爱。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希望有人一伸援助之手;当我们经受痛苦时,我们希望有人与我们分担。
我们希望我们的亲人和朋友常常惦记着我们,有福与我们同享。在恋爱和婚姻中,我们也非常在乎被爱,对于自己在爱人心目中的地位十分敏感。我们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幸福系于被他人所爱的程度,一旦在这方面受挫,就觉得自己非常不幸。
的确,对于我们的幸福来说,被爱是重要的。如果我们得到的爱太少,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很冷酷,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很孤单。
然而,爱的反义词并不是孤独。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爱和孤独其实是同一种情感,它们如影随形,不可分离。愈是在我们感觉孤独之时,我们便愈是怀有强烈的爱之渴望。
也许可以说,一个人对孤独的体验与他对爱的体验是成正比的,他的孤独的深度大致决定了他的爱的容量。反过来说也一样,人类思想史和艺术史上的那些伟大的灵魂,其深不可测的孤独岂不正是源自那博大无际的爱,这爱不是有限的人世事物所能满足的。
孤独和爱是互为根源的,孤独无非是爱寻求接受而不可得,而爱也无非是对他人之孤独的发现和抚慰。
在爱与孤独之间并不存在此长彼消的关系,现实的人间之爱不可能根除心灵对孤独的体验,而且在我看来,我们也不应该对爱提出这样的要求,因为一旦没有了对孤独的体验,爱便失去了品格和动力。
在两个不懂得品味孤独之美的人之间,爱必流于琐屑和平庸。
《灵魂只能独行》2022新版
02
有两种孤独。
灵魂寻找自己的来源和归宿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没有根据的偶然性,这是绝对的、形而上的、哲学性质的孤独。灵魂寻找另一颗灵魂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人世间的一个没有旅伴的漂泊者,这是相对的、形而下的、社会性质的孤独。
前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上帝和神圣的爱,或者遁入空门。后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他人和人间的爱,或者陷入自恋。
一切人间的爱都不能解除形而上的孤独。然而,谁若怀着形而上的孤独。然而,谁若怀着形而上的孤独,人间的爱在他眼里就有了一种形而上的深度。
当他爱一个人时,他心中会充满佛一样的大悲悯。在他所爱的人身上,他又会发现神的影子。
人这脆弱的芦苇是需要把另一支芦苇想象成自己的根的。
《爱与孤独》2022新版
03
当一个孤独寻找另一个孤独时,便有了爱的欲望。可是,两个孤独到了一起就能够摆脱孤独了吗?
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
也许孤独是爱的最意味深长的赠品,受此赠礼的人从此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灵魂和深藏于它们之中的深邃的爱,从而为自己建立了一个珍贵的精神世界。
爱可以抚慰孤独,却不能也不该消除孤独。如果爱妄图消除孤独,就会失去分寸,走向反面。
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
一个人内心生活的隐秘性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受到尊重的,因为隐秘性是内心生活的真实性的保障,从而也是它的存在的保障,内心生活一旦不真实就不复是内心生活了。
《我喜欢生命根底里的宁静》2022新版
孤独是人的宿命,它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一个旋生旋灭的偶然存在,从无中来,又要回到无中去,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我们的这个命运。
是的,甚至连爱也不能。
凡是领悟人生这样一种根本性孤独的人,便已经站到了一切人间欢爱的上方,爱得最热烈时也不会做爱的奴隶。
年轻的朋友们,感到孤独的时候,不妨读读这套书,它也许会给你一些启发——
关于如何独处,如何安于当下,如何在繁忙中收获平静。在阅读中,找回你失落的生活意义,度一个不焦虑的人生。
▼
点击图片即可下单限量签章本↑
直播预告
7月14日(本周四)晚上八点一刻,周国平老师将与著名主持人陈鲁豫,通过视频号直播与大家聊聊书,聊聊“现代人如何直面爱与孤独”。
欢迎扫码预约。↓
朗读者:高昂,网名go on,中华文化促进会语言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朗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山西广播电视台职业播音20余年,专注于纪录片解说。听到他更多声音,公众号:声境界,ID:tyreader
今日推荐好书
▼
优质文章推荐
↓ 点击阅读原文,抢购限量签章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