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抽象到具体,从人类到个人,罗翔的自省和反思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品质社会2022-05-02 04:05 2021年6月首播的访谈类节目《我的青铜时代》,首期嘉宾邀请了“网红”罗翔。自2020年疫情期间因讲授刑法学爆红后,罗翔先后参加了不少节目,包括许知远的《十三邀》、李诞的《吐槽大会》等。 罗翔,1995年进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习, 1999年获得法学学士学位。随后前往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于2002年获得刑法学硕士学位。2005年于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获得刑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罗翔回到中国政法大学执教至今。 如果不是有心人将罗翔讲课的视频发到网络上,他可能至今都只是一个在书斋里的学者,不会和“网红”扯上什么关系。因为“段子式”普法视频被网友送上神坛后,罗翔入驻B站两天粉丝破百万,是B站第二个千万级UP主,人人都知道了“张三”这个法外之徒。但罗翔却时刻对这样的“红”保持着警惕,他说自己充满惶恐,害怕驾驭不了这样的流量。毕竟,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迷失在巨大流量浪潮里的人。 所以当主持人问“你觉得你为什么会火”时,罗翔保持着一样的警惕和自省。他说,可能是,在一个特殊的时候,民众内心对公平和正义的期待,在我的这些小视频中,得到了很好的回响。他觉得,火不是因为他这个人,他只是充当一个载体,把那些有价值的东西传递了出来,人们真正喜欢的,还是那些价值。 是啊,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公平正义的朴素向往,从来就没有间断过。今天的中国老百姓和今天的中国,尤其需要这样的价值回归,尤其需要这样的价值诉求深入人心。这大概也是罗翔爆红产生的最大溢出效应。他不仅让人们知道了法外狂徒“张三”,也在多次的公开露面中,不断告诉人们:人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张三”,法律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公平正义是比所有美好事物更美好的存在。 因为之前不间断有关注罗翔,所以最近看了他与陈晓楠在《我的青铜时代》里的对话,多数内容一点也不意外,罗翔还是那个罗翔。不过,看的过程中,还是被他所讲述的一个故事打动: 2003年冬,罗翔在北大读博士。路过北京双安商场天桥,他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到处向行人问路,但行人匆匆,爱理不理。罗翔过去问她,老奶奶低声向他咨询某某援助中心怎么走。罗翔也不知道怎么走,老奶奶神情失望。交谈中,罗翔才知道,原来老奶奶从外地到达北京西客站,再边问边走,一直走到双安商场。 罗翔对老奶奶说,你别急,我打个咨询电话,很快就可以查到了。查到后,老奶奶从缝在裤子(罗翔说其实是内裤)里面的兜里,掏出一张纸和一支笔,颤抖地记着地址。大冬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路上小心翼翼地保护她的纸和笔,执着地找寻她的目的地。这个场面,让人心酸。罗翔也于心不忍。他说,我打个车和您一起去吧。罗翔以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善意,帮个小忙。谁知——扑通。老奶奶突然在他面前跪下来,感谢,感谢,再感谢…… “你想问个路,然后就给你跪下了,我当时是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罗翔在节目中这样说。后来的事情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坐在出租车上,罗翔内心一直在挣扎,要不要告诉老人家,他就是律师。罗翔坦言,自己不想惹麻烦。等到了援助中心,老人家又留下一句诚恳,却又让罗翔感到害怕的感谢:“年轻人,真的很感谢你,你不用陪我上去了,别影响你的前途。”听到这样的话,罗翔一下心虚了,羞愧万分。他这样剖析自己:其实你是在用这些虚伪的道德优越感,去掩饰自己的内心。 因为有这样的切身经历,所以就能理解罗翔为什么会在与许知远对话时,将“勇敢”看做是这个世界上最稀缺、最高级的词了。因为他自认为自己是懦弱的,是胆怯的。但在我看来,能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如此自我解剖,如此自省与反思,已经是个人所能做的最勇敢的事情了。而这样的自省与反思,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品质。 反思不仅永远不该成为一种忌讳,而且不管是时下疫情,还是我们已经共同经历的苦难,再多的反思也不过分。因为反思本身的目的,并不是鸡蛋里面挑骨头,而是为了查漏补缺,为了更好的进步。一个善于反思的国家和民族,才没有落后的理由。 说回到罗翔,熟悉他的人大概都知道他很迷恋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他的代表作《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在《我的青铜时代》中,罗翔不经意说出的一句话,其实正是来源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在反思自己年轻时候 “知识优越感”的时候说,“人越喜欢抽象的概念,人越觉得自己崇高;你越觉得抽象的人可爱,越觉得身边的人不可爱,你忙着爱人类,却没时间爱具体的人。”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原文是这样说的:“我爱人类,但我对自己实在大惑不解:我越是爱整个人类,就越是不爱具体的人,即一个一个的人。我在梦想中常常满怀激情打算为人类献身,而且一旦有此必要,或许为了人们我真的敢于走向十字架;然而,我根据经验知道,要我跟什么人共处一室,我连两天也待不住。任何人只要在离我很近的地方,他的个性就会压迫我的自尊心,妨碍我的自由。不出一昼夜,即便是最好的人也能令我憎恨:我会憎恨某甲进餐时间太长;我会憎恨某乙患感冒,不停地擤鼻涕。别人只要稍稍碰我一下,我就会视为仇敌。可事情偏偏总是这样子:我对具体的人越是憎恨,我对整个人类的爱便越是炽烈。” 从抽象到具体,从人类到个人,罗翔一直在提醒自己,“要从书本走向现实。”真正的法律,并不仅仅是抽象的逻辑,而是每一个具体的人,以及他们背后鲜活的故事。不得不说,这也是我们今天这样一个浮躁时代最突出的问题,人人一张口都可以谈很宏大的事情,比如中国崛起云云,中美贸易战云云,但一旦关乎具体的人,就变得兴致索然,或者简单澎湃一番就过去。这也是人类学家项飙“附近的消失”这一概念所归纳的社会学现象。 最后,还是想说说我个人对罗翔有限的理解。虽然从去年到今年,只零碎地看过他的一些视频节目,新近买的他那本《刑法学讲义》还没来得及细读,但最触动我的,就是他那在旁人看来已经过度了的自省与反思,他像极了捷克作家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中那个在地下室里的打包工汉嘉,不动声色地表达着对微不足道个体的无限悲悯,对公平正义的无限向往,对人类有限性的感怀,对那些摧残、践踏甚至毁灭人类文化、文明愚蠢行为的无比痛惜。 作为“网红”的罗翔也许会昙花一现,但他试图用高度自省唤起的那份价值,值得我们永远珍视和保留。推荐阅读:致十年牺牲一切极端“休克”,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全面胜利林尚立:上海基层治理为何是无效的?邓小平小道|我们需要邓公的智慧与胆略,来解决好当前的问题看着事实的真相,正视人间的苦难,并且放声大笑同瘟疫做斗争的唯一办法,就是确认二加二等于四面对新冠,不宜妄自菲薄,也不宜老子天下第一防疫本质是文明之争?“算大账”之外的具体问题五天两场高层经济会议,缓解经济民生困境需从四方面同时发力王小波逝世25周年|重温《黄金时代》,认清成年人生活的真相坏消息满天飞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安顿自己?面对上海疫情,不该忘记张文宏敲响的警钟市委机关报罕见喊话上海各级领导干部:没有理由推诿、拖延、躲闪副总理坐镇全国医疗队集结军队支援,上海防疫形势要大变了吗?新冠疫情的“三个没想到”张文宏再陷风暴眼,上海抗疫体系悄然生变?天算不如人算,当前中国疫情管理的四个选项上海为何突然划江封控?中纪委官网发文给出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