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不要陪孩子写作业这件事上,这位德国老师说的话是我听到的最精彩的答案!都学起来!
文|小渔老师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小渔黑板报”ID:xiaoyuheibanbao
前几天,在最新一期的德国中小学教育杂志上,我读到了这样一篇文章《Werden Kinder unselbstständig, wenn Eltern bei den Hausaufgaben helfen?》(中译:父母插手回家作业,会滋生孩子的依赖性吗?),看完之后完全清醒!
它能帮助我们这些在家庭教育前线上冲锋陷阵的家长们拨开各种焦虑的迷雾,看清事情本质和真相。
所以,今天就跟你们一起来分享这篇文章中的精彩内容。
01
文章开篇就向咱们家长抛出了一个灵魂的拷问:当看到孩子成绩下降时,即使一直心态佛系的你,会不会也有想要插手孩子学习的冲动?
这种想要插手孩子学习的冲动表现为:
思想上的担忧:
考得那么差,娃一定是背着我偷偷地把时间都耗在游戏里了,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
娃关起门来自己做作业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会不会都在磨蹭?要不要给他定制一个时间计划表?
做错那么多,是不是老师上课教的,娃都没听懂?他上课是不是在开小差,根本没认真听?
他到底哪里不懂?悲了个催的,他居然连自己都不知道哪儿不懂,那我咋个教他?
……
行动上的干预:
为了彻底断绝孩子磨洋工的可能,让孩子在咱的眼皮底下写作业。
为孩子确定做作业的先后顺序,先做啥再做啥。
孩子有啥做不出来的,第一时间咱就能发现,然后为他详细解答,帮他扫清障碍,节省时间。
从头到尾紧盯着孩子,孩子写一行,咱这双卡姿兰大眼睛便一丝不苟地扫描一行,一旦发现错误,马上指出,绝不姑息。
孩子做完作业,巩固和预习也要跟上。如何巩固,怎么预习,咱必须得手把手地教他。
明天要上什么课,书包里要换什么课本带什么物品咱也不能懈怠,提醒他,以防止他丢三落四。
……
说句实在话,就算是在教育界浸泡了那么多年,咱也没能挡住这一问。
咋可能没插手的冲动呢?
时候,看娃在那里跟那几道弱得不堪一击的数学题来来回回纠缠不休,仿佛堂吉诃德大战风车,就连队友都摒不牢要直接挺身而出了——你,退下!我上!
更何况老母亲我。所以,孩子在写作业时,我都尽量不去关注也不过问他(她)在做什么作业,就怕看了之后会忍不住。
当咱们家长插手孩子的学习之后,孩子的成绩真的就会如我们所愿突飞猛进吗?
有时候,的确是有效果的。但,胜利的喜悦总是如此短暂。更多的时候,悲了个催的——娃居然考得更差了!心塞!
怎么会这样?
02
德国及瑞士联合研究小组对1700名六年级的学生做了深入调查。调查的结果刊发在教育杂志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上,让人意外的是,那些经常在回家作业上得到父母帮忙的学生,在成绩上提高的速度比独立完成回家作业的孩子要远远落后一大截!
也就是说,家长们好心地为孩子在学习上出力帮忙,其实根本是在帮倒忙!非但没能使孩子学习能力增强,反而还让孩子越来越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学了。
为啥?
因为当家长出手和孩子一起完成作业时,孩子的自我调节机制(Selbstregulation)就失去了发展的可能。
啥是自我调节机制?简单地说,就是孩子的一种能力。一种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冲动和行为的能力。而孩子未来能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恰恰是建立在这种能力之上的。
瑞士伯尔尼教育学院Sandra Moroni提醒父母们,当孩子成绩变差时,父母会忍不住插手干预孩子的学习,但这会令孩子更沮丧,因为这种干预的本身,就等于在告诉孩子——我信不过你的能力,在我看来,你是不行的!仅靠你自己,是绝对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
事实上,能力这个东西,本身就不是铁板钉死的,它完全可以变化、发展和提高。但是,一旦孩子在内心深处对“自我能力是否可以得到提高和发展”这件事产生了怀疑,那就没戏了。
因为这就是自卑产生的源起啊!
人家俞敏洪都说了,一个自卑的人,一定比一个狂妄的人还要更加的糟糕。因为狂妄的人,也许还能抓住他生活中,本来不是他的机会,但是自卑的人,永远会失去,本来就应该是属于他的机会。俞敏洪说自己整整自卑了10年。在他,这十年,不是不遗憾的。
我们身边的很多人,自卑了一辈子。
那些一旦脱离了事业机关单位这根母体脐带就不知道该怎么养活自己的成年人,骨子对自我能力的无力感,是他们的人生底色中最大的暗影。
自卑,真的是一个孩子甚至一个成年人发展的最大阻碍。它是一副无形的沉重的脚镣,将一个人框死在肉眼可见的人生范围里。
03
对自我能力的不自信,是家长出手帮孩子完成作业所带来的无可避免的后遗症。
那么,咱们的问题来了,当孩子做得不够好时,难道咱们当父母的只能袖手旁观?听之任之?
当然不是。
德国文理中学老师Tanja给出了最精彩的回答,绝对值得收藏起来。
Tanja不仅是中学老师,也是一位学习策略研究者,她说,回家作业就操作过程本身而言,应由孩子自己独立完成,父母不应该代写代算。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父母需要在附近,以便于孩子需要帮助时能及时提供帮助。
需要明确的是,这里所说的“附近”并不是指父母就在一旁干坐着陪同孩子写作业,而是父母虽然在周围,但是却是在认真地做自己的事。这样,孩子既有一种父母就在身边的心理踏实感,又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的信任,相信他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去搞定回家作业。
“如果孩子在作业里碰到问题了,父母最好不要直接告诉孩子怎么解答,而是给孩子提供如何获取答案的建议。比如指点孩子通过何种方式或可以在哪里获取相关的知识讲解。孩子通过自己的查找获取的知识,往往印象更加深刻。”
“父母在帮助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牢记一点,回家作业的目的不是解题本身,而是通过做回家作业这件事,让孩子有一种‘能力获得感’!回家作业的核心在于培养和增强孩子对自我能力的确认!并且,最重要的是,家庭作业不能成为破坏家庭和谐氛围的不利因子。”
“不建议父母课外辅导孩子,因为父母有时候的讲解很可能与老师课堂上的不一致。而且,经过父母检查后的完美作业会让老师误会,以为孩子们都懂了而进入下一单元的教学,这对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来说并不利。”
“生活即课堂。课堂上的知识,不少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践体验。比如孩子可以通过做饼干来认识重量计量单位等。”
“要是孩子在完成整个回家作业过程中三番五次向家长提出帮助请求,那么说明这个回家作业已超过了孩子的能力水平,家长需要和老师聊一聊,看是否能为孩子提供其他合适的回家作业。”
04
看完整篇文章,结合咱自己的经验再稍微多聊几句,如果孩子在作业上遇到了问题,有时候,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比如接下来还有其他事等着),孩子并不那么容易静下心来去查找和思考答案,你越是想要跟他细细掰扯,他就越是烦躁难耐。最后一定是不欢而散。
在这种情况下,我个人觉得,直接先跟孩子说答案也未尝不可。等孩子心情平静下来后再请他来思考这个答案是怎么得来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
另外,对于孩子在回家作业上到底要花多少时间才合适,德国的州与州之间,不同的具体学校之间虽然会有一些差异,但大体上都会以下面的时间为参照:
一二年级小学生:每天不超过30分钟
三四年级小学生:每天45分钟左右
五年级:每天60分钟左右
实事求是地说,德国孩子们的作业真的不多。每次回家后,基本上花不了多少时间就完成了。而且,作业的量上还可以跟老师讨价还价的。
比如今天兔牙妹回家就喜眉喜眼地跟我说,数学老师布置了几项回家作业,但有同学觉得太多了,就问老师能不能少做一点。在问询了一圈全班同学的意见后,老师非常爽快地同意了!
作业量少点,学生做得开心,老师也少了工作量。皆大欢喜。
-End-
更多留学教育资讯点击关注FindingSchool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