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大实话!金融圈降薪潮下,最适合金融民工的自救方式就是“苟着”……
“于是我们奋力向前,像逆流行进的扁舟。但又一再被水浪冲回,回到过去。”
矫情下,最近很多时刻,我都会莫名想起《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这句台词。
这么多年倏忽过去,我们以为自己拥有了更坚韧的铠甲和武器,最后却发现,所面对的水浪,也比以往更大更汹涌了……
没办法,客观地说,打工人财富自由的四大行业:教培、互联网、地产、金融。今年才轮到金融,已经给足我们反应和应对的时间了。
从去年的月薪8万事件,到年初破除“金融精英论"错误思想和“一行两会”的终结,再到最近年终奖发奖季,接二连三传来的券商固薪大规模调整,奖金全面腰斩,银行从业人员工资奖金缩水,基金管理费即将下调导致人员降薪,甚至还有知名PE机构女员工转行“保姆”的消息刷屏朋友圈……
再怎么迟钝的人,应该都能get到一个岌岌可危的真相:
金融圈的金饭碗,含金量已经缩水了,至少不像原来那么容易了……
图源:网络
关于这个趋势,其实几个月前,我就已经在和大家不断提醒了,但没办法,时代的灰,不落到自己头上,谁也不会感受到山一样的压力。
最近,我就眼见我周围很多同事,同业,还有读者,都处在一种极度焦虑无法消解的状态中。
这也正常,毕竟作为一个80后,90后,自打进入金融圈开始,就一路随着这个行业高歌猛进,薪水也水涨船高。
哪见过钱越赚越少,行业越做越颓的趋势?
这个时候崩塌的,不只是钱包,还有一直以来坚持的信念。
很多人问我现在该如何自救,要不要赶紧跳槽,赶紧跑路?
想来想去,还是要负责任地劝大家一句:
现在这个阶段,最适合金融民工的自救方式就是——
苟着。
话虽这么说,我并没有否认大家自救的意念和行动,只是希望大家能在自救前,先思考清楚这轮金融圈降薪潮的背后逻辑。
这些年,我们在金融圈工作,总得想明白,金融行业到底在靠什么赚钱?
图源:网络
券商,银行,基金,保险,基金,信托,期货,金融的子行业多种多样,但本质上其商业模式只有两种:
利差模式和中介模式。
利差模式赚的是监管和平台创造的刚兑模式,比如银行。
个人只是维系这个模式运转的打工人。谁来操作都一样,并没有本质区别。
而中介模式,本质上赚的是市场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和风险的钱,比如券商投行和公募基金。
过去这些年,投行业务大发展,经常一个项目赚几个亿,金融圈本就是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赚了这么多,钱当然都被项目组给分了。
但实际上,项目组在这其中真正起到的作用有几成?
更多还是文书写作和撕逼公关。
所以,从近期监管方面的不断发言来看,未来几年,利差模式的行业会不断进行裁员和反腐,中介模式的行业会不断进行降费和降薪。
而这些调整降的是什么?其实是之前这些年金融行业溢价的钱。
是的,过去十年金融行业的发展大潮下,所有从业者的势能都被无限拔高了,导致很多人,甚至包括我自己,都会不同程度地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而低估了时代和行业的因素。
皇帝的外衣迟早要脱下,只是很多人不希望是现在,而已而已……
图源:网络
远的不说,就说最近,前几天中字头券商投行部宣布减少固薪,很多人都在抱怨和憋屈,但其实这次降的是什么?是2021年投行涨的那波薪水。
2021年,上头改革了投行津贴和差旅补助政策,导致很多长期出差的投行员工损失较多,各家券商为了保住人才,基本都给投行员工涨了一大波工资,所以才有了当年大家都在传的刚入行员工基本工资就3.8万这件事,这是这次事件的“因”。
所以平心而论,金融圈汹涌而来的降薪潮,不是故意的克扣,而是多年行业溢价的理性回调。
也是行业底层逻辑转变过后,时代的必然选择。
既然是必然选择,就得理性面对。
有句话说得好,小钱靠道,大钱靠命。
当历史进程到来的时候,挣扎和反抗都没太大意义,清醒的认知反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第一个认知是什么?这次降薪潮会持续多久?
这么说吧,目前金融圈的降薪靴子还未完全落地,现在这些动作,都是在用刀片割肉,一点一点收拾你。
至于何时完全落地,何时彻底结束,少说一年,多则几年。
你看教培和地产,这几年不是每次刚一冒头就又被迅速打了回去?所以,别指望速战速决,要做好长期备战的心理准备。
图源:网络
第二个认知是什么?我能躲得过么?
严格来说,只要你在金融圈,基本躲不过。
因为本次降薪是整个金融体系的整体薪酬调整,这里金融行业的范畴,除了大家所关注的投行证券外,还有银行、信托、保险、基金公司等。不同机构虽然降薪幅度不同,但趋势都是一样的。或早或晚,不会缺席。
你没看到这几天基金正在降管理费么,估计马上也要调整员工薪酬了。
既然谁都逃不过,就只能自己想出路。
但我想说的是,谋求出路的前提,一定要在合适的时机。
我们做金融的,都十分清醒地了解周期。
也十分明确地知道,在金融这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逆周期而行,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就说说当下这个环境和形势,你能匆忙跳槽么?
如果因为钱的驱使,盲目从A机构跳到B机构,或者从一个子行业跳到另一个子行业,谁也无法确保你会不会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
更何况,现在各家金融机构都在缩编减员,就算招人也把条件拉到比天还高,待遇最多是微涨,往年那种溢价跳槽的好事,想都别想,这时候进去,明摆着就是要你去内卷,工作性价比极低。
图源:网络
如果彻底转行跑路呢?你又能跑到哪里去?
有一个问题大家必须要想到,当人人都知道一个行业好的时候,这个行业往往早已被先入者牢牢占据。
比如曾经的四大高薪行业,金融,互联网,房地产,教培,哪一个不是风光多年,谁又能想到,如今全军覆没无一幸免?
所以如今,你看到新能源,双碳、ESG,硬核科技这些方向蒸蒸日上,想着去占地盘,可这些行业需要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储备你有么?这些行业能风光几年谁又知道呢?
就怕境遇像我一个朋友说的一样,这几年他从地产跳到建筑,又从建筑跳到金融,结果跳哪哪完,真真成了罗永浩同款“行业冥灯"。
有时候,动作快是好事,但有时候,动作太快了,会反噬你。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你要知道,当一个人行动快过认知的时候,他可能根本来不及思考现在的形势。
现在的形势是什么?
先别说,金融降薪潮的风才刚刚刮起来,远还没到肆虐的地步,就算起风了,前面我也反复提过,现在降的并不是你生存的钱,而是之前几年行业溢价的钱。
所以,金融行业的降薪,和房地产,教培行业,看似相同,但本质大大不同。
因为,金融行业赚钱的性质并没有变。
一直以来,金融都是经济的血液,解决的就是资金融通配置的问题。现在国家发展所有行业,统统都需要钱,而只要这些行业在发展,金融就会被推动。只有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各行各业都下滑了,金融的利润率才会降低。
图源:网络
而且,金融的本质是价值的跨时空交换。从人这一生来说,最能花钱的时候没钱,于是需要金融(比如按揭买房),从企业的角度,金融能帮你借助杠杆实现快速发展,也可以把财富折现(看看上市企业创始人的身家)。人和企业的发展,都难以逃脱这种时空的错配,甚至国家也需要资金更好的配置,所以,金融的需求,永远存在。
这种供求关系就决定,有需求,就永远有钱可赚,所以金融的地位很难被动摇。
只不过,它最黄金的时代,确实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接下来的几年,它都将进入一个长周期蛰伏,增量业务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而行业中从业人员所面对的,更多变成了存量竞争。
你是愿意在存量竞争中等待机会,还是愿意离开舒适区去其他红海里拼个你死我活呢?
我佩服突围者的勇气,但从大多数金融人的个性经历和能力禀赋来看,苟着,至少是现在这个阶段更好的自救方式。
当然,这种苟着不是什么都不做,不是盲目地悲观。而是韬光养晦,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
因为你只有一直在行业里,才能保持对所在行业的“水温”有第一时间的感知。
而有了更加明确的感知,你才能在足够明朗的外部环境下,和足够清醒的内心觉知下,做出最适合自己的策略。
困难即机会,问题即业务。
图源:网络
而且现在很多人之所以纠结,根源还在于不够相信,不相信行业,不相信工作,也不相信自己。
不相信的根源有两个,一个是「判断力」的缺失,无法判断自己的相信是否是对的,担心自己选择错了,后面的努力都白白浪费,不仅费时间,更费心 —— 因为每天都在为错误的选择煎熬。
而另一个根源,是韧性的缺失。也就是无法持久地坚持相信,建立相信的反馈闭环。
正因为不够相信,我才建议大家,不要过于着急在此时做出决定和行动,反而要用长线和宽视角去观察,用更多的信息和积累去构建判断的基准线。
反正都在金融圈呆了这么久了,再多呆一阵又何妨?
很多时候,当你不把苟着看成一种态度,而看成一种策略,你就会发现,悲观是远见,但乐观是智慧。
毕竟,生命从来不是一个你在今天就可以给出答案的东西,我们对未来越有信心,对现在就要越有耐心……
“苟着”不是消极悲观,不是躺平倦怠,事实上,这段特殊时期,同样有高效“苟着”的方案:
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下,我在知识星球的最新深谈语音【如何在金融圈有效地“苟”着?】
就像行业有周期一样,人的职业生涯也一定会有周期。任何人的职业生涯都不可能一路高歌,高光时奋起拼搏,低谷时磨练心性,从来都是常态。
我们无法改变环境,改变行业,但总可以改变自己。
充分理解并践行这几个高效苟着的方案,我相信,你也能够在降薪潮下弯道超车。
语音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想了解金融圈一手真相
链接更多金融资源
系统提升金融思维
欢迎加入我的读者私密社群
【毯叔金融密友圈】知识星球
毯叔1V1解答+8大核心权益+金融精华资源
每一个都是「外面有钱买不到」系列
现在正限时优惠中!
长按二维码立刻加入吧👇
越早加入,离金融圈越近一步!欢迎你现在扫码,锁定限时优惠价,与440+位金融圈朋友深入链接,get金融圈一手真相。
我在「毯叔金融密友圈」等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