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威尼斯双年展的大背景下,筑格传媒ArchiDogs联合国际知名建筑大师马清运,以「深·绿DEEP GREEN」回应中国乡村实践对于「未来实验室 The Laboratory of the Future 」的思考。我们邀请多组深入村落研究与实践的团队,解读他们对于乡村的介入:边界、记忆、符号、形态、媒介、对话、协作、共荣,试图跳出形式与空间,以更朴实真切的方式探索乡村之绿。透过标准、感知和资源三维角度,重新审视「绿」在中国城乡发展中的定位。
「深·绿DEEP GREEN」参展方系列推文将按照展厅顺序,依次介绍本次建筑展的参展方及合作团体。从多维化的角度,解析从不同角度介入中国乡村的建筑设计理念,探讨在当代中国乡村背景下进行的设计实践。本文是该系列的第十期,介绍位于H区“媒介”的参展方——在行建筑设计&锋茂建筑设计。H1展位:在行建筑设计&锋茂建筑设计
H区子题为“媒介”,是将原本毫无关连的两者连接在一起的重要元素。对于乡野,实体的媒介莫过于公共厕所。相较于解决生理需求,在行建筑&锋茂建筑的桥厕、筒厕、棕厕,以一厕一景的乡野场所,串连各自独特的村落人事物。而筑格传媒以传播的角度介入,从内容输出、到纪录片、再到青年乡创大赛的设计与宣传,拆解乡村问题的复杂与独特性,发掘潜在的品牌价值。
近期,在行建筑与锋茂建筑一起合作在中国西南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乡村振兴项目。
在行建筑在实践与研究中,关注新时代“乡村振兴”及“城市更新”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思考时代背景下中国式乡村未来的发展方向,形成独有的见解与策略,不断创新、拓展新时代、新背景下的建筑实践与研究。
锋茂建筑致力于在城市与乡村创造一种崭新的方式让人们聚集在一起的建筑设计。建筑在融入所在周边环境的同时,关注它所创造的功能和社会价值,在每一个设计中给予创造性的回应。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团队成员信息
参展主题
公共厕所作为乡间最需要的公共配套设施,将农民生理需求与农作休息、农具储藏以及农业观光旅游等功能集合成了农业配套综合体。注重厕所的景观化和厕所文化建设,对每一个独特的场地进行回应,一厕一景。
建筑师对当地合适的生态科技的运用,将科技与农业生产进行融合。同时建设过程中通过当地材料的运用,与当地工人的积极合作,以在地建造的方式推动中国式的乡村振兴。
参展作品
项目位于屏山县大乘镇一个起步的现代农业生态园内部,作为整个片区启动项目,厕所与停车场相结合,为周边提供了最基本的功能配套需求。
建筑依托山势,以传统双坡屋面与四周场地呼应,一层中央布置为休息区,两侧环绕家庭卫生间及无障碍卫生间。二层两侧分别布置男女厕所,以共享的洗手区进行串联,并通过楼梯与一楼相联系。整个建筑以轻钢结构为支撑体系,便于快速搭建。外侧覆盖以本地区的棕毛编织而成的砖块,形成一个透气、透光的生态“蓑衣“。夜景© 吕晓斌
中央休息区© 吕晓斌
中部细节© 吕晓斌
棕毛砖细节© 吕晓斌
屋架细节© 吕晓斌
项目所在的高桥村位于四川宜宾宜长兴百里翠竹长廊旁,是一个藏在林徽因诗歌《十一月的小村》中的美丽川南小村庄。近几年以竹文化、竹产业为主题,打造竹特色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厕所靠近村子入口区域,处于一片农田之中,两侧道路与农田大约有4米的高差。建筑以连续循环、立体折叠的结构体系将两侧道路系统进行联接。将农民日常的生活作息与游客的功能设施进行了融合。总体鸟瞰 © 张元戎
竹模混凝土以及附近生产的翠绿色瓷砖的使用也对当地竹文化形成了一种呼应。圆形泡泡窗和屋顶露台的设置既给建筑提供了一个内外对话的窗口,也为建筑提供了可游可憩的欢乐氛围。农田与厕所 © 张元戎
厕所内景 © 张元戎
建筑模型 © 锋茂建筑
卷厕坐落于宜宾安石,一个以酒乡鱼美为背景的示范村。与前面两个厕所左右并置的方式不用,卷厕则以一种分离式的构成模式,以混合使用的方式解决男女厕所的比例问题,从而达到峰谷的分流。整个建筑拾级而上,以一条轻薄的大屋顶界定整个区域,也为村民及游客们提供了一个休闲交流的檐下灰空间。纤细的钢柱,与背后的竹林融为一体。每个卷厕以钢丝网为笼子,内部用当地的红砂岩小石块填充。每当有人进入内部,都会有悠扬的音乐响起,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使用体验。红砂岩铁笼与休息座椅 © 吕晓斌
红砂岩铁笼与残坡 © 吕晓斌
整体透视 © 吕晓斌
卷厕细部 © 吕晓斌
本期介绍位于H区“媒介”的参展方——在行建筑设计&锋茂建筑设计。下期「深·绿DEEP GREEN」参展方系列推文进入I区“形态”,展示浙江大学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国际中心提出的以生态村为核心的五个主题——厕所革命、中国传统村落历史遗产修复、农村扶贫以及中欧合作课程,并以这五个现实且雄心勃勃的战略指向“真正的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