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端午赏非遗:走进曹州面塑传承人的守艺生活

端午赏非遗:走进曹州面塑传承人的守艺生活

公众号新闻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凝结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当端午遇上非遗,会碰撞出怎样的奇妙火花?粽叶飘香之际,中国日报网原创人物故事微纪录栏目《好好生活·新青年季》推出第三期《指尖守艺人》,带你走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曹州面人传承人的守艺生活。

《好好生活·新青年季》对话新时代身份各异的青年,阅见青春力量,光影记录年轻人闪闪发光的生活瞬间,一起“看见青春的更多可能。”


36岁的李斌出身于面塑世家,“终一生,成一事”,他始终牢记祖父的嘱托,专注面塑教学近十年,不断在传承中创新。自幼深受家庭的熏陶,得到祖父和母亲的真传,面塑技艺娴熟,彩色面团在他手中经过搓、揉、捏、塑等手法神奇地变出栩栩如生的各种形象。他希望通过面塑技艺让孩子们的童年丰富多彩,同时也为非遗文化的发展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点击视频,一起守护非遗,感受面塑魅力!
面塑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起源于明末清初。清咸丰四年(1854年),江西弋阳塑匠王清源、郭厢云游艺至曹州(今山东菏泽)穆李村,与当地艺人杨建清、杨保林、杨贵林、郝胜共同切磋研艺。他们广收门徒,传授技艺,使穆李村面塑成为曹州一带面塑艺术的发源地。
传统艺术,传承不易。而“李派面塑第六代传人”的身份,自然地让李斌觉得既自豪又有压力。在“中国面塑第一村”穆李村长大,系全国老艺人李俊兴之重孙,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师”称号的李芳清之嫡孙,母亲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曹州面人代表性传承人陈素景。


“这是我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技艺,我要把他传承下去,这也是我的使命。”近年来,李斌着力于突破传统面塑的框架,创新面塑题材、手法,将年轻人喜爱的形象和传统相结合,其作品精致巧妙,既传统又现代,具有很强的文化气息和艺术吸引力。
“做面塑首先要能吃苦”
“端午节快到了,给你们做个小粽子吧!”李斌第一次面对记者和镜头,还显得十分拘谨,但捏起面团来却格外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不出十分钟,一个俏皮可爱的卡通粽子形象的作品便跃然眼前。
李斌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面。白天去学校教学,晚上要准备好第二天用的材料,还要和面、调色。揉面间隙,他说有不少外地的对面塑感兴趣或者慕名而来向他母亲学习的人,但能坚持下来的人不是很多。“有个上海的小伙子来了第一天学和面就被开水烫得手上气泡了,也就放弃了”,他面露可惜,“所以说明了啥,做面塑还是要能吃苦。”
“终一生,成一事。”
李斌出生在面塑世家,虽说从小对这项手艺耳濡目染,但一开始只觉得好玩,也没想到专门从事面塑事业。跟许多年轻人一样,二十岁时候自己创过业、开过烧烤摊……人生有时就是这样兜兜转转,在不断地成长中慢慢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26岁那年开始专注从事面塑教学,一干就是近十年。李斌坦言,自己的心智和想法也是逐渐成熟了、才发生变化的。“慢慢长大了一点看我妈揉面、蒸面、调色,觉得非常辛苦,再后来就懂得了更多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也越来越明白为什么家人一辈又一辈坚持这件事,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是我们的根,在传承传统手艺的同时,我也在思考怎么去创新和发展它。”
跟李斌在村子里走一走,他说起自己的爷爷,爷爷在他小时候就告诉他:要干一行爱一行,捏一辈子学一辈子,捏到老学到老。他想起爷爷在临终生病前仍坚持不懈做着创作,忍不住哽咽落泪。在爷爷身上看到的,不只是一位非遗传承人对传统艺术的责任与坚守,更是一位耄耋老人用一生成一事的卓越精神,令人敬佩。
“为非遗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教学之余,李斌也在尽心尽力培养更加年轻的教师力量,让非遗走进校园,走进每个孩子的心中。“现在社会进步非常快,人们的生活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在街头也很难像以前那样经常看到这些传统手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常常思考怎样让人们更加了解面塑,想把这项技艺更多地教给别人,做公益也算是我致力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所做的一些努力吧。”
“现在孩子们的童年乐趣比我们小时候少多了,最常见的就是电子玩具,我从小捏这些面团,知道孩子们成长过程中能有这些手造活动是非常开心的,面塑的揉捏塑型都锻炼着孩子们的耐心、专注力,还能激发创造力。我就想用自己的手艺既能让孩子们的童年丰富多彩,又能让他们多学习传统文化,为非遗种下“希望”的种子,说不定哪个就发芽了呢。”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或许很多传统技艺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在我们身边,依然能看到许多像李斌这样的年轻人,承继着祖辈传下来的艺术灵思,对传统艺术做着最朴素的坚守,收徒传艺、兴家立业,不遗余力地守正创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不绝。这是守艺人的抉择,也是青年者的担当。

出品人:王浩
制片人:韩蕾
视频指导:单娟、张春燕
统筹:赵瑞雪、赵思远、金丹
节目策划:陈昕钰
记者:陈昕钰、郑晨晓
撰文:陈昕钰
摄影:陈昕钰、郑晨晓
剪辑:陈昕钰
字幕编辑:宋楠 刘会
视觉设计:杨莹

鸣谢:
中共菏泽市委宣传部
平台合作:快手
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地方部联合制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端午佳礼)放弃高薪“摆地摊”,一腔孤勇40年!她苦心经营的非遗技艺,不该消失!《后浪》《传家》等作品融入非遗元素 优酷以“影视+非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听腾讯、顺丰、Mobvista专家讲讲大模型如何重塑传统研发方式及技能 | ArchSummit非遗手工香包,端午上新中餐外卖车华埠流动售大麻!迷惑不知情者:走进看才知道是大麻!警方关注冯大刚x孟樸:走进十年后“万物有灵”的时代|看见2033预告非遗传承基地出品,鲜花窨制,百年老字号茉莉花茶,尝新价只要69元!巨优惠!拒绝日本专家的邀请,这传承了600年的非遗醋,他只想留给国人(端午佳礼)36岁辞官“摆地摊”,40年专注国家非遗香包,每一只都可爱到犯规因为高尚而沦为受害者集非遗、艺术、环保于一体,端午礼盒还能这么玩中国“传世铁锅”,36000锤锻打,国家非遗传承百年的章丘铁锅,真的越用越好用~无涂层不易粘锅中国非遗“傅氏幻术”传承人胡金玲在美收徒月色妖娆,嘁语飘飘她的演艺生涯,就是传奇啊!水调歌头 萨赫森二首家族守艺200年,把诗经中的“中国草”背在身上专访|张丽娜:走进他生的秘境,人类必经的心灵修行用毛笔字抄录,想到荣获文创大赛一等奖,与“粽”不同的非遗端午子糕,到底有多绝?北美“娘道”指定传承人卡戴珊:老卡家不能没有儿子啊!一年只能吃15天,与“粽”不同的非遗端午子糕,到底有多绝?正好遇见你|非遗传承与影视创作中的“匠人之心”Vlog|中国非遗在巴黎,他们在海外过端午新加坡创新之旅:走进Facebook、Shein、Taiger梅华:回国,去哪里浪?澎湃好物 | 一年只能吃15天,与“粽”不同的非遗端午子糕,到底有多绝?一年只能吃15天,与“粽”不同的非遗端午子糕银壶煮水 | 青花与999纯银的天合之作,五代传承非遗银工作坊出品!6.1来直播间支持非遗传承,聚合多少情怀与用心...端午香包上新!一腔孤勇40年:她苦心经营的国家非遗技艺,不该消失!一日团 |与粽不同,端午节手作艾草香包,随香入端午 端午将至,做你的“护身符” 俗话说:常伴香草袋,不怕五虫害!《非遗里的中国》内蒙古篇:相约敖包,放马草原,共赴多彩民族非遗之旅“科学,健康与人文”园桌分享系列活动之一: 桂永浩:《医学人文漫谈》;陆建非:《“根”与“魂”——谈谈上海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多图)财富传承,家族事业传承,您做好准备了吗?-澳中企业家俱乐部的‘年轻面孔’ 参加澳大利亚商业峰会活动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