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几十年,终于摆脱高考的噩梦
前几天,我们发起了一个有关“高考记忆”的征集。短短三天,就有400多人在后台留下了自己关于高考的回忆。
其中最年长的一位读者@Joymercy 如今已将近80,回忆起60年前参加高考,仍记忆犹新,“语文就是考作文,题目是《唱国际歌时所想起的》。其余科目有政治、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或俄语。所幸被第一志愿复旦大学数学系录取。180多名同学大多数来自全国各地名牌中学。我们这届是唯一由三名大教授:苏步青(解析几何),陈传璋(数学分析),谷超豪(高等代数)亲自授课的一届。听他们的课就是一种享受。至今难忘。”
我们原本想问问大家,是何时摆脱高考的影响的。答案出乎意料,一些人是在帮助他人后,再也不用提起高考了,一些人则在漫长的几十年后,逐渐从高考的噩梦中走出来。摆脱高考噩梦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自我和人生的过程。
恰如读者@尹 说,“高考本身对于我而言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冲击,但无法让人忘记的是,备考这个过程,身心所受到的伤害。”在他看来,学习表达爱,学习自尊自信,比成绩和知识重要得多。“我能够与高考和解的时候,也许是我能摆脱这些阴影的时候。”
尹对自己的期许,也送给所有那些依然会在梦中回到高考考场的人。
策划/整理:小风 王海燕
大学时的梦:虽然我已经上了大学,但需要放弃学业,回去复读,重新高考;去国外读研时梦到:我要放弃学业回国复读,重新高考;工作以后的内容是:我要放弃工作,回去复读,重新高考。
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意识到,我梦见高考,除了是压力的具象化,还有可能是想回到那个充满可能性的年纪,重头来过,少走弯路的一种愿望吧。
记得高考第一天,去考试的路上,同学对我说,紧张就抱抱大树,于是我乖乖去抱树。但很遗憾,数学考试,我不出预料地紧张了。坐在倒数第二排,做外星文一样的数学试题,汗从额头,从后背,从手心止不住地流,大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片空白,好在,没有晕倒,在几分钟后自行恢复,草草答卷。
最终,150满分的数学我只考了47,庆幸除了数学,其他都还在理想状态,勉强够上了四川农业大学。往后许多年,总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梦见数学考试那个场景,无一例外都是从噩梦中惊醒,伴随着满头大汗和极速的心跳。
但最近好几年,已经没有梦见过这场高考,许是因为成了家,有了小孩,生活重心有所改变;许是因为进了编考了研,学习、工作、生活,人生得到充实;许是因为在灵魂深处,有让我更忌惮的事,于是新的梦魇替代了高考。
考前一个月我就觉得,高考于我而言什么都不是。就如同骑士冲向恶龙时,恶龙也变得渺小。
考前最后一个周末,在操场一个人哭了十分钟,然后用偷偷带到学校的手机给爸妈打了通电话,告诉他们“我不想事后诸葛亮,也不想杞人忧天”,他们也安慰了我两句。
自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什么能让我恐惧。2022年广东数学难到爆了,但我每一场出来都是很平静的,结果当然是除了数学每一科都没有让我失望。
高考前一周得了“考前综合症”,某天早晨起来突然头晕恶心,去医院做完检查,得知是压力过大。从来不请假的我,破天荒地请了半天假去医院,做完检查,姐姐陪我去超市买了很多好吃的。提着一兜子好吃的回学校,在路上少有地感觉到阳光明媚。
高考成绩分数不是特别高,但是我很满意,因为我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
唯一的遗憾就是,高中三年把自己禁锢得太紧,一心埋头学习,给自己太多无谓的压力,没有好好留意和享受周边的风景。
参加高考那几天,似乎没什么特别难忘的事,除了鸣叫不止的蝉和考前最后抱佛脚,剩下的我都记不得了。
我想对当年的自己说:“年轻人,别怕,高考这种小事会过去的,比成绩更重要的是,你在这段旅途中的经历;对老实的同桌不要那么刻薄;对陪读多年的奶奶多一点耐心;考完之后记得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文科专业;还有,就算不表白,也记得找她留个QQ,你后来再也没碰见过她了……
高中从来没有焦虑过,最喜欢在操场上散步,思考人生。很早就明白,高考只是人生的过程,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不用太计较得失。
反而大一焦虑了一段时间,好在大一结束就完全走出来了。现在双非二本上大三,正在准备留学,每天都很幸福,很有活力。因为有事可做,有爱我的爸爸妈妈和男朋友,还有丰富的创造力,未来有无限可能。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对我来说怀念大于遗憾吧。虽然高考前也经历过崩溃绝望,但因为自己的阅读和父母的开导,也明白人生是一片旷野而非轨道,高考虽然能决定我们接下来的四年到哪里读书,却决定不了我们到底成为什么样的人,倒是父母经常说起自己还时常做着高考的噩梦。
现在大二了,在双非面对着考研难的窘境,也时常感慨如果当时高考多做对几道题可能现在的选择就不会这么受限了,但细想想,不同领域下会有不同领域的困境,功夫到了,一切自然水到渠成,只是希望能回到高考前的专注罢了。
高考是解脱,高中才是阴影。我从小到大都属于中上水平的人,再加上个人性格,既不会因为成绩突出被重视,也不会因为活泼调皮被喜爱。我的高中,是在孤独地深陷在无名的焦虑和自卑中过完的。
高考那天我觉得轻松,考完走路都轻快了。只可惜性格问题实在难改,我的大学生活,依然是透明人+内耗。后来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并且遇到一位尊重且一直鼓励我的老师,我下定决心投入进去,并开始规划未来时,我感觉自己终于迈出了这一步,走出了阴影。
还没从高考阴影里走出来。只不过事情结束了,我被推到下一阶段,承受它变种的折磨而已。
对我来说,考试本身不太有特别的压力,但高三生活特别难过。整个环境都在暗示你,“一切活动都可以等,现在唯一该做的事情,只有全力备考”,甚至多看了一首课外的诗词,而没有去补习不擅长的数学,都会有种“浪费时间”的焦虑……
所有这些都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应该上发条运作的学习机器。那时我把考完试当救命稻草,因为多备考一天,我都会疯掉。
高考算超常发挥,来到了比我预期更好并且真正喜爱的专业,但现在。依然和高三一样,陷入了严重的厌学情绪。所以现在回看,分数并不是高考及备考过程里最重要的事情……重要的还是在压力之下更加珍视自己。
30岁, 2011年高考,考英语填答题卡的时候,突然想起头天下午考数学时,没有填答题卡。考完出来,哭着去找班主任, 班主任安慰我,监考老师收卷后都会检查,没有发现答题卡空白的情况。当时我半信半疑,后来知道,是老师善意的谎言。
最后的综合科目是一边哭一边考的。后来高考成绩出来,知道数学的答题卡的确填了,那个“突然想起”,其实是自己吓自己。但高考成绩仍比平时低很多,感觉挺灰暗的。
此后读本科,读硕士,工作,至今十几年,世俗意义上,我可以说算“成功”的了。但我仍然说不好,高考对于我的意义,也说不出鼓励的话,我也只是被时代裹挟着前进。
高考成绩不理想,进了离家仅有半公里的二本院校,对本科专业非常厌恶。那之后通过网络知道,可以跨校考研,备考过程很辛苦,终于跨专业考上中部最好的985院校,读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专业。报到那天感觉自己走上了人生的正轨。15年过去了,一切历历在目。
和平时的排名对比,我高考失利了50分左右,上的985院校的垫底专业。但我对高考却没有阴影,大学后我认识到,就算是冷门专业,也是社会需要的专业,也有发展。我只是踏踏实实学习,之后考上研究生,毕业工作也是凭借一己之力,勤勤恳恳后一帆风顺。高考失利,大学不是自己计划的学校和专业,但不影响我好好走我的人生路。
@ grizz
高考没能去到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方向,为此五年时间里,都耿耿于怀,郁郁不乐。考研时本以为得到了一次弥补遗憾的机会,结果又一次错失一志愿调剂上岸。
但这一次,我不再固执地陷在大考失利的阴影里。有时候想想,就算真的一志愿上岸了,就是弥补了高考的遗憾吗?其实也未必,每一个阶段想要的东西都不一样。
十八岁之前,我以为学习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但二十岁之后的几年里,逐渐认识到,学业成就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已,人生中牵动我情绪的,让我和这个世界产生连结的人和事,还有很多很多,不如把高考当做一种人生体验,认真对待并好好享受十几岁的时光。
2009年参加高考,整个人都处于很紧绷的状态,父母的状态不好,数学没有考及格,去了二本,在家里人的干预没有读到想读的文学类专业。记得高考那几天都在下雨,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因为高考失利处于一种低潮状态。会梦到一直在做高考数学题,醒来都是满身虚汗。这么多年过去了,想对当年的自己说,其实高考不重要,重要的是终生学习。今年本来想文学考研,突然觉得文学对自己来说,终究过于沉重。所以当年没有读文学类的专业,现在看来或许也是一件好事。那一刻,体会到了人生因缘际会,活在当下的感觉。
大学刚毕业,从来没有做过高考相关的梦。高考的时候很紧张,但考完那一刻,就自然放下了。发挥得不好不差,平淡地结束了18岁,也来到了一所平凡的大学。
小时候一直期待,某一刻的荣光,可以覆盖生活的各种黑暗与苦涩。但是期待中那复仇般的实现时刻,从未来临。我也到了不得不承认自己天资平平的年纪,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成功教育,苦大仇深,普通人要如何接受失败。但我更想说的是,做普通人才是大概率的事,这并不是失败,或者说我们本来就有“失败”的权利。
高考前一晚没睡好,断断续续地做梦。梦见自己在爬山,爬到顶了意味着高考胜利。时至今日,我仍不清楚是我本身的意念赋予了梦境意义,还是梦境本身有含义。
我就想对当年的自己说,坚定点别犹豫,不擅长的东西即使改了答案也不一定有胜算,那就坚持一开始的答案。
工作前我觉得高考没能
高考带给我的与其说是阴影,倒不如说是遗憾,遗憾改了对的答案,遗憾自己不开窍,挺后悔的。后来工作了经历很多之后,发生了更多遗憾,甚至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时,就慢慢释怀了。有时间遗憾,还是不如去努力。
我参加了两次高考,第一次以理科生身份,403分与二本失之交臂。当年文理分科的时候,爸爸让我报理科,高中校长把电话打到家里,说“你姑娘更适合学文科”,但是爸爸还是觉得理科更有出路。
高考失利,爸妈终于认识到我不是学理科的材料,建议我转文科再战一年。我还记得爸爸带我去报复读班的时候,他问老师,“有没有理转文的学生,有没有成功的?”老师说有过,但是要做好复习两年的准备。爸爸转头问我,“有没有信心一年考上”,我说我一定能。
最终结果是第二年以文科生身份再战,514分,比二本线高了51分。本科毕业又读了硕士,现在我已经是一名高校教师了,只要想起那段经历,没有任何困难能压倒我。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