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减薪潮下的中年人
作者| Mr.K 编辑| Emma
来源| 技术领导力(ID:jishulingdaoli)
最近有个比较火的话题“失业中年人涌进星巴克”,引起了网络上的广泛讨论,有人说失去了工作、依然假装很忙的中年人很“矫情”,也有人说这恰恰反应了当今时代下中年人难以言表的无奈。不管是星巴克还是麦当劳、是矫情还是无奈。K哥都觉得可以理解,没什么可指责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中年人去哪,都比去天台好。
就在刚刚过去的3个月内,硅谷大厂谷歌宣布1.2万人大裁员后不久,就已经发生两起员工轻生事件,其中一个31岁,一个33岁。最近的一起是在深夜11点半,从硅谷总部的14楼办公室一跃而下,虽然谷歌公司并没有对事件做出详细说明,但Blind论坛上的网友还是主抓了“时间”、“地点”两个关键线索,展开了合理的联想。
这并非孤例,国内还有更早一些的中兴员工被离职后自杀,留下孤苦无依的妻儿老小;万达女高管在家庭群里留下“对不起”三字遗言后,从高楼决然跳下。
职场不容易,中年人的职场尤其不容易,昨天还是职场精英,一纸裁员通知就让自己变成了没着没落的无头苍蝇;明明觉得自己还很能打,但职场的现实又让自己觉得只能被动挨打。
01
中年人为何如此脆弱?
乔布斯在回想当初为什么决定创业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当我们创立苹果公司的时候,我们绝对没什么好输的。那个时候我 20 岁,Woz (乔布斯的创业伙伴)大概是 24 或 25 岁。
我们没什么好输的,我们没有家庭,没有孩子,没有房子。Woz 有一台旧车。我有一台大众的货车。我们能输的不过是我们的车和身上的衣服。我们没什么好输的,但是我们得到的都是赚的…”这段话从本质上说明一点,年轻具有无与伦比的强大坚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韧性会慢慢流逝,当你成长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中年人时,那种“韧性”大概会所剩无几,更多的只剩下中年人特有的脆弱性:
1、职业压力
据《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1》显示,1985-2019年间,我国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年龄从32.2岁上升到了38.8岁。也就说35岁(以上)的中年人,理论上应该属于劳动力大军的主力,但另一个数据,却让这个群体显得非常尴尬。据智联招聘最新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人才市场热点快报》数据显示, 85%白领认为存在“35岁门槛”,其中,46.8%的人认为过了35岁的确很难找工作。
这个既矛盾又合理的尴尬现象,K哥在以前的文章中也多次讨论过,这并非制造焦虑,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以我朋友圈为例,40岁左右被迫失业改行的同行们,大概不低于1/3,有的做餐饮,有的卖保险,有的跑网约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美国畅销书《失业白领的职场漂流》中的这句话,大概能解释部分原因:“假如年过40岁,雇主会认为你不再用大脑思考了。过了 50 岁,他们就认为你已经油尽灯枯了。”
不管合不合理,这种现象都客观存在,在这种职场氛围下,中年职场人怎么可能不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有时候为了证明自己“老当益壮”,甚至要故意和年轻人拼加班,用这种“自残”的方式,来证明自己依然能卷。在这种环境下,压力能小得了吗?
2、家庭压力
“中年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张爱玲在《半生缘》的这句名言,道尽了人至中年的无助和辛酸。这个阶段,通常都是上有老下有小,除了要能挣钱外,还要能处理家中里里外外各种事情,老人要照顾,孩子要陪伴,爱人要交流,几乎每一件事都必须亲力亲为,不能由外人代劳。在社会角色定位、家庭责任分工上,都必须要求中年人是不能倒下的顶梁柱。
回过头来看看那些“涌进星巴克的中年人”,为什么还要装作自己在上班,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想让家人知道,这里不止是“要面子”的问题。还有不想让这个“坏消息”影响到家庭氛围的考量。
K哥有个朋友就曾是“星巴克中年人”之一。他曾是某大厂的中层,被裁员后在星巴克混迹3个月。在他看来,这种事告诉老婆孩子除了影响家庭氛围、给家人带来负担感外,没有任何实质帮助。还好,他独自扛了3个月后,通过薪水打到“骨折”的方式,谋到一个新职位,算是从星巴克“上岸”了。想象一下,如果他找不到工作又会怎么样呢。家里的贷款和各种账单,可不在乎你是在星巴克还是在工位上。这样的压力你能扛要扛,不能扛也要扛,谁让你是中年人?
3、身体状况
中年人身体上的脆弱性,更是真实到不可隐藏。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次体检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因为当时那个团队,是我带过的团队中 “老人”占比最多的一个,总共约150人,30岁以上的占了近40%;而在公司组织的体检中,这部分“老人”中,差不多80%有高血压、肠胃炎、前列腺甚至心脏方面的问题。
这次体检报告被HR直接呈给了老板,老板当时就找我谈话,给了我两点指示:第一,用人要注意考虑他们的身体状况,不要发生不好的事情(猝死);第二,要注意优化团队的年龄结构(汰老换新)。有些事可以犟,但有些不得不服,毕竟身体很诚实,找谁说理呢?
02
中年正是当打之年,怎么就危机了?
中年人各种脆弱的Buff叠加,加上其他诸多主客观原因的推波助澜,最终引发共振,形成职场上的 “危机洪流”。中年人原本的“当打之年”,也因此变得危机四伏。
1、年轻人/机器人抢饭碗
当当创始人李国庆在谈及职场中年危机时,曾笑谈“如果没有经济压力,(中年人)不用就不要和年轻人争工作了,咱当个滴滴的司机总可以吧…”。而残酷的现实是,中年人还没搞定“经济压力”,手里的饭碗就已经被追赶上来的年轻人虎视眈眈了。
据脉脉数据研究院2022年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字节跳动和拼多多的员工,平均年龄仅27岁。腾讯员工平均29岁,百度员工平均年龄30岁,阿里巴巴员工平均年龄31岁。马化腾在腾讯20岁生日时公开表示,“在干部提升方面,我们会拿出20%名额优先倾斜更年轻的干部,希望未来有更多年轻人脱颖而出。”不仅是腾讯,大量启用年轻人,管理层年轻化,也是阿里、京东等一众大厂不断提倡的人才培养方向。谁“抢”谁的饭碗,李国庆老板大概是搞反了。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年职场人的竞争者,除了年轻人,还有科技和AI。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职场中,偏创意、创新、变革类的工作,基本都是以相对年轻人为主,而“上了年纪”、“更趋保守”的中年人,除了少部分人在管理岗位上外,其他可能更多以标准化、常规化的工作为主,而这恰恰是AI最擅长做的事情。ChatGPT的威力大家都见识过。如果一个企业因为引入人工智能,而优化员工,最先被裁掉的是什么人,就不言而喻了。
2、大环境/职场高速增长没了
根据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总收入达1.46万亿元,比2021年下降1.1%,是过去10年来首次同比下滑。近两年让大家听到麻木的互联网企业裁员,已让打工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行业冷飕飕的现状。不敢说财报上放缓的增速、大厂各种方式的降本增效,预示着“诸神的黄昏”,但至少说明行业的高增长,渐行渐远了。
和行业发展到成熟阶段难以突破一样,中年职场人也过了职场生涯的“高速增长期”,在一个并不稳定的职场“稳定期”徘徊,如果不能克服向上突破的重重困难,实现职场跨越,掉头向下就成为必然的趋势。从概率上讲,最终走向这个趋势的,是大多数。
3、花钱地方越来越多
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提过“新穷人”的概念,这一类人并不是大家通常理解的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的传统意义上的穷人,而是没有足够的钱、不能随心所欲购买自己认为的必需品的群体。
相信不少人对当初火爆一时的“阿里P9年入300万哭穷”的热帖还有印象。这种级别的收入,竟然说在自己在温饱线上挣扎,并且列出了开销的大头,证明自己可以支配的钱真得不多。先不说P9先生有没有矫情的成分,但至少从侧面说明一点,人到中年,有老有小,花钱的地方是真多。有些方面的消费可以省、可以降级,但有些比如车贷房贷、孩子教育费用、老人看病钱之类的“刚需”,是很难省下来的。
我有一个朋友,是某大厂中层,本来生活相当顺遂,后来老婆查出重病,不能上班,接着父亲发生车祸,母亲情绪激动引发脑溢血,半身不遂。一桩桩变故,让原本幸福的家庭彻底变了样。朋友先是卖了车,后来把大房子换成了小房子,再后来又把孩子从私立学校转到了普通公办小学。
毛姆在《人性的枷锁》中有句话:“人追求的当然不只是财富,但必须要有足以维持尊严的生活,使自己能够不受阻挠地工作,能够慷慨,能够爽朗,能够独立。”成年人的独立、尊重和安全感,往往都是钱给的,如果账户上的余额捉襟见肘,一切都会显得矫情,只剩下挥之不去的危机感如影随形。
4、知天命,没了兴奋感
英国国家统计署做过一个研究,通过30多万人的样本数据发现,人在35岁以后,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会急剧下降,这一趋势直至60岁以后才会发生转变。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除了因为中年人要面临各种各样的生活压力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阶段的中年人,已经慢慢看透了更多底层真相,会以一种“知天命”的心态来对待一切,对身边的很多事,都失去了激情、兴奋感和探索欲望,而是更多寄情于钓鱼、文玩、饮茶、下棋等无欲淡泊的事情上。
而这些恰恰是需要时刻充满进取心、战斗性的职场所不能兼容的。著名作家冯唐,在招人时就因为这些,被HR朋友强烈建议,“(招人)三十五岁要慎重,四十岁一刀切(一个不要)。”想想也是,职场不是寺院,一个个都这么佛系给谁看,难怪老板们要给这些人一点“危机”看看。
03
中年人,如何应对裁员降薪潮?
《反脆弱》是著名作家、思想家纳西姆·布塔勒布的经典之作。他曾在这本书中详细阐述过“反脆弱”的概念:如同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一样,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下时 ,我们要好好把握,让自己不受其扰反而能受益壮大,这就是反脆弱。
落实到中年职场人身上,如何让自己成为火,而不是蜡烛,让“杀不死我们的,终将使我们更强大”, 在当前的环境下趋利避害反脆弱呢?
1、锻炼身体
身体永远是革命的本钱,好身体是拥有一切美好的最基础的物理条件,也是面对风险、迎接挑战的关键前提。你见过谁病怏怏地还能大喊,我要挣钱,我要搞事业。不可能,根本就不可能。
2、继续学习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在动荡的时代,最大的威胁不是动荡本身,而是延续昨天的逻辑。”而能打破这种惯性“延续”的只有不断学习,持续学习。学习能力是一个人一生都不能丢的重要能力。也是打破所有旧格局、旧体系的核心因素,失去学习的动力,一年中把1天复制365份,不可能给自己带来任何增量价值,也必将失去更多选择的可能和上升的机遇。
3、职业第二曲线(副业/轻创业)
发展职场第二曲线,有两层意义,当本职工作好的时候,可以增加一份收入;当本职工作不景气、甚至失业的时候,这个第二曲线有可能成为你的底气和保障。当然也有不少第二职业超越本业的例子,比如樊登、罗振宇,都是当初一边在央视做没编制的“合同工”,一边摸索、发展自己的第二职业,并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功。
发展职场第二曲线,要注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轻资产创业,尤其现在环境下,不要想当然,要敬畏“不确定”。
4、减少无效社交/应酬
人至中年,看透了很多事情,要学会做减法,尤其要减少一些肉眼可见的无效社交。跟“你认识谁”相比,谁认识你也许更重要。你的有效社交半径,是由你自身具备的可交换价值决定的,这是最硬核的底层逻辑。先看看自己有没有上桌的筹码,不然再多的社交和应酬,都不过是徒有其面的“虚假繁荣”。
5、减少高消费
把钱花在刀刃上,花在真正能给自己带来幸福感、满足感的地方。而不是为了取悦别人的眼球,或者为证明自己的“实力”,垫着脚尖、硬着头皮做一些高消费的行为。不习惯带手表,就不要非买个江诗丹顿撑场面;懒得开车,就可以大大方方地座公共交通。把无意义又不能给自己带来真正喜悦的消费省下来,作为家庭保障金、孩子的教育储备金,也许能给你带来更大的价值和满足感。
6、多陪陪父母和孩子
父母不会长生不老,孩子也会很快长大,有些事错过了就没有弥补的机会。喜剧、电影做得风生水起的贾玲,毕生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让妈妈真正高兴一次,没有让妈妈穿上最喜欢的那件绿皮衣。”网球名将李娜,忙着全世界打比赛,没时间照顾孩子,直到发现“孩子好像一瞬间长大”,才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
每个成年人都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在原地一直等你,包括你的父母孩子。所以,在他们身上多花点时间吧。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句经典台词:“危险是一个事实,恐惧是一个选择。”中年,谁都逃不过,这是一个事实,如何面对脆弱,我们则可以有很多个选择。希望小伙伴都能选择最明智,最积极的那一个。共勉。
最后推荐下ChatGPT前沿玩法圈:
2、一些副业思考、创业案例、落地案例分享。
3、探讨未来关于ChatGPT的机遇,帮助大家解决遇到的问题。
4、剖析和拆解ChatGPT不同的前沿玩法。
5、围绕ChatGPT玩法的变现方式和技巧。
6、围绕ChatGPT提高工作效率。
7、第一时间了解ChatGPT最新版本的发布特性和强超能力
8、掘挖ChatGPT玩法,助力们我的事业,工作,和日常生活
9、加入星球的小伙伴,都有两项额外福利,可以免费获得ChatGPT普通号“独享”账号一个,支持改密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