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北狠人范德彪,再也彪不动了...
作为今年影视剧市场的最大赢家,《漫长的季节》后劲儿十足。
在之前的采访中,导演辛爽曾这样说过:
“小时候看电视,就《西游记》什么的,我最爱看的是《马大帅》,每年放假休息就把《马大帅》翻出来再看一遍。”
对于《马大帅》的喜欢,不只是存在于辛爽的童年,也贯穿了辛爽的人生和作品。
有人在剧组的幕后花絮里就发现辛爽穿过彪哥同款骷髅卫衣,还有印满了彪哥的手机壳、短袖等《马大帅》“野生周边”。
当真的有机会和“彪哥”范伟合作时,辛爽的喜欢更是跨越了时空,呈现在了自己的作品里。
作为《马大帅》狂热爱好者、满级彪学家,他在《漫长的季节》里,埋下了一堆《马大帅》的彩蛋。
在导演和演员的惺惺相惜中,我们好像能透过《漫长的季节》,透过王响和龚彪,看到那个辽北第一狠人彪哥的影子。
又或许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彪”已经成了东北人的一种个性,支撑着他们熬过了下岗,熬过了所有生活向他们开的所有玩笑。
在《漫长的季节》里,有一个绕不开的“维多利亚娱乐广场”。
这里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是沈墨受到伤害复仇的开始,也是王响去找王阳的归宿。
在剧集中,王响到“维多利亚娱乐广场”找自己的儿子王阳,戴着礼帽的门童迟疑之后叫住他问道:
“咱俩是不是在哪见过?”
王响面色恍惚,然后微笑着说了一句“认错人了”就冒雨离开。
事实上,他们确实见过,只是已经相隔了二十年。
在2004年上映的《马大帅》里,范伟是“维多利亚娱乐广场”的保安部经理,明面上的武力支撑。
“维多利亚听说没听说过这个地方啊?维多利亚是我和吴总的,乐意咋喝就咋喝。”
面对曾经整个“维多利亚娱乐广场”的二把手,门童又怎么会把“彪哥”认错呢?
时隔二十年,《漫长的季节》中还有诸多和《马大帅》有关的细节。
辛爽用呼应的名字,相似的语言风格,打造出了他的东北往事。
龚彪,外号彪子,王响也说他:“你是真彪啊。”
范德彪,江湖人称彪哥,他也喜欢让别人管自己叫彪哥,唯有姐夫马大帅,会叫他“彪子”。
从名字到个性,“彪”已经刻在了他们的生命里。
两个彪子,都因为“彪”而引出新的冲突,推动情节发展。
在马大帅里,范德彪进城第一份工作是在“桂英饭店”做厨师,老板娘桂英是他的相好,只是最后范德彪辜负了她。
到了漫长的季节里,虽然没有出现桂英这个人名,但是出镜率最高的街边小馆,叫做“桂英风味烤肉”。
名叫桂英的女人,在那个年代的东北有很多,她们下岗之后只能选择开起一家小饭馆,维持生计。
还有一些实在没有办法的女人,只能和《漫长的季节》里的巧云一样,来到娱乐场所陪酒卖笑,换得碎银几两。
《漫长的季节》在厂区发现尸块后,王响的儿子每天都躺在房间里,失魂落魄。
王响的老婆为此请来了一个大仙儿,王响事后知道了,骂了一句:“那么愚昧。”
这句话也曾出现在《马大帅》的名台词中,范德彪原话是:
“长得像就是夫妻啊,我跟我爸还长得像呢,能当夫妻不?那么愚昧呢!”
愚昧当然不能解决问题,但是可以带来心理安慰。
在日子难熬的时候,人没必要活得太清醒,女的卖酒,男的喝酒,稀里糊涂地,也就把日子过下去了。
《马大帅》里,蒋大为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范德彪KTV保留曲目,由于总是会把“在那”的声音拖得太长,所以“桃花盛开的地方”一定会追尾。
到了《漫长的季节》,王响的手机铃声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第11集,王响在KTV唱了一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一样是前面拖得太长,“桃花盛开的地方”追尾。
时代的变化里,他们除了“驻守在风雪的边疆”,别无选择。
他们唱了一辈子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也一辈子都被困在这方土地上。
《马大帅》里范德彪潜心研究弗洛伊德,自视为弗洛伊德精神传人。
还在后期开了一家“解梦馆”:古有奥地利国弗洛伊德,今有辽北地区范德依彪。
到了《漫长的季节》,龚彪也在琢磨弗洛伊德。
他甚至整出了“弗洛伊德分房没有”这样不亚于“皇帝是不是顿顿吃白面”的冷笑话。
可是弗洛伊德解析不了时代的幻梦,也干预不了东北的衰亡,他们都困在了这场梦里,20年依旧难醒。
就连《漫长的季节》的基本人物关系里,都有着《马大帅》的影子。
一边是姐夫马大帅和小舅子范德彪,一边是娶了姐姐的王响和娶了妹妹的龚彪。
虽然严格来说是连襟,可姐夫还是姐夫。
带着放大镜看剧的观众,能在《漫长的季节里》这样一部悬疑片里,找到太多《马大帅》这个农村轻喜剧的影子。
轻喜剧和悬疑片沉重、肃杀的气氛结合在一起,发生了奇妙的反应。
东北人在身上那种独特的“命运给我开玩笑,我给命运讲笑话”的生活态度,也就毫无保留的展现了出来。
《马大帅》和《漫长的季节》故事时间线其实是重合的。
马大帅为女儿马小翠张罗婚事,定下了村长家的儿子。
小翠不满包办婚姻,离家出走、逃掉婚事,到城里投靠在维多利亚娱乐广场上班的老舅范德彪。
收了村长3万彩礼的马大帅还不出钱,自己和玉芬之间的感情,也受到流氓牛二的阻挠。
于是他迈上了进城找女儿的道路,开始感受下岗初期的城市生活步伐。
而这个时间点,就在钢厂的案件发生,王阳的死亡之后。
在进城的路上,马大帅被偷走了钱,进城之后才发现,为时已晚。
好不容易在马路上捡了张钱,结果是张假钞,吃饭还没花出去就让老板发现,被抓到后厨洗盘子。
后来的马大帅靠着拉二胡虽然勉强没饿死,但也受到了生活的重创。
因为各种原因还几次被抓进了派出所。
好在警察通过范德彪发布的寻人启事上了门,姐夫小舅子成功会合。
进城后,马大帅逐渐接受了女儿“逃婚”的事实,开始尝试在这座城市立足。
主线故事也就转向了马大帅与范德彪不断挣扎,试图在城市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每次努力都以碰壁告终的一次次尝试。
范德彪打拼多年,家无余财,也没有真正可以傍身的一技之长。
马大帅被推着进城,茫然无措。
后来,他们什么都干了,可什么都没干成。
范德彪投资垂钓园半路被骗;投资彪记靓汤卖不出去;
在沦为医托后他也因为和假诊所鱼死网破,直接没了饭碗;
靠着弗洛伊德开起来的德彪解梦馆,差一点就成了大师,却也因为以梦会友,最后啥也不是……
马大帅为了谋生甚至去哭过丧,可连哭丧都能哭错地儿;
跟失意的拳击手练拳,自己被打得血流满面;
他也有过意外之财,还为打工子弟开办过学校;
但就算是受人尊敬的校长,最后还是得去做危险的高空“蜘蛛人”擦玻璃,还因此把自己摔进了医院……
在他们的身上,命运一次又一次地出现阴差阳错,想做的事儿怎么都做不成。
“姐夫,我用一宿的时间,想完了我一生的事,昨天晚上你说得对,我活了四十年,梦游半辈子,家庭,事业,亲情,爱情,被我的梦游一一断送了,结束梦游最好的办法,就是躺下重睡。”
失败成了人生的主旋律,这段旋律不仅存在于范德彪和马大帅的人生中,也在那个年代的东北上空飘荡着。
在时代的变化里,有无数个像王响一样的人下了岗,也有无数个范德彪一样的人干啥都不能成。
桦钢是这样,铁岭也是这样,东北大地和东北人,迈进了最难熬的时代。
撑着他们熬过来的,是东北人特有的那股劲儿。
所谓“人生豪迈,不过从头再来。”不过是一次次尝试都在失败,只能一次次从头再来。
谁都知道自己活在梦里,可他们没得选。
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还在看《马大帅》,因为它太真实。
一部马大帅,半部东北史。人人都笑范德彪,人人都是范德彪。
20年前展示的一切,20年后依旧在这片黑土地上演着。只是这一次《漫长的季节》里,每个人都更苦。
看到有网友评论:
沈墨真可怜,在维多利亚被欺负羞辱,遇到的是王阳,她的“朋友”是殷红。
马小翠真幸运,在维多利亚被欺负,遇到的是四马路刚子,她的朋友是小云。
一切,突然就又连上了。
发生的故事其实都是一样的:在时代的变化下,被牺牲的个人命运注定悲惨,小人物就是翻不了身。
《马大帅》选择对这种苦难轻描淡写,用荒诞轻松的演绎美化了时代的冲击和毫无希望的人生。
所以屏幕外的我们泪流满面,镜头里的他们自娱自乐。
《漫长的季节》却把小人物的无奈,生活的苦难,一点一点抽丝剥茧地展现了出来。
同样身为小人物的我们,真切地感受着生活的真实,避无可避。
那片玉米地生机勃勃,漫长的20年晦暗无光。
可就算是这样,王响还是在喊:“向前看,别回头!”
是啊,向前看,没得选的时候,只能向前看。只有轻描淡写,才能苦中作乐。
时隔二十年,辛爽选择“翻拍”《马大帅》,你说他无意体现时代的困局,我不相信。
本文已完结 作者:陆陆 主编:马拉松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