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陈志武:风险和我们生活的世界
人性天然厌恶随机性、压力和危机,可偏偏对现代人而言,注定每天都要与他们相处。
大到疫情、气候灾难、经济危机,甚至一个国家走向破产,小到个体被裁员、失业,不遂人愿的事情总是发生......
当被风险裹挟时,没人能逃得过内心的无助感。
然而回顾人类历史,本就是与风险的博弈史。天敌进攻、灾荒、瘟疫、战争,人类在风险中如何生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那么,风险应对力到底是什么?仅仅是自我保护吗?
本周六9:00,陈志武老师将带来一门课程《与风险共存:文明,商业与创新》。听完这堂课,你会对“风险”这个话题有全面深刻的认知。
人和人之间做个生意,是规避风险的结果。
公司、银行、保险、信托,是应对风险的发明创造。
婚姻、家庭、养儿防老的观念,也是为了寻求一种安全感。
陈志武老师用量化的方式研究历史,很多知识点、现象、观念,以新鲜的视角呈现在我们眼前。只要你对人类生活感兴趣,这堂课会让你大开眼界。
陈志武,华人世界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金融学教授,香港大学经济学讲席教授,其著作《金融的逻辑》《陈志武金融通识课》等畅销华人世界数十年。
养儿防老=基金保险?
孔子在《论语》中讲过一句话, “不患贫而患不安”,意思是就是物质产出的多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生活有没有安全感,是不是把个人的生老病死,这些挑战、风险都解决好了,总能够安稳地生活。
儒家,首先看重的是解决风险挑战的问题,而不是物质产出多少。更广的范围来看,人类婚姻的起源、家庭的起源、宗族的起源,都可以从风险的角度来解释。
比如我们以前总说养儿防老,防的是什么?生存挑战。
陈志武老师原来都是在研究股票市场、资本市场、基金、保险等不同的金融市场产品,后来他就想,这些产品跟养儿防老的区别在哪里呢?
“我恍然大悟,养儿防老的意思就是把儿子、女儿看成是基金、股票、债券、保险等等不同的金融投资。”此外,
为什么各社会曾经都是包办婚姻,无恋爱自由?
为什么城市、国家的诞生也可以从风险角度来看?
为什么古代签订商业契约会加入神明的惩罚?
整个文明发展史,与其说是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历史,不如说是人类与风险博弈,不断提升风险应对力的历史。
更多风险视角下的人类文明创举,请扫描海报下方二维码预约陈志武老师的课程。
不管哪个年代,企业家都贡献极大!
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齐内曼人的故事。
在亚马逊雨林有一个土著社会,里面居住着齐内曼人,他们生活在不同的部落。人类学者通过几十年的跟踪研究发现,那些离商业市场越近的齐内曼人,他们的生活条件就越稳定,饱一顿饿一顿的波动性小,包括健康在内的生活状态会更好。
为什么?
他们可以通过跟市场去做交易,把不能吃的东西到市场上去卖掉,换成能够吃的东西。最终使得生存面临的风险降低。
所以,我们就更能理解,企业家在社会民生中的道德地位。商业造就了规则和秩序。
而当我们从避险价值来重新认识商业的时候,就会对历史上很多的事件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金融这个发明妙在哪里?
最近几百年人类社会做的另外一个大的创举就是金融市场。因为金融市场的避险能力比商业市场,比婚姻家庭都更为精准,效率更高。
什么是金融呢?金融就是跨期价值交换,涉及到今天和明天、明天和后天,不同时间点在人与人之间进行重新配置的交易。
所以,金融从一开始就兼备了一个最主要的功能,帮助买卖金融产品的人,更好地安排他们的生老病死,以及其他的风险挑战。
举一个例子。1845—1850年,爱尔兰发生了一次大饥荒,一种病菌造成了爱尔兰人主要的粮食来源马铃薯致病。5年间,爱尔兰人口减少了1/4。
当时爱尔兰约有300家小额贷款公司,大多数利率都很高。而根据研究发现,有贷款机构经营的地区比起没有金融的地区,人口下降的幅度要低40%!
贷款的金额虽然很小,期限也未必很长,但却是雪中送炭。他们可以去买种子、养猪等,维持生计。
大量研究证明,金融的确能“救急”,缓和风险事件的短期冲击。哪怕是贷款利率很高,也能帮助减少苦难、降低暴力。金融妙就妙在这里。
在这堂课程中,还有非常多事关我们生存的世界的精彩解读。
当下全球面临什么样的普遍风险?
过去万年,为什么每次技术变革都会带来更大的财富差距?
我们应该如何解读当下的处境?
个人在风险来临时,应该如何应对才能找到自己的安全感?
扫描海报下方二维码预约陈志武老师的课程,一起换个视角看待这个世界!
福利限时领!
扫下方二维码,免费学习本课!
(限首次注册混沌APP的新同学,72小时内还可无限回看哦)
进群额外享课程精华总结、加餐学习资料包、一起追课讨论~
↓↓↓ 立即扫码领取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