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裁员减薪潮下的年轻人

裁员减薪潮下的年轻人

公众号新闻

图片/CEOBIZ

作者:Mr.K

来源:技术领导力(ID:jishulingdaoli)
正当满世界都期望00后们“整顿职场”的时候,尴尬的事情出现了,一手简历一手毕业证的年轻人蓦然发现,他们可能被忽悠了,就目前这局面,自己连进职场都费劲,你们还好意思让我们“整顿”,杀人诛心,莫此为甚。
这届年轻人实属不易。有多难?看一下2023年前4个月“16岁至24岁城镇青年劳动力失业率”数据就明白了:1月份青年失业率为17.3%,2月份为18.1%,3月份19.6%,4月份为20.4%,这“新高”是一个接一个的创,创的人发慌。而且大家心知肚明,这还只是表面数字,目前尚在校的大学生是不计算到失业人员里面的,只有他们完全毕业离校,依然没有找到工作,才会被计入到失业人员名单里。所以,我们可以合理推论,在6、7月份之后,青年的失业率大概率还会来一波飙升。
不管是近期“孔乙己文学”的蹿红,还是“读书无用论”的泛起,都不过是用N种方式写同一个字,“难”。对刚准备进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脱不脱长衫无所谓,有没有理想不重要,先想办法活下去才是王道,多么痛且真实的领悟。

01

就业有多难?送外卖你都不一定行
说说K哥身边的两个例子吧。
一个是朋友的孩子,去年毕业,当时看媒体报道,把2022年就业形容成“地狱”级别的难,就没敢“下场”,而是选择了在家复习考研。后来考研失利,本想再坚持一年,继续冲一把研究生,但看到今年的情况,朋友全家开始不淡定了。和去年就业相比,今年情况丝毫没有好转,反而是一副“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架势。照这个趋势下去,即使孩子考上了研究生,等毕业以后,还不知道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如果还是不好,甚至更糟,这几年的宝贵时间岂不是错付,再加上职场上35岁“天坑”,研究生毕业后,折腾不几年就又可能栽“坑”里了,怎么想都划不来。

于是朋友全家动用各种关系,在3月份帮孩子找了一份社区的工作。本想着让孩子先做着,后面再找发展机会,没想到前段时间各国企、事业单位刮起“清退潮”。朋友的孩子连工作还没完全熟悉,就被“清”掉了。
最近几个月,朋友一家人又开始为孩子工作发愁,简历投了几百个,连面试的机会都很少。关系也托了不少,朋友们听了也大都摆手摇头。找到我,我也只能说尽量帮孩子留意一下工作机会。面对这样的形势,K哥又能说什么呢。
另一个例子,是K哥朋友圈里的一个小伙子,也是刚参加工作没几年的年轻人,以前在房地产行业,今年年初失业后,一直就业不顺。大概2个月前看他在朋友圈发文,说准备跑外卖试试。这两天又看到他发的一条朋友圈“提醒一下把做骑手当成终局的朋友们,本人亲测,这行也很卷,想吃饱不容易…”
K哥完全相信这个小伙子说的是事实。有数据统计,目前全国各类型的快递小哥总人数,已近1300万。什么概念,差不多每100个就有一个是送快递/外卖的。K哥还想到前段时间的一则新闻,说想在广州做某平台的外卖骑手,需要送钱托关系打点才行。不管这消息是否属实,但都反映了作为很多职场人“最终退路”的骑手职业,都已经卷到飞起。

02

为什么连年轻人都遭遇裁员?
中国就业研究所联合智联招聘,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CIER指数已连续5个季度低于1,也就意味着,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劳动力需求持续少于市场劳动力供给,就业市场景气程度偏低。

其实,根本不用看数据,大家也能感受到目前就业环境的不友好,即使年轻人也难逃波及。想想那些隔三差五就来一波裁员的大厂小厂们,他们员工的平均年龄也就二十六七岁,那些被优化下来的,不正是妥妥的年轻人吗。为什么在今天,这些远没到“35岁危机”的年轻人,也会在职场中如此不受待见呢:
1、大环境影响
这两年的大环境称得上一言难尽。大疫三年、俄乌战争、中美贸易摩擦等等,导致国内诸如地产、金融、外贸、制造业等重要行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以房地产为例,随着经济周期的改变和宏观政策的调控,楼市明显开始进入下行周期,大量的地产公司经营状况堪忧甚至暴雷,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深层反应。有数据显示,房地产业每增加1亿元总产出,可拉动各行业就业总数351人;与房地产关联性极强的建筑行业,每增加1亿元总产出,可拉动各行业就业总数635人;同样和房地产行业关联度很高的金融业,每增加1亿元总产出,可拉动各行业就业总数511人。据Wind咨询数据显示,在202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带动就业超过1.15亿人。这还只是和地产行业相关度较高的行业,如果再算上装修设计、家电家具行业,能够带动的直接间接就业人数,就更多了。
再看看外贸的情况,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份我国外贸重箱的使用量,和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9.7%,外贸空箱数量同比增多了23.73%,很多港口的空集装箱堆积量,已经创下了疫情爆发以来的新高。进入2023年以来,国家虽然从各个层面出台政策稳出口保外贸,但依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这些数字背后所关联的,同样是就业行情和就业人数。
2、行业影响,各种裁员潮倒闭潮
除了大环境外,各行业内的不景气,也直接影响了年轻人的就业选择和就业前景。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显示,从行业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些行业中35岁以下年轻人占比最高,达到了64.6%,其中细分行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领域,比例更是高达70.4%。而在一些大厂中,员工平均年龄更是只有26、27岁左右。
而现在,裁员优化最严重的恰恰就是IT、互联网行业。看几组数据就更直观了:
腾讯公司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的财务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腾讯控股旗下有106,221名雇员,而去年同期数据为116,213名,也就是说,腾讯在一年时间内,减少了近1万名员工。
同样,阿里巴巴一季度末员工总数为235,216人,而在2022年末,这一数字为239,740人,也就是阿里在3个月的时间,减少了4500多人。
其他如字节、百度、京东、美团等也都出现过不同规模的裁员,这样的信息,随便刷刷手机新闻就能看到,一点不新鲜。
除了IT、互联网行业,其他行业裁员潮、倒闭潮也同样司空见惯。听一个做HR的朋友说过一件事,她在网上发布一个行政助理的岗位,两天时间收到近1000份简历,来面试的人中除了应届生外,问其他人上份工作离职的原因,30%是企业倒闭,50%是公司裁员。坦白了,摊牌了,世道如此,大家也没啥好忌讳、没啥好装的了。
3、大学毕业生连创历史新高
很多人都知道今年大学毕业生有1158万,创了历史新高。这1158万人是个什么概念,比瑞典、希腊、葡萄牙这些国家的全国总人口还要多。如果我们再把往年没有找到工作的非应届大学生以及被裁员待业的人算上,今年的新增就业人数将更让人震惊。
所以最近又传出一个新闻,很多包括985、211在内的名校毕业生,除考研热、考编热外,还悄然刮起了“延毕潮”,试图通过主动挂科等手段,推延自己的毕业时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规避就业的内卷压力,又能在将来保有自己的“应届生”身份。
这些充满“心机”的操作背后,同样反映的是年轻人面对严峻就业环境的无奈和担忧。但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谁能保证明年、后年的整体就业环境一定比今年好呢?但这也不能怪年轻人,在毕业生年年创新高的前提下,就业市场容量却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有人对接纳年轻人最多的互联网企业做了统计,从2021年7月-2022年3月中旬,以腾讯、阿里、字节、美团等为代表的12家头部大厂,共招聘人数29.59万人,扣除期间总离职人数21.68万人,这12家互联网大厂净增用工仅为7.91万人,就算这7.91万全部是应届生,相对于千万级别的应届生体量,也是杯水车薪,不值一提。
所以,年轻人能不为自己的前途和将来想尽办法、绞尽脑汁吗?尽管他们也知道,有些办法只是治标,并不治本。

03

裁员减薪潮之下,年轻人如何应对?
这个话题聊多了就显得有点沉重,K哥作为曾经的年轻人、职场的过来人,还是给年轻人几点建议吧:
1、坚持长期主义
大家都知道核心竞争力、护城河对一个人在职场上的发展有多重要。但很多人又不知道该如何建立自己的竞争力和护城河。如果你不是天赋异禀,而是像大多人一样资质平平,那么K哥告诉你,构建自己能力的护城河,最好的办法就是坚持长期主义。要相信时间的力量,立足一个行业,以日拱一卒的心态,让自己在3~5年内,成为某一领域内超过大多数人的专家。很多所谓的成功,掰开揉碎后可能会发现,那不过是时间的回馈。而且相对年轻人的“浮躁”,长期主义也是最好的解药。
2、脚踏实地,过好当下
面对生活,永远不能好高骛远,不能满腹埋怨。最该做的是,认真做好手头每件事,脚踏实地,过好当下。面对就业也是如此,不要抱怨自己没赶上好时候,错过了风口期,而应该认识到,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机会,虽然互联网行业不景气,但还有新能源、电动车、软件国产化、高精尖制造、AI等新兴行业,值得你去学习、去尝试。这些新兴产业,也许都蕴藏着新的时代红利,能不能抓住未来,就看你怎么把握当下。
3、终身学习,不断向上生长
K哥看过一个视频,几个大学生学习第一次尝试摆摊,前面有一个横幅写着“大学生摆摊,不摆烂”。虽然这几个大学生并不是做什么创新、了不起的事情,但这种精神很让人感动。
不管什么时候,都绝不摆摊、躺平。年轻人要让自己始终保有学习的精神,不管是学习职场技能、专业知识,还是学习新的谋生方式、手艺本事,都应打开胸怀,虚心接受。东面不亮西边亮,这里不行那里行,说不定哪一天你新学习知识、新增加的体验,会成为你向上突破,甚至安身立命的助推器。
4、随遇而安,成为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著名的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斯托克代尔悖论”,这一理论主要阐述了,我们该如何从心理上正确面对现在和未来:对前途充满信心,但又要直面残酷的现实。如果只是对未来和现在盲目乐观,那会被现实无情打脸;如果对未来失去信心,对现状充斥着不满,那又会让自己失去动力,走向沉沦。
目前的就业环境下,年轻人特别需要拥有“斯托克代尔悖论”中提及的状态。面对现实能随遇而安,有工作珍惜工作,并认真做好工作;没有工作,想方设法提升自己,不卑不亢寻找工作。做一个笃定坚定、不屈不挠、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5、打造你的“个人发展系统”
越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越要拥有最确定的东西。对个人而言,最确定的就是自身拥有的、谁也夺不去抢不走的“个人发展系统”。即要有意识的打造个人品牌,建立“能力+个人品牌+平台”的发展模式,要善于借助平台资源,结合自身特点,培养随时可以离开平台的可迁能力,不再为裁员、优化、再就业等问题过分担惊受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自由。
6、利用“杠铃策略”,发展多元收入
塔勒布在《反脆弱》里提出了著名的“杠铃策略”,用来描述在某些领域采取保守策略,而在其他领域采取承担一定风险的双重策略。这一策略的核心,是通过局部“试错”,来赢得整体的生存和发展机会,从而让整体具备更强大的反脆弱性。
年轻人该如何利用这一策略,让自己在就业难的大环境下,实现个人的“反脆弱”?很简单也很现实的一条,就是想办法发展自己的第二职业、让自己的收入结构变成拥有两端(非对称)的“杠铃”,而不是只有一头的“锤子”。
大家都很熟悉的脱口秀演员呼兰,就是在职场中很好利用“杠铃策略”的典型代表。最开始呼兰有自己的公司,有时间偶尔说说脱口秀,没想到坚持下来,很受好评。后来,他的公司被合并,他面临的选择是,要么重新创业,要么再去找一份新工作。但呼兰却有底气做了第三个选择,全职去说脱口秀。后来也就成了大家所认识的呼兰。
我们不一定都是呼兰、都去说脱口秀。但请相信自己,你一定有某部分潜力并没有充分发掘出来,想办法找到它,并把它打造成自己“杠铃”另一端的配重。
7、锻炼身体
身体健康是1,其它全是1后面的0,这话谁都知道。但知道和做到之间,有时候可能隔着一个银河系。在这方面,年轻人不要坐而论道,而是要起而行之,好好锻炼身体,形成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不要无谓的透支健康,也不要不顾一切的拿命换钱,你们还年轻,机会还很多,但健康却是不可逆的。有健康,才会有充满各种可能性的美好未来。
张爱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但K哥却更认可另一个“趁早”,吃亏要趁早。对年轻人来说,不管是生活中的亏,还是职场上的亏,早点经历是好事,都会变成今后的财富。所以即使面对当今的就业压力、生活压力,还是相信年轻人能化“危”为“机”,顺利度过。毕竟,年轻没有失败,只有暂时不成功,没什么大不了。最后,把法国小说家杜伽尔的这句话送给所有的青年们:“我酷爱年轻人,他们帮助我不会老得太快。”

- END -


CEO企业家微信群


扫码申请加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金融业降薪潮,月薪8万将成往事?关于金融降薪潮下,金融民工的出路问题,我来贡献几条……今天开心的事情17位设计师共议:生成式AI浪潮下的设计未来美国裁员潮下唯一扩招公司现身!数千名留学生被疯狂捞起...数字化浪潮下的新风险:MSS安全托管成新蓝海国寿集团董事长:希望35岁以下的年轻人尽早考虑养老问题金融圈降薪潮下,我身边的金融人都开始涌向寺庙、看八字投资、信玄学了……裁员减薪潮下的中年人傻x们,求你们放过为什么现在这帮年轻人都开始反季捡漏了?年轻人:你说呢裁员潮下,给还想晋升架构师的你提个醒!孟京辉专访:我也是年轻人,不给年轻人提建议降薪潮下,金融民工最怕的就是这件事……AI狂潮下的美股牛市,风口or 泡沫 | 经济学人财经人工智能热潮下的牺牲品:Web3和加密货币四月,伦敦马拉松可恶的“两面人”!广州市副市长兼公安局长,不仅贪财,更好20岁以下的年轻女子...券商降薪潮起CMU学长:裁员热潮下上岸北美DA岗,我的人生像开了挂“包容性增长是未来主旋律”!欧洲最大资管机构对话中国新兴投资机构,探寻新科技革命浪潮下的长期趋势!随不完的份子,避不掉的陋习,竟然还有8成年轻人想办婚礼?|2023年轻人理想婚礼报告"我金融硕士,没捧上金饭碗,却赶上降薪潮"裁员潮下,职场人如何走出内耗?金融降薪潮下,我在这里,发现了金融民工最有效的自救方式……我的Reiki healing经历,可以说是神奇。说句大实话!金融圈降薪潮下,最适合金融民工的自救方式就是“苟着”……【本周讲座预告】《学员分享:疫情裁员潮下,如何一步步拿到大厂Offer》咀外文嚼汉字(230)画眉鸟、画眉人北美裁员潮下,留学生抓住危机中的转机全靠…OSU学姐:裁员热潮下,拿下北美梦企offer居然这么轻松...澳洲工资增长踩刹车,工人遭受实际减薪,联储"观望"态度再次得到印证!第一期有奖话题征集:聊聊金融降薪潮下的副业思路,最高得100元!裁员潮下的中年失业危机电动化浪潮下的IGBT:中国产业机会何在?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