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中考生转轨国际高中,两大名校长一次讲透IB、AP、A Level的选择之道
今天,2023年上海中考第一天!祝考生们都旗开得胜!🌹
个人觉得现在中考的残酷性要远胜于高考。
“五五分流”对学生的普职教育道路划分就不用说了,中考之可怕还在于它不仅仅是考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多的是考验学生的细致度,题目看上去都不难,但是熊孩子一不小心手滑做错一题就很容易造成滑档……
每年都有不少孩子感觉自己考的分数挺高,但是一查分数线发现刚刚过普高……
要知道,如果孩子仅仅是进入普高,甚至区重点高中,那么大概率三年后是无法实现升学目标进入好大学的。
每年中考过后,都是体制内初中生转轨国际高中的高峰期,2023年上海中考生11.9万,如果按照国际高中招生规模大概1万人的比例来算,就是8.4%的人会进入国际高中赛道。
这一波招生期被称为国际高中秋招“补录”,这个末班车名额不多,时间又仓促!对于转轨家庭,对国际高中最困惑的就是地方就是五花八门的国际课程不知道怎么选,甚至有些业内备考机构也人为制造焦虑。
为此“爸爸真棒”上周特别举办的沪上名校长公益圆桌会——《IB、AP、A level三大课程体系该怎么选?》,今天将其中精华整理出来,供大家了解国际课程的真相,希望能帮助还不太了解国际课程的家庭在这个人生分水岭,少走弯路。
① IB、AP、A Level,特点、区别、难度比较,适合什么样的孩子?
② IB、AP、A Level,到底在“卷”啥?
③ IB、AP、A Level,都有什么常见误区?
④ 转轨国际高中,要做什么准备?
以下IB课程部分由姚校解答,AP、A Level部分由张楠解答。
IB、AP、A Level,有什么特点和区别?
IB课程跟AP和A Level最大的区别是,IB对学生的要求非常全面,非常注重全人培养,要求学生不偏科,6个领域的学科都要比较好,同时还具备比较强的时间管理能力,能够有较好的自主性去研究探索一些问题。
从整体的学习难度来说,IBDP可能是全球公认的最有难度的一个国际课程。
学生除了要在6大学科领域内选择3门高水平课程、3门标准水平课程学习外,IB课程体系还有三个核心要求。
它相当于要用跨学科的知识,批判性的思维来解决问题,是知识中的哲学,在高一阶段做预备课程的时候,会用批判性思维这门课来对接知识论。
要求学生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一篇科研论文,最终要出来写出4000字的英文论文。当然如果你研究的是母语,可以用中文写5000字,它是一篇非常正规、严肃的科研论文。可以发现,实际上IB学生的学术水准在有些方面已经达到了对大学生的要求。
由三个字母组成,C代表 Creativity创意,A代表activity活动,S叫做service服务,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不仅只在课堂内学习,还要走出课堂,做课外活动,关注周边的事物,服务社会。IB课程是一种落实到素质教育的,对人的全面培养。
AP和A Level的共性是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学科,尽可能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板的学科,但美高AP课程与A Level之间也有区别。
美高AP课程更看中学生在不同领域的涉猎,其实跟美国大学的教育理念是非常吻合的,强调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什么都要懂,什么都要学一些,所以AP美高课程体系更注重的是学科知识体系的宽度,而不是深度。
AP一门科目学完就可以考,学生学习一年或者两年都可以。比如中国学生作为非母语的学生去学英语文学、英语语言,挑战难度是非常高的,一年当中很难去完成考试,我们就会把它变成两年的课程进行学习。
但其他比如说像微观经济、宏观经济、物理、心理等课程,学生基本上可以用一年完成学习,考出成绩。美高AP课程体系是非常注重单科学科本身的宽度,以及你学习的相关科目的宽度的,学生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进行选择。
△AP课程可以折抵大学的学分,官网上可以直接搜索AP课程适用大学,截图自https://apstudents.colle
A Level是英国的课程,英国大学跟美国不同,英国大学是非常注重专业导向的,大学希望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对专业领域有较深的研究,因此选择的A Level科目数量不用多,一般大家用3-4门A Level科目就可以去申请大学了,但是对单科学科的深度是要求很深的。
△最常见的A level学科组合,截图自https://ffteducationdatalab.org.uk/
A Level的课程体系比较像漏斗的形状,这也跟A Level的学制是有很强的关系的。在开设A Level课程的学校里,学生一般高二的时候参加AS的考试,高三参加A2考试(相当于A Level大考),也就是说一门A Level学科要学三年,所以跟以一年为学习长度的AP课程来比,A Level单科学科肯定是比AP的会稍微难一些。
△考试人数最多的A Level科目,截图自http://wordpress.mrreid.org/
孩子如果有非常明确的专业倾向性,可能A Level会更加适合。目前国内大部分开设A Level课程的学校提供的都是偏理科的教学,所以如果孩子比较擅长理科,而且也有比较明确的专业方向的话,这个时候他可能比较适合A Level。
如果孩子现在对未来想学习的方向还是有一些迷茫,但是他什么都想尝试什么都感兴趣的话,那么这个时候他可以尝试AP课程,可以比较自主、自由的进行课程选择。
美国大学非常的多样化,给了学生更多去探索未来,自我认识和调整的机会。
在美国大学,一般是在大二之前才要明确自己的专业目标,在此之前可以无限次数更换。曾经有位美国知名高校的招生官来我们学校的时候就跟学生说,“在我确定要读医学之前,曾换了5次专业”。
IB、AP、A Level,到底在“卷”啥?
IB每个学科都有标准水平和高级水平的区别和选择,我觉得A Level的课程基本上就是IB的高级水平,AP的课程基本上就相当于IB里面的标准水平,但也有IB老师说A Level不如IB难,A Level老师说A Level难于IB的情况,大家见仁见智。
AP因为相对来说,学的难度不是很深,所以它对于你的广度要求就会高一点,科目数也要多一些。
IB学生一般会选三门高级水平+三门标准水平学科,一般来说要申好一点的学校,我会建议AP学生大约要选6门课程,看起来跟IB学科数一样,但其实还是不同的。因为IB是2年学制,最后6门学科一起大考的。
AP可以高二先考4门,高三再考2门或者是3门,它的自由组合性会更加强一些。
用A Level申请英国大学本来是要求提交三门成绩,但是中国学生自己把自己“卷”成大家都提交4门成绩,水涨船高,慢慢就变得很难了。
如果用AP 去申请牛津、剑桥,正常是需要5门科目成绩,有人考8门AP科目,这是锦上添花,但这不是必要的要求。
曾经有学生考了10门AP,但是最后没有录的很好,为什么没有录好?因为他除了有AP考试成绩,其他大学看中的考察点都没有。
AP课程体系虽然课程难度上没有那么高,但是美国大学会希望你把更多的时间精力花到去做课外的活动上去。课外活动其实就体现了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在没有老师监管的情况下,学生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这是美国大学看重的评估理念。
在海外升学越来越“卷”的趋势下,IB、AP、A Level三大课程要取得竞争优势都不容易。
IB课程要拿高分不容易,但A Level申请牛津、剑桥同样很卷,对成绩以及专业领域的学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美高学生要考很多门AP,全要拿5分满分也挺难的。
家长们无需纠结于不同国际课程的难度差异,好的学校无论是什么课程体系,最后的升学结果大多数都是比较理想的。
如果孩子能够在国际课程当中获得全面的发展,申请到的大学跟孩子实际的水平相匹配就是一种理想状态了。
反之,如果一个平常读书很一般的孩子,却突然申请到了非常好的大学,我觉得反而要为他担心。
教育是一个长线,大学不是终点。
IB、AP、A Level,都有哪些常见误区
IB其实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难,对英语的要求那么高。如果孩子是在上海这样比较注重英语的氛围中学习的,英文水平基本就可以达到读IB的要求,如果对标到中考成绩,英语能考到140分以上的孩子读IB课程就没有问题。
如果英语不到140分,也可以有其他方面进行弥补。我做高考一线的老师做了19年,我认为国际课程并没有那么难,实际上是比高考简单的。
IB课程对学生的难度和要求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发展全面性的考察。国际高中高一的课程基本就是我们国内课程初三的水平,关键是学生入读后怎样适应国际课程的模式,对英文教学、评价体系、课堂互动等变化的适应。
比如说在评价方面,书面考试不是国际课程的唯一评价标准,课堂作业有的时候也是小组合作的项目形式,很多作业都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要写大段文字阐述观点的,所以在国际课程体系里对英文水平确实是有较高要求。
国际课程体系下的学生除了“会写”,还得“会说”,因为有一些作业是要求学生做Presentation演讲展示,这就对口语表达提出了要求。
除此之外,学生还得掌握一些做科研的基本方法,拥有团队合作的能力。
△IB的6个学科组合对应的课程首先要清楚一点,IB课程体系内本身就涵盖CAS活动,因此学校会把活动安排在教学排课里。
在交中IB,我们每周会排两节课,比如我们周三的下午最后两节课就是做CAS活动的,学生可以做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等。当然学生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寒暑假、双休日去做一些研究、社会志愿服务项目等。
目前国内课程也吸收了IB课程的一些培养思路,比如国内高考大三门+小三门,实际上跟IB要求学生选择3门高水平课程+3门标准水平课程学习的做法是类似的。
在学生实践上,现在体制内升学的综评(综合评价)要求学生做一些志愿服务,也跟IB对学生社会活动要求类似。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实践,这其实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很重要的。
其实不是的,无论哪个课程体系,都可以进行全球申请的。
去什么国家留学,跟学生读哪个国际课程没有关系,最关键的是要了解你要去的国家或地区的大学申请评估方式,不是所有大学都仅仅考察学习成绩的,要根据不同的大学申请要求提前做好学业规划。
比如学生选择了A Level课程学校,除了日常学习外,没有参加课外活动,等到大学申请的时候想申请美国大学,那么他的A Level成绩只能作为学术水平的参考,而美国大家在录取时还要考量学生的其他综合能力,他在课外活动、社区影响力方面的欠缺可能就会让他无缘顶尖大学。
转轨国际高中,要做什么准备?
在转轨国际高中之前,我觉得大家要想好为什么要送孩子去国外读书?
我觉得送孩子出国不是一种教育的投资,期待将来得到某种产出和回报,而是说你有条件供孩子出国读书的话,这个经历会增加他的眼界,让他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全球化的视角来环视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社会。
孩子准备的越充分,那么未来他应对挑战的时候就会更加的自信,即便父母不在他的身边,他也能够很好的去应对。
体制内小学到初中的学习习惯培养是非常好的,学生能够比较长时间的专注于学科的学习。
如果已经比较明确孩子未来是要出国的,我觉得除了学习习惯外,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要给他的英语语言能力进行加强,否则可能在英语上面没有那么强的优势。
转轨的时间点的话,可以考虑初升高的时候,无论是通过中考或者有些学校可能有初升高衔接预备年级,其实没有一个明确的转轨时间节点,因为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同的,存在个体差异。
教育选择就是一个很自然的成长过程,不用很刻意的在某个阶段强调孩子必须要做什么。关于转轨,家长要以朋友的身份多跟孩子探讨,把不同选择所有的优势、劣势都一起罗列出来以后,让孩子进行选择。这样对孩子的独立性以及学会做选择的能力发展都比较好。
当然家长也不一定完全要按照孩子的意愿,可以进行调整或者引导,然后让孩子顺应这个方向发展。
👇最新活动预告👇
6月19日(周一)晚19:30
听学长讲硕博长线规划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