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导演都抢不到票的上影节纪录片,拍出所有家庭的难题

导演都抢不到票的上影节纪录片,拍出所有家庭的难题

公众号新闻
本文转自:幕味儿

作者 | 刘欣冉,香港城市大学博士生,纪录片研究者

这是一部关于两位上海老人的故事,但更是每个家庭每天都在上演的日常。

全球化、城市化、老龄化……有无数词语形容现代社会、城乡经历的巨大转型,纪录电影《栖地》中呈现的两位老人的生活与情感追求,让这些抽象词汇背后的酸甜苦辣一览无余。


王乐乐退休前是幼稚园老师,从出生就一直住在上海弄堂的石库门老房子里,从未搬走过。同样是上海出生的导演叶丝丝,想要寻找上海老式建筑变迁的痕迹,通过舅公的介绍认识了王奶奶。在石库门小楼里的第一次见面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傍晚的夕阳从木窗框里斜斜打落,窗边厚的琴谱泛起了小颗粒形成了氤氲,一个瘦小却很有力量的背影。面对着一架老钢琴,外国风情的民歌缓缓流淌着。”

在导演阐述里,她这样写道。和王奶奶见面那天,丝丝带了相机,出于本能记录下这一幕:王乐乐在房间里弹钢琴,阳光洒下,不需要美术指导营造场景氛围,现实生活里,这一刻布景、演员、音乐、灯光完全就位。

同时,戏剧情节出现了,电话响起,王奶奶告诉老朋友,签证又一次失败了。年过七旬的她,办签证要去哪里?做什么?


导演的舅公盛正明,退休前是日语老师,一生未婚,也没有孩子,看着晚辈长大,格外疼爱丝丝。

盛老师和王奶奶在老年大学里相识多年,都把安排人生终场前的生活当成一个课题,常结伴四处视察各种养老机构,试图寻找合适的老年居所。同样,盛老师也面临着签证的麻烦。

影片里王奶奶和舅公两条线的故事交叉讲述,由签证之难开启,引向更深刻更广阔的讨论。

他们在古稀之年共同面临关于养老、签证、亲情与友情的追寻,家庭寄托的难题,生活也在“全球化”、“空巢老人”时代的浪潮里翻腾。

老年大学与公园文化

为了让我更清楚故事背后更庞大的历史轮廓,丝丝告诉我一些背景信息。

在90年代末至2000年初企业体制改革期间,为了解决富余劳动力,一些特殊的时代产物出现,比如买断工龄,将职工推向社会等等政策。

工人提前退休,社会也随之出现一些安置下岗工人的场所,老年大学给众多提前下岗的职工提供了再次创造人生价值的地方。


王老师和盛老师相识在静安区老年大学,在那里老人们除了可以去听课、社交,也可以去任教。

王乐乐曾是音乐老师,提前退休后也常去学校里继续弹琴伴奏;盛老师曾支援西南,在那里和一位老师学习日语,返回上海之后没有再进入工厂工作,提前退休后,在老年大学教日语,还能获取少量报酬。


在影片的调研过程中,丝丝也对上海独有的公园文化着迷。上海公园里的日语角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但是八年前拍摄舅公的时候,那里仍有很多人聚集。

90年代社会刚开始开放,很多外国人到上海来,文化交流、旅游观光。外国人来到中国,有时会选择长住一段时间,研究历史,看当地的人们如何生活。日语角、英语角、德语角里满是怀揣着对中国社会的好奇的外国游客,以及众多满腔热情乐于向外界分享故事的国人。

除了公园里的语言角,文化联结的另一大利器是音乐与舞蹈。

影片结尾处有在公园里穿少数民族衣服跳舞的人们,或许是新疆回来的知青,在上海的公园里分享共同的回忆。舞蹈、歌曲、朗诵,书法,如此种种构成了公园热闹的文化景观。


老人们唱的歌、公园里放的音乐,许多是六七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很多都是改编的外国民歌,王奶奶在片子里面弹的歌有日本的“枫叶之恋”,还有苏联歌曲。

这些歌曲对我们这一代来说歌词可能有些许陌生,但是曲调还是听过的。王奶奶在温哥华的华人社群里,口琴一吹,无需多言,音乐自然而然成为了沟通和联结的工具。

作者身份与创作欲望

这部片子起源于导演本科时的毕业作品,她在毕业后用短片《栖地》参与CNEX 第十届 “承诺与承担:主题征案”项目入选,直到8年后完成。也正是这样的时间跨度,让她得以能够追随两位老人踏上远途。

在拍摄过程中丝丝和两位老人的相处融洽,“因为一开始我们学的时候肯定也会学一些纪录片理论,关于相机的介入、导演的介入,对他们本身到底是好是坏,我也一开始时候也想过这些问题,但是后来我觉得拍摄过程反正大家都挺开心的。他们也很开心,我也很开心,就不会往负面的地方想。”

导演在陪王奶奶去老年大学伴奏时,对她说,“待会介绍我就说是你我孙女好了”;丝丝愣了一下回答,“那我不要太开心吖”。王奶奶去加拿大,处处都拿着导演送的胶卷相机,爱不释手。她的照片也在影片中被我们看见,王奶奶的创作也借此机会登上大银幕。

导演和两位老人之间的关系,是亲人,也是朋友,这次创作也是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共谋。


我研究纪录片女性导演的创作与生态,在田野调查与采访的过程中,常常思考“纪录片导演”作为职业的可能性。

拍纪录片难,用纪录片挣钱更难,这是我们常听到的;电影学院的老师,也不会鼓励学生做全职独立纪录片导演。

丝丝毕业后也换过不同的工作,但是拍摄与记录这件事从没有停止过,在自己坚持和多方协助下,片子成功走到上影节的平台,被更多人看到,理想化的愿景在她这里得到了映证。

上影节首映后,收获极好口碑

丝丝告诉我,在本科去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就读之前,其实她更想读的方向是社会工作。

在观察了不同创作者的主题和个人经历深入的交流后,我发现不论修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每个人创作或思考想要探讨的内容冥冥之中都有一个母题贯穿始终。不管是创意媒体还是社会工作,她的表达在这两者的基础上都做到了契合。

不管是通过相机,还是通过文字、图像、音乐、舞蹈等等,拍摄者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个萦绕自身的母题,或源于朴素的人文关怀,或源于情感的捕捉,或希图为弱者、少数群体发声,又或是解放自身的呐喊。

拍摄本身是对长久以来被忽视内容的重新检索,是对剧烈变化印刻的冲动,但更重要的是,把创作融进生活、让创作成为日常。

温情故事背后
养老的未来,共同的困境

影片的温情在时代脉络上也不可避免地触及到更多的人、更大的议题。虽然导演揭示艰难困苦,我仍几乎是流着泪看完后半段。原因无他,在王奶奶与盛老师的每一个身影里,我都看到了自己身边亲人的影子。

老人带大的孩子不在少数,关注老人的作品也常常超越情感和我共鸣。王老师用格子稿纸手写的自传,我的外公也有一本,作文格子本用的还是我上学时留下的,目录章节全都手写编排,列得整整齐齐,不厚,但也自己修订码成一簿小册子,从幼时到工作再到晚年的事情按时间顺序讲得清清楚楚。

这个小本子也被我从老家带到了读书所在的香港。看完片子后,回家第一时间翻出了外公的自传。之前心里一直想着有空要帮外公把手写稿敲打成电子版,这项工作在无数其他更紧迫的事情面前就被无限期地拖延了。

看完《栖地》决定把这件事提上日程,回家后立刻敲打键盘转写下一个篇章,心里也反复念叨着导演在片中说的话,要“捡拾起他们像金子一样宝贵的故事”。


导演在2015年左右做调研时找到这样一串数字:2000 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 10.3%,而截至 2014 年底已达到 2.12 亿,占总人口的 15.5%,其中空巢老人超过一亿。

时过境迁,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736万人,占总人口的18.9%; 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两亿人,占总人口的14.2%。

按照定义,中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可以预见未来10年中国将迎来较大规模的退休潮,以平均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退休,老年人口抚养比也将进一步增大。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社会形成了“9073”的养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迈入老年,独生子女在外打拼,预估 2030 年中国空巢老人数将占到老人总数的九成。

中国当下社会里儿女与父母、老人的关系已经远远不同于传统家庭里的,谁来负起养老的责任,谁来带小孩,如何在老家与新城,异乡与他乡之中做出抉择,成为这个时代的共同困境。

离散的情感:何处是家,何以为家?

如果你家里有老人,如果你也曾苦口婆心地“教导”这些老小孩,要吃好一点,要对自己好一点,不要省吃俭用,那么你大概心里有数,朝着老一辈“啰嗦”是完全没有用的。独居老人们的生存现状,是活生生的例子。

影片中有好多拍摄王奶奶和舅公生活在上海家里独自生活时的细节。上海男人盛老师,会一丝不苟、荤素搭配地烧饭;但王老师就打开电饭煲里的温热米饭,从瓶子里盛出一勺橄榄菜,剥一颗白煮蛋,加上开水,就是她的一餐了。


形单影只的王老师,白天也会一个人在家看小朋友的电视节目。远在加拿大的儿子看不见母亲这样的生活状态。

她拖着装满了琴谱的小车出发去不同的老年大学;舅公在硕大的上海,乘坐交通工具上上下下,过马路,找签证中心……都让人不禁联想此自己家里的老人,他们在做什么呢?

王老师需要凑近了看手机,被晚辈“教育”吃饭时说话要捂嘴,在异国学习新的“礼仪”不能对人指指点点;不识英文,却认识了家旁边等她喂食的野鸭子。盛老师在日本寻友途中遇到挫折,凭借着“特种兵”一样的执着,努力警察局联系沟通……


坐在影院里,我心里又在播放着另一部影像,试图遐想,他们遇到的每一幕我的外公外婆和奶奶,他们会怎么应对呢。

他们的身影幻化成了我的思念,但不管是如何想念,我还是选择了留在异乡,而不是回到故乡。关于家、家庭、家人与陪伴的讨论好像是围绕着两位老人故事讲述的主线。

家庭影像、私影像在最近几年尤其多,大抵是因为创作者们发现探索外界的基础,可以是探索自身和自己周遭最熟悉的人和环境。

拍摄过程中,舅公更像是身边的一个朋友、闺蜜;而王乐乐以舅公的朋友身份出场,在与导演相处的过程,两人也逐渐模糊了血缘关系的边界,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这部纪录片把“家”作为概念的探索,也是导演一种不被察觉的自我书写。当正式采访结束,我准备坐进她的私家车里,丝丝贴心地为我在座椅上搭上一件外套防止狗毛粘在身上,那本来是属于她宠物狗的专属座位。

“所以你就是在假期才能和父母团聚吗?”她没有直接回答。什么是所谓的团聚?什么是陪伴?这其实也是片子会引发的讨论。

在中国更多的情况是,家中儿女去了省会城市或其他一线城市求学工作,爷爷奶奶期待节假日孙儿孙女能够回到老家,中年父母默许甚至支持子女追求更好的前程。

年轻人忙于追求自己的人生,中年人被逼考虑怎么为父母养老时,通常自己也开始计划将来了。这些问题将永远萦绕,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在不断磨合协调中试图寻找答案。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email protected]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愿每一位同胞都有草莓吃跟随顾桃导演与他的纪录片友人们,开启游牧纪录片创作训练营上影节在现场|我们对下一届上影节有哪些期待?大盘点|2023上影节展映新片100强“每天三四个手机都抢不到”!北大清华预约参观太火爆,“黄牛”乘虚而入:收费300多元“帮忙”入校......6部母亲节纪录片,节日快乐!成都大运会抢票有多难?参赛运动员都抢不到……上影节“影展精粹”|戛纳,柏林,釜山多部新片亮相北影节电影票“6秒售罄”,老外抢不到票直接找导演……没抢到票的TFBOYS粉丝,花20万找代抢赴约“最后一面”上影节“SIFF狂想曲”单元|当希区柯克对上赫尔佐格一票难求的上影节,近十年怎样走过?电影票里的上影节30年上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南京、苏州、杭州、宁波、合肥等长三角城市放映排片英国最著名的纪录片电影节公布片单,两部中国纪录片入围终于有国产片,拍出了当下年轻人,太炸了!上影节华语新风|《孔秀》《一个和四个》《白塔之光》等片亮相戛纳最新华语短片亮相上影节|移民导演的新故乡叙事上影节“霓虹映画”|二宫和也与木村拓哉新作来袭推优作品颁布|2023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小津安二郎诞辰120周年,电影节纪念之旅由他领路上影节“光影浪潮——香港电影新动力”单元|香港青年导演新作集结终于有一部国产片,拍出了这群人看演唱会的20条重要提醒!抢到票的进来学,没抢到的进来哭...抢不到五月天门票的年轻人,都在哪里发疯?4/15/2023 5K Race冷却的不止季节(51)— 母女深聊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完整片单及排片场次The Valley of Light 2007 // Hallmark Hall of Fame Christian movi来自广东农村的94年导演,何以首部长片即获上影节大奖?!“新纪录导演计划”-纪录片创作者的纪录片作品征集计划9天,27部电影,8部剧情片,19部纪录片,摄影师眼中的上影节莫斯科之夜张坤的难题,也是整个公募的难题上影节,好久不见|hayami’s blog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