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者的痛苦,你们不懂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很长时间以来,早起被人们贴上了“好习惯”的标签,全世界都在不遗余力地安利早起的各种优点。
比如科学家们曾达成过共识:与夜猫子们相比,早睡早起的人精神压力较小,精神程度较高;早睡早起者唾液中的皮质醇(我也不知道那是啥)指标较低,因此他们的精神抑郁度也较低。
《早间主播》剧照
因为早起有诸多好处,所以它向来会成为“成功学”的教学重点。你看:
维珍集团创办人布兰森每天约5:45起床,利用早上的时间运动健身;
苹果CEO库克早起的习惯众所周知。他早上4:30就开始发送公司邮件,5点就已经在健身房;
星巴克CEO舒尔茨每天早上4:30醒来,通常和太太一起骑自行车健身,然后在早上6点时到办公室。
这让同样早起的我表示很尴尬,作为一名专注早起30年、从不知睡懒觉和赖床是什么滋味的人来说,没能和这些大佬们一起上榜,那些自己早起的时光,终究是被错付了。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剧照
早起看起来的确是有不少好处:会让人觉得你生活很健康、你很勤奋、你有很多时间可以拿来做很多事情、甚至没准儿能让你发点小财。前两天我打车,和司机闲聊,他是本地大学的研究生,也是一名早起星人,他决定不辜负大好时光,在早上开一两小时的uber,赚点外快。
早起的鸟儿,怎么会没虫吃!
“早起”这个词看上去实在绿色健康环保。所以它一再与健康、成功、幸福、游刃有余这些美好的景象挂钩。可凡事总有两面性。早起虽有诸多好处,但作为一名早起专业户,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摘掉滤镜,早起也是瑕疵斑斑。
《四重奏》剧照
比如,“在爱人的亲吻和早餐香味中醒来”这样的浪漫画面绝不会发生在早起者身上。
每次我看到电影中的女主在清晨的柔光、男主的亲吻和端到面前的咖啡香中醒来时,我就在想何时才能圆梦?对于一个习惯五六点就起床的人来说,你总不好在凌晨四点多就把对方踹醒说:“亲爱的,去给我准备一顿浪漫的早餐吧。”
对于早起者来说,浪漫早餐最好的结局就是等另一半能“牺牲”一点睡眠时间,比平时起床早一些,然后和你一起准备。而在多数情况下,因为你是那个起得早的人,所以准备早餐“理所当然”成为你的活。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剧照
比如,早起的人不可避免会成为等待者,众所周知等待的滋味并不可口。
只要是结伴出去旅游,早起的人永远是整装待发却不得不耐住性子等其他小伙伴的那个人。
去杭州玩,陪我一起等待的是从西子湖畔吹来的潮湿的风;去天目湖玩,陪我一起等待的是宾馆外浓重的晨雾;去北京玩,陪我一起等待的是偶尔开过的汽车声;去大连玩,陪我一起等待的是海边若隐若现的第一缕朝阳。
虽说有寂静与美景陪伴挺不错,但总觉自己有点可怜。
在美剧《摩登家庭》里,Gloria总是坚持在家庭聚会时最后一个当场,即便她提前到了,也要藏起来,等人到齐了再出场一次。因为她认为最后一个登场的人比较有排面。等大家都到得齐齐整整了,你再华丽登场,连聚光灯都省了,自带明星光环。
对比之下,再看自己,我这个总是在等待他人的“第一人”,比《等待戈多》里的那两个流浪汉还让人难过,起码他俩只等“戈多”,不像我,总是在不同境况下等待各种各样的人。
《摩登家庭》剧照
还有,正当年的我因为早起,时常会被年轻人吐槽为“老人家”或“村儿里人”。
早起星球也有两类人,一类是凌晨一点睡第二天五六点爬起来依旧面不改色、大脑能飞速运作的人;另一类是我这样,必须要早睡才能早起的人。如果一旦晚睡,虽然第二天还是会照常到点醒来早起,但这一天脑袋就泡在了浆糊里,做事只能“捣浆糊”。
《我,到点下班》剧照
因为这个刁钻的“毛病”,我没少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鄙视。有一次,刚大学毕业的表弟想和我晚上视频,我说约晚上八点半之前吧,因为九点我就准备睡觉了。
“你是贵庚80了么?居然那么早睡觉?还是你住在大农村,晚上七点就要敲更熄灯关闭城门了?”表弟毫不客气。
我理解年轻人对我的鄙视,晚上九点钟,正是黄小琥歌里唱的“这样的街、热闹的夜”、美好浓烈的夜生活才开始的时间,连宵夜摊都才刚摆上。你如此自绝于美好生活,人生岂不是损失了太多乐趣?
我是想享受,无奈生物钟不答应。
以上早起的瑕疵都还好,不算离谱。最让人难过的是,你都早起了,还是会陷入“圈套”,品尝拖延的苦果。
原本在马桶上5分钟能搞定的事,因为“时间充裕”,一蹲20分钟过去了;原本15分钟就能洗漱收拾好,因为“时间充裕”,想把自己捯饬得再好看些,一晃30分钟过去了;
就连干正事,原本时间紧凑时,你还能珍惜时光的,更容易聚精会神做下去。但现在因为“时间充裕”,你反而不急了,想着来啊,先快活啊,反正有大把时光可以慢慢去做。结果就是,正事一件没干,乌七八糟的事做了一堆。
早起得来的时间,原本是额外赚到的感觉,结果一不小心没驾驭好,最后反而莫名其妙变成那个欠债的人。
《我的事说来话长》剧照
就在我早起这么多年后,科学界的风向又起了变化,早起的坏处被挖了出来,伦敦大学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早起者往往因为一天之中过于忙碌和频频受挫,必须调集更多能量维持集中力,因此导致一日劳作结束后感到格外疲倦和暴躁。总体来说,早起者会比晚起者整日更容易神经紧张、情绪恶劣、且容易伴有肌肉酸痛、感冒和头疼等症状。
据说“夜猫子”是后工业社会的进化人格,所以更容易成功。真是时代变了,让吾辈骑虎难下啊。
其实,早睡早起、或是晚睡晚起,时间未必是关键。怎么睡好、以及怎么用好醒着的时间才是人生的大功课。
《白河夜船》剧照
林语堂在《谈睡觉的艺术》里直言“我相信躺在床上是人生一种最大的乐趣”。他从身体和精神层面去论证这种艺术的好处。“由身体上言之,躺在床上是我们摒弃外物,退居房中,而取最合于休息,宁静和沉思的姿势”,他甚至连手臂摆放的姿势、身体与床铺摆放的角度都做了考证,得出何种姿势睡着才是最舒适的。
因为林语堂相信,“一个人只有在脚趾自由的时候,头脑才能够获得自由,只有在头脑自由的时候,才能够有真正的思想。”而诸多文学家、哲学家、科学家、发明家们正是在他们“躺平”的时候头脑开挂,迸发出人生中最重要的发现。
这是睡得好的结果。
《凪的新生活》剧照
而鲁迅是另一个路数:熬最晚的夜,也不妨碍他才华乱蹿、成为一代文豪。
鲁迅当年在日本留学,从仙台医专退学后在东京住了三年,培养了自己熬夜晚起的习性。周作人在 《鲁迅的故家》 中撰文回忆,鲁迅一般在在十时以后起床,“醒后伏在枕上先吸一两支香烟”,然后看看新闻,等着吃午饭;接下来就是在醒着的时间里写长篇论文、学习俄文、晚饭回家后在洋油灯下看书、写文章。至于多晚睡的?从炭盆里插满了烟蒂头可以猜测出熬的夜是相当的深了。
这个时期,已退学的留学生鲁迅,没有浪费和虚度他睡醒后的时间,为自己一生的文学工作全力做着准备。
《鲁迅》剧照
那些能和自己体内的生物时钟达成共识、找到最佳作息时间,让自己的生产力得到最大发挥的人才是最厉害的,无论他们是晨型人、日间人还是夜型人。
睡觉本该就是一件妙事,为我们提供消解疲乏后的健康和愉悦。而那些“会睡觉的人”,不仅更容易摘取人生硕果,甚至还会睡出人生境界,就像村上春树说的那样:一想到还有睡觉这件事,便觉得人生也没那么难了。
投稿要求
故事须真实可靠,可以是亲身经历,也可以是身边看到或听到的故事,要求故事性强,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以第一人称叙事为佳,有相关图片更佳。
详细征稿要求请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征稿说明】
稿件字数5000字以内为佳。
稿件请同时发送至: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期待你的文字。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