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北京的马岩松,被誉为新一代建筑师中最重要的声音和代表,是首位在海外赢得重要标志性建筑的中国建筑师。他致力于探寻建筑的未来之路,倡导把城市的密度、功能和山水意境结合起来,通过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走向一个全新的、以人的精神为核心的城市文明时代。从2002年设计浮游之岛开始,马岩松以“梦露大厦”、哈尔滨大剧院、胡同泡泡、朝阳公园广场、中国爱乐乐团音乐厅、衢州体育公园及义乌大剧院等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实践着这一未来人居理想的宣言。2014年,马岩松获邀成为美国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首席设计师,成为首位获得海外重要文化地标设计权的中国设计师。同时,他还通过一系列国内外个展、出版物和艺术作品,与公众一起探讨城市与建筑的文化价值。 点击查看主题沙龙回放
“我今天谈谈我对文化项目在城市中的看法,我觉得未来的建筑应该是结合科技、自然和艺术的,因为在过去的这几十年的城市发展中,速度和量占据了主要的位置,这三者其实都是有点没有得到它应有的重视。我觉得在未来城市中这三者的结合,可能会对我们想塑造的那种人文城市或者人有感知的城市环境和建筑有很大的帮助。”
“其实从这张照片中,它能看到整个城市,从老的建筑,到越来越高的建筑,有自然,有北京的CBD,我觉得整个图可以描绘出人在不同时期对城市的一种想象。”永久会址的形态在大地上由北向南缓缓舒展。从不远处的三山向会址方向远眺,建筑体量消隐于城市中,绿色屋面以含蓄谦逊的姿态融入三山五园的大环境中,成为其在城市内的绿色延伸,也成为都市中难得的大地景观。
“从它的入口看,从大街周边的道路看,它完全是多媒体的界面,但是周边又是和自然景观结合的环境。内部有自然光,也有人工光,形成高科技的、未来的空间意向,但是在外边又完全跟这公园融成一体。所以在这个项目里,我觉得人会一直切换在自然和科技这两种氛围,这是我心目中未来的城市空间。”
“这个玻璃有很柔和的光线,让自然光进入到室内,同时室内有演出的时候,里边的灯光也会透射到室外、到城市中,它是一种非常柔和的表达。”“我们把这个建筑设计得有点像一个雕塑,这个空间的内外完全是一种连续的语言。”“让人去感受艺术对精神的影响,我觉得这是对公共建筑和其空间品质至关重要的。公共文化类项目很多人来到访,当然功能上它把大家聚集在此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是,人从这个空间得到什么。"“这是在哈尔滨,在中国非常寒冷的北方,它跟北国的湿地完全融成一体,它的曲线造型也完全与大地的景观相结合。它以匍匐的姿态呈现在你的面前,而不是高高大大的感觉。”"所以这个建筑是没有方向感的建筑,并呈现出易于接近的姿态,我认为这个姿态也应是很多文化建筑所需具备的——跟人有非常亲密的互动感,而不是殿堂式般高高在上的有距离感的姿态。它的内部充满着自然观,我们选用的材料是北方的水曲柳,这是很多北方农村打家具用的当地的一种木材。""我们用自然石材建造这些完全异形的建筑,它形成我们心目中的所谓现代化的生活,可是从更大的历史时间维度来看,这其实是非常短的瞬间,中国这几十年的城市化所产生的成果,大部分城市化其实是非常相似,所以我想在这个地方找到一种不同的时间。
当你回头看深圳湾的时候,对面就是香港,另一边是山,那边没有城市。以自然为背景的时候,建筑就显得好像不是属于今天的,我觉得它带有一种原始的未来感,它既是过去,又可能是未来。"项目地址:美国洛杉矶
项目状态:建造中
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 ©MAD
通过抬升建筑首层中心空间,为地面创造一片开阔的新城市公共空间。
内容来源于马岩松在主题沙龙中的分享发言和MAD官网“我想西安可能也是从屋顶颜色、高度等城市风貌出发,以达到一种表面上的和谐,但在这个层面上,我认为更有价值的是传统中有内在精神的东西。如果谈到现代跟传统的关系,我更愿意去理解为它内在的部分,比如说对自然的看法,传统的城市、建筑、文学、音乐等,中国人所有传统的东西都是跟自然、天地有一种特殊的关系,这是与西方、现代的东西区别所在。“我觉得地标建筑是很重要的。正如我们所说的千城一面,现在的城市太相像了。
其实古典城市中也有地标,它从城市格局以及环境,让每个城市变得不一样。比如说北京,它有中轴线,有景山、北海、什刹海这些格局环境,但是它也有钟楼、鼓楼、白塔这些特别的地标建筑。地标肯定是需要的,这是一个城市多样性的体现,也是它本身结构功能多样性所需要的。”
“我觉得公共建筑一定要回应一个时代的最大困惑和反映人的追求。比如说,以前我们可能关心有没有的问题,我们周边是否有房子住,然后是公园、美术馆,“有”就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但是今天我们可能就得考虑我们能在这样的空间得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