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医获超10亿融资、单个城市健共体月营收破亿!数字医疗再度崛起?
7月,医疗健康市场就像这盛夏的天气一样火热起来。
在经历了近一年的沉寂之后,二级市场IPO密集,一级市场逐步恢复活跃,连近来鲜有融资的数字医疗领域也传出好消息:微医获得由国有产业投资基金领投的超过10亿元融资。
资本市场的动向往往预示着行业趋势。互联网医疗冷清已久,为何微医在此时获得大额融资?主业务“数字健共体”在山东、天津、福建、上海等地快速复制,其在天津由互联网医院牵头运营的数字健共体建设运营30个月,即实现日诊疗量过万、月营收过亿,行业苦苦探索的商业模式是否已经进入规模营收期?随着医疗健康市场整体回暖,整个数字医疗行业是否迎来“豹变”机遇?动脉网通过多方梳理,对此进行了解读。
微医获超10亿元融资,
核心业务受认可是主因
据媒体报道,微医于近日获得超过10亿元融资,领投方为来自山东省的国有产业投资基金。
山东是微医重点进行业务布局的省份之一,近几年来,微医以数字健共体为核心,在山东开创了慢病互联网医联体、互联网大健康服务平台等模式,还搭建了助推中药产业发展的互联网中药(材)交易中心,由此探索出的模式和经验正在山东省内广泛推广。
微医在山东的主要业务布局及重要进展,来源:公开资料,动脉网制图
2019年,微医与山东泰安政府开展战略合作,共建泰安市数字健共体和全国首家慢病互联网医院,即泰山慢病互联网医院。
数字健共体内,泰山慢病互联网医院与当地多家实体医疗机构共同组建慢病互联网医联体,为患者提供线上线下、院内院外融合的全流程管理,也为医联体建设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事前、事中、事后闭环监管。
2020年4月,山东省医保局整合省内外多方资源、推动建设的山东省互联网大健康服务平台投用,由微医主要建设并运营。平台围绕医保搭建了一系列的服务与监管功能。
服务方面,平台为入驻的互联网医院开通医保在线支付;重点围绕慢病患者、老年人、失能半失能人群等群体的健康需求,将复诊开药、医保支付、送药到家、预约护理上门等帮办代办服务聚合到网络上、手机上。同时,平台可实现医保商保数据对接,赋能商业保险公司。
监管方面,平台搭建了涵盖就医全流程链条的智能医保监管体系,可实现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实时监控、智能分析、双重稽核、智慧管理的多维度智能控费。
2020年7月,全国首个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成立,配套项目山东互联网中药(材)交易中心由微医旗下厦门海西医药交易中心建设运营。2022年,山东互联网中药(材)交易中心启动了首次联采,据悉,由该中心承接的全国首次中药饮片联采也将于近期开标。
随着上述业务推进,微医在山东的布局已呈现出诸多成效,主要体现在民生和产业两个层面。
民生层面,提升了居民获得医疗健康服务的便捷性、经济性和有效性,也提升了医疗机构、医保基金的运行效率。
数字健共体整合了数字医疗的几乎所有标配服务,居民足不出户即可在线复诊;针对老年人遇到的“数字鸿沟”,除了常规的线下和互联网渠道,平台还特意开通了人工服务热线,这些都让居民就诊更便捷。
平台开发的惠民保产品“齐鲁保”,则提升了居民就医的经济性。“齐鲁保”2020年首次上线,2020年版投保人数达71.6万,2021版增长至76万人,在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更好满足参保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医疗保障需求。此外,“齐鲁保”依托微医的数字医疗服务能力,还配置了健康档案、肿瘤二次诊疗、图文问诊等项目,将健康服务前移。
有效性方面,微医在山东的糖尿病管理项目已实现了约64.1%的糖尿病控制率,高于行业49.4%的平均水平。同时,数字健共体运行过程中,将线下就诊的慢病患者分流至医院的集中区域,既缩短了患者等待时长,又带动了医院高效运转。
目前,微医以数字健共体为核心的业务正在向山东16个地市推广,建设了50余家慢病服务中心,累计服务参保人1800万次,在线问诊人数超800万,服务慢病人群近200万人次。
产业层面,成为山东省大健康、中药、数字经济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养健康产业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十强”产业之一,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健康产业规划。
《规划》指出,探索一批“互联网+”模式;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发展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养老、个性化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咨询、生活照护等健康养老服务模式。
山东拥有约1500种中药资源,占全国中药资源种类的10%以上,拥有发展中药产业的特有优势。2021年3月,山东省药监局等10部门制定了《关于促进山东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力促中药产业升级。
此外,构建数字社会、发展数字经济也是山东省“十四五”期间的重要战略。
值得一提的是,微医参与的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与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以量换价”截然不同,中药材联采的意义主要在效率和质量提升,通过数字化平台提高物流仓储管理、交易结算等环节的效率,实现从种植采收到加工炮制、从成品检测到成品仓储全流程的质量管控与追溯。
不难看出,微医将数字技术贯穿于大健康、中药等产业领域,以数字化为传统产业赋能,力促产业融合,已经发挥出1+1大于2的价值。整体上看,微医业务布局不仅为山东的民生服务提质贡献了力量,还成为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融资,正是当地国资对微医业务模式发展的进度与成长潜力的认可。
难得的高额融资,
为什么是微医?
2022年以来,互联网医疗领域鲜有融资,微医却能在此时获得如此有分量的一笔融资,为什么?
据了解,本次投资方并非针对微医在山东的某个业务主体进行投入,而是对微医进行的整体投资。由于微医业务已在全国多地落地见效,这意味着,投资方不仅看好微医在山东本地的成长价值,更看好数字健共体在全国的发展空间。
■ 数字健共体商业价值显现,天津月收入上亿
近年来,微医在多个省市落地的数字健共体已实现良好业绩,商业价值加速显现,天津就是其中之一。
2020年4月,由天津市卫健委主导、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牵头的基层数字健共体启动建设,至今已运行30个月。
2021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上,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入选“推进医改 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首位;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明确提出“引导地方探索基层数字健共体建设”。今年6月,央视新闻对全国互联网诊疗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报道,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成为其中的典型案例。
央视报道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微医在天津的数字健共体实践之所以受到关注,可以概括为“三个三”——三层体系、三项指标、三组数据:
三层体系,即构建数字化、集约化服务体系,提升医疗资源使用效率;构建标准化、一体化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立按效付费的健康责任制,提升基层医生服务动力。
从技术创新到服务创新,再到制度创新,这“三步走”推动了当地医疗服务从“按项/按量付费”转向“按效付费”,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降低药品耗材采购成本、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让患者、医生和医院都从中获益。
三项指标,体现在患者健康、医生收入与医院门诊量这三条“硬杠杠”上。
患者健康以糖尿病管理为例,健共体内的试点医院中,患者规范管理率达76.68%;纳入示范级慢病管理3个月以上的患者血糖达标率比非管理患者高13.5%。
在医生激励上,健共体实行“按效付费、结余留用”,设立医保基金绩效考核激励资金,以健康服务行为和效果为主要考核指标,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为基层医生提供更多的阳光收入。
在提升基层医院门诊量上,基层医院服务能力的提升和基层医生服务动力的增强,带动患者“回流”到基层,分级诊疗成效显著。数据显示,健共体内部分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提升了100%,最高的同比提升280%。
三组数据,则从数字健共体业务体量、整体投入和营收规模上反映其商业价值。
微医在天津的基层数字健共体已形成“三个三”成效,资料来源:2022年世界智能大会
公开资料显示,从2020年1月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牌照获得审批,到同年4月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全面启动,截至目前共30个月时间。目前,健共体日门诊量已过万,单月营收规模已超过1亿元;相当于在一个参保人口约1000万的医保统筹区,健共体在30个月内达到了一个相当于大型三甲医院的日诊疗量(1万人次),且每年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达100元。
这一投入产出比带来的商业价值不言而喻,同时显示出“数字医院”相对于传统医院的增长潜力和突破效应。
可以看到,数字健共体模式带来的技术增量和模式增量在服务民生、产业发展和医改上都收获颇丰,也正因于此,这一模式被认为是“联合健康”HMO模式结合中国国情落地实践的可行路径。
■ 多地政府正在洽谈,数字健共体模式有望快速复制
除了山东和天津,微医的数字健共体模式还已在福建、上海等省市落地。
全国各地在经济水平、医疗技术水平、医疗信息化程度、医保基金结余情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过,各地医疗健康服务体系面临的挑战却存在本质上的一致:诊疗格局尚待优化、医保支出增速快、慢病负担重且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
数字健共体正是针对以上本质层面的难点,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方案。
2022年,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在《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中提出,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引导地方探索基层数字健共体建设。来自政策层面如此直接的对“数字健共体”的鼓励,也体现了微医模式的复制价值。
7月初,在微医获得超10亿元国资融资的同时,就有消息称,除山东国资外,另有多地政府正与微医洽谈,计划通过此类方式加速数字医疗平台与本地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融合,以推动本地数字健康产业发展、提升民生服务水平。
微医此次获得山东国资加持后,其他地方产业基金也有意“出手”。从整体来看,这确实能形成相得益彰的“共赢”效果。一方面,企业有更充裕的资金支持数字健共体落地到更多区域;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国资助力下数字健共体创造“民生+产业”双重价值的一个范本;更重要的是,微医自身的商业价值愈发显著。若后续更多国资注入,数字健共体这一已被验证的良性循环业务模式或将更快在全国复制落地。
沉寂近一年,
市场终回暖?
在互联网医疗遇冷的同时,近一年来,整个医疗健康市场都遭遇了寒冬。
二级市场,医疗健康板块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持续下跌,新股则频频破发。据动脉网统计,2021年,98只来自国内的医疗新股登陆全球资本市场,25只破发,75只在IPO的第一个交易年负增长,募资额和市值相对前一年都被压缩。
受二级市场消极状况的影响,一些企业在2022年上半年暂缓IPO,一批已交表企业也迟迟没有再推进。因此,在过去半年里,IPO申请和成功首发的企业数,都有所下降。
一级市场的冷暖状况总会与二级市场相关联,尤其是在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
2022年上半年,投资机构集中的北京、上海因疫情管控,投资人很难到线下去寻找和考察项目,交易受阻。尽管数字化办公已可代替许多线下工作,但投资项目仍需要通过线下多次的交流与接触,才能与创始团队建立更好的关系和更深刻的认知;同时,一些必要的环节仍需在线下开展。
此外,医疗健康企业的业务开展也遇到了诸多挫折。在上海,众多企业经历了数月的停工停产,市场活动受到巨大影响。
在寒冬影响下,行业信心受挫。
形势终于在上下半年交接之际迎来转折。
6月27日到7月3日的一周里,科创板、创业板新增受理企业达到了创纪录的126家,且有5家企业成功过会;其中,受理了15家医疗健康企业,处在历史高位。港交所方面,也有5家医疗健康企业递交招股书。企业的IPO进程进入集体加速期。
2022年上半年,在创业板、科创板和港交所交表的医疗健康企业数量,数据来源:各交易所官网
一级市场,随着各地疫情有效控制,防疫措施调整,投资人开启疯狂出差模式,“报复性看项目、报复性尽调、报复性打钱”,以及积极募资。
对企业而言,将业务推回正轨、进行市场拓展、恢复正常融资等,则是接下来的重中之重。
尽管IPO申请密集与财务数据截止日期有很大关联,但综合一二级市场表现及企业运营恢复情况来看,市场已经显现出寒冬散去的迹象。
此次微医获得大额融资,也是市场复苏的表现之一,对数字医疗领域更是如此。
信心比黄金还珍贵。各类积极消息频传,使得包括数字医疗在内的行业信心倍增,蓄势冲刺上市的企业或也将迎来更好“水温”。
市场复苏后,
行业将如何蜕变?
据动脉网调研显示,随着市场复苏,下半年资本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中,包括了数字健康。
作为数字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医疗在迎来市场复苏后,行业将发生什么变化?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行业通过互联网医院建设,通过在线咨询、复诊开方、药品配送等服务搭建,极大促进了患者就医便捷性。不过,行业发展快车道上,也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缺乏以线下医疗机构为参照的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处方开具与审核、处方药销售等环节存在不规范,为企业自身、也为行业带来风险。
2022年,《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开始实施,医疗质量和安全是《细则》体现的核心。文件对互联网诊疗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质控、病历资料保存、人工智能技术使用边界、禁止商业性质统方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强调。
这些规定对互联网诊疗平台线上线下综合服务能力、运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更高标准的管理,才能输出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新政将促使行业进入由质量驱动的发展阶段。
微医创始人廖杰远曾表示,中国的数字化医疗之路一定是严肃的、高标准的,且并非简单止步于服务的线上化,而是基于数字技术和传统医疗健康行业的深度融合,逐步发展形成贯通线上线下,打造医疗、医药、医保 “三医联动”的数字医疗服务闭环生态;进而才能显著提升全产业的工作效率,使得全行业向着更为专业、高效、健康的方向迈进。
显然,数字健共体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或正是基于此初心。
可以预见,那些与政策导向相契合、有成熟基础设施及运营经验、与现有医疗服务体系深度融合并为之赋能的企业,将迎来又一轮机遇。
而此前的市场遇冷、短暂沉寂,正意味着行业在经历蜕变。蜕变之后,是新的开始。
想要联系动脉网报道的企业,请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