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顺着鼓励的方向前进
这次出差回家,迎接我的有两本大红证书。街道办、居委会发来了志愿者服务证书和感谢信,表扬在今年春夏北京疫情防控社区核酸检测中,在社区当了志愿者。
我的所谓志愿服务,其实是很简单的一小会儿工作,按照胡萝卜说的,就是杵那儿,提醒人扫健康码。我值班那天正好是阴天,凉风习习的,舒服得很,没任何辛苦,而且遇到一位老同事老领导一起值班,聊得很开心。倒是前后几天,天晴气温高,值班的志愿者吃了不少苦头,更不要说真正辛苦的社区工作人员和医护保安们了。
所以拿到如此正式的证书,我在感动的同时,很惭愧,那点儿工作担当不起这么高的过誉。
发了条朋友圈,点赞的好友几页都翻不过来。其中有几条留言说回去建议自己的社区和居委会,也要制作这么精美的感谢信,让人暖心。
在朋友圈文字里,我写了一句真心话,好像在上学时“三好学生”证书之后,工作之后,鼓励和表扬性质的证书,很少拿到了。大部分人都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不抢险不救灾,哪怕真有逆行救世之心,也没有逆行的专业本事。平时年底的先进名额少得可怜,做普通员工时,优秀的伙伴特别多,很难评上。有了一官半职之后,又时时提醒自己自觉地见荣誉就让,真心希望把鼓励和荣誉留给更基层更年轻的同事。多年下来,看看同龄人,要么成了无所谓的老油条,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要么靠自己的内驱力在燃烧。突然接到街道和社区隆重正式的鼓励,心中生了些暖意。我不知道下一次有需要时自己能不能真的做到感谢信上写的那么高尚,但至少也会向那里靠近一些。
人是需要鼓励的,在教育行业更能感受真切。教育跟其他任何一个行业相比,有个最为独特的伟大之处,就是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相信人、鼓励人、发展人,一切依靠人,一切为了人。经济生产的对象是物品和服务,必须考虑资源禀赋,不合适的就抛弃,不划算的就跑路,资本往成本低、收益高的赛道去挤。而教育不能选择,只能坚持,不能跑路,只能留守,不能抛弃,只能鼓励。
好的资源禀赋,就像遇见神童一样的孩子。可是,哪有那么多的神童呢?即使是“神童”,也要看运气。每年都会见到很多成绩长期优秀的学生,在高考的门槛前,折戟沉沙,饮恨他去,让人扼腕叹息。考试成绩不那么突出的孩子,在大人眼里,是不是都能得到应有的肯定和鼓励呢?
善教者,眼见其长。不善教者,眼见其短。凡夫俗子,人人都有短处,甚至满身都是毛病。真正的好老师好家长,总能发现孩子的优点,点拨,引导,鼓励,发展,让孩子得到温柔的照顾,建立起自信,发展好人格,建立起安全感,不至于在鄙夷和打击中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生命毫无意义。
我们对孩子,可以选择鼓励,也可以选择批评责骂。但孩子会怎么做呢?我们寄望于孩子在鼓励下更加奋发前进,在批评下能够改正。可惜很多家长不会鼓励,也不会批评,把批评搞成了习惯性的责备。孩子,一定会顺着我们鼓励的方向前进,而不一定会逆着我们责备的问题改进。换句话说,整日鼓励的,孩子一定会去做,你鼓励孩子成为什么样,孩子可能就会长成那个样子。整日责备的,孩子很可能不会改掉。
能不批评吗?我没有答案。但我相信,如果鼓励的事情占满了孩子的时间,充盈了孩子的生命,他们又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做那些注定要挨批评的事呢?
如果种过庄稼,你一定知道,一旦禾苗长大成势,杂草也就难成气候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