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隐的建筑:在自然中延伸
城市不断发展,建筑也不在仅仅局限于地面,设计师同样尝试设计位于水上、空中等这些不可思议的位置的项目。随着施工过程变得越来越高效,材料和建造技术方面的创新和发展,现在有很多项目尝试着利用我们脚下的这个隐藏的世界。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地下建筑,探索一下这类建筑的神秘之处吧~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匠山行记
设计手稿
材料可以是如纯粹朴实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安藤对材料的运用极为克制,除了混凝土、钢、木、玻璃再无其他人工材料。
在平面布局上,展厅,庭院,走廊有序的串联在一起,不会有一直走在地下的幽闭感,也让游览着的注意力在艺术品和自然生态中切换,产生共鸣与联系。
AD 经典:芬兰赫尔辛基“岩石教堂”
在芬兰赫尔辛基市中心附近的 Töölö 社区,人们可以找到 Temppeliaukio 教堂,这是一座坐落在花岗岩之间的外观不寻常的路德教会教堂。从 Fredrikinkatu 走近广场,教堂隐约可见,一个平坦的穹顶勉强高于周围的景观。
建筑本身并不“出众”,但是独特又粗犷的设计语言,让这座外形低调的教堂依旧成为了芬兰最受欢迎的城市名片之一。其最具标识性的,就是那顶铜氧化之后自然形成的“绿帽子”。
项目的建造计划起源于1906年,计划之初就将此处的岩石区域保留为未来的教堂选址。
随后周边的社区不断地开发建设,逐渐形成了一个围合广场。1933年,当地政府进行了公开的设计竞赛,但是组委会对第一次的竞赛结果并不满意。三年后,组委会进行了第二次公开竞赛,但是依旧未能看到满意的提案。
直到1961年4月公布的竞赛结果中,建筑师兄弟Timo Suomalainen和Tuomo Suomalainen的提案在67份作品中脱颖而出,被评奖委员会一致认可并授予一等奖——他们的提案将岩石本身作为了教堂。
起初在竞赛设计中,建筑师担心直接用岩壁作为教堂墙壁对于教会来说会过于激进,便将内部饰面设计为光滑的混凝土墙面。
但是方案深化过程中,由于声学顾问参与进来并提出需要粗糙的表面来保证声学质量,一开始保留岩壁的设计想法反而得以实施。如今这座建筑不仅是居民的礼拜场所,同样也可用作音乐会场地,带给人们更为丰富的体验。
建筑采用岩石作为外墙主体,将主要空间掩映于实体之中;穹顶由铜管盘绕而成,直径达到24米而不见任何支撑性结构。
穹顶与岩壁之间由径向混凝土梁支撑,并采用玻璃天窗作为维护材料,将自然光引入教堂内部,既强调了教堂神性的一面,又能触摸到岩石这种自然材料,环境氛围自成一体。
这座低调的岩石教堂所带来的惊喜与震撼也豪不逊色。尤其是抬头望及的铜制穹顶,极具设计巧思,突破了常规教堂选材的框架,以金属作为主角,与周围墙身的岩壁形成极致的差异,却又能让二者和谐共处。
即使过去了几十年,也仍具有很强的现代性与前卫感。这可能就是经典建筑所带来超越时空的魅力吧。
NCAVED住宅
希腊 /Mold architects事务所
建筑师运用矩形网格,在倾斜的场地上生成了一个三维的“棋盘”,“棋盘”中包含了所需的生活空间以及分隔不同空间的实体部分,形成清晰的虚实对比。
严谨的几何形态随着网格侧边的旋转形成梯形,这种设置使居住区域视野更加开阔。同时,网格轴心的偏移极大地增强了建筑的视觉透视,使住宅的末端显得更为聚拢,从而使建筑整体呈现出轻盈的上升感。
建筑形态呈面向海岸线的梯形 。
干石砌成的纵向墙勾勒出室内和室外空间的轮廓,并起到挡土墙的作用。这些纵向墙体组成住宅的垂直边界,将访客的视线引向海平线。
而横向的墙体则是轻质的,由玻璃制成,与坚固的纵向石墙形成鲜明对比。这些玻璃幕墙几乎与建筑的宽度等长,前部幕墙完全向东敞开,而后部幕墙则与山体一起围合出室内花园,将阳光与空气引入住宅之中。
现代城市的发展,从来都不仅局限于某一种建筑形式或空间形态,以多元审美去实践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才能让城市生长的方向不只是向上或向下,而是向未来。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亮点的地下空间也会有一处别有洞天的“城市烟火”。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