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号内爆5位富豪遇难!AI复原最后恐怖瞬间,设计缺陷真相公开
新智元报道
新智元报道
【新智元导读】30美元游戏手柄可操控潜水器?一系列巨大设计缺陷,注定了5位富人「泰坦尼克号」残骸之旅是一场生命的豪赌。
失踪4天,深海「泰坦号」潜水器竟灾难性内爆。
5位乘员全部遇难!
与爆炸不同,内爆是一种物体迅速向内坍缩。网友用AI模拟了原潜水器的内爆瞬间。
据专家估计,泰坦号潜艇坍缩速度可能达到1500km/h,也就是在0.001s内就被压扁了。
要知道,大脑对痛觉的反应还需要0.25s。
也就是说,他们的死亡,没有太多痛苦,大脑还没反应过来,人就没了。
《泰坦尼克号》的导演James Cameron,曾在1989上映了一部科幻片「深渊」(Abyss),里面也有著名的深海潜水器内爆镜头。
可以看到,潜水器无法承受深海巨大压力,外壳受损,直接内爆。
这艘来自「海洋之门」潜水器的CEO Stockton Rush在先前的访谈中曾自信满满:
测试做完后,我坚信潜艇无懈可击。
记者调侃道,《泰坦尼克号》首航时,船长Edward John Smith当初也是这么说的。
Stockton Rush微笑着说,是的。
5人全部遇难,致命设计缺陷
要说事情的前因后果,还得从18日(当地时间)泰坦号下潜说起。
25万美元(近180万元)一张门票,这场由5个人组成的富人之旅,去海底4000米参观「泰坦尼克号」残骸。
他们乘坐「泰坦号」在马萨诸塞州科德角,以东约1450公里的海域下潜。
当潜水器出发1小时45分后,突然失联。按照原计划,2个小时就到达海底了。
随后,美国、加拿大等国展开在北大西洋海域展开大规模搜救行动,并投放水下声纳进行搜索。
然而,这个小型的潜艇只能提供96小时的氧气保障。
一时间,所有人纷纷担心,他们会不会因仓内氧气不足而窒息。
直到22日,美国海岸警卫队官员表示,已发现了距「泰坦尼克号」残骸不远处有5块潜水器的破碎部件。
这些碎片与潜水器发生灾难性内爆的迹象相吻合。截止目前,也难以确定其发生事故的时间。
不幸地是,5人全部遇难,其中还有一位年仅19岁的男子。
他们分别是,「海洋之门」CEO、英国商人和探险家Hamish Harding、英国富商Shahzada Dawood和他19岁的儿子,还有法国泰坦尼克号专家Paul-Henri Nargeolet。
说来,这场致命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泰坦号的设计就存在巨大的缺陷。
设计细节
「泰坦号」采用了很多新技术,一些新技术还没有现成的行业标准,属于空白领域。
潜水器泰坦船身的材料,可能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在华盛顿邮报记者曾乘坐潜水器时,「海洋之门」的CEO谈到了,泰坦号使用了「打折扣」的材料。
CEO Rush公开谈论了他是如何「违反一些规则制造」潜水器。
要知道,若想进入深海的潜水器,必须经得起超强高压。一般来讲,采用钢和钛材料,承受压力能力相对较强。
最重要的,也经过多重实验的验证。
然而,「泰坦号」使用的碳纤维——一种相对较新的深海应用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比钢更坚固、更轻,使潜水器具有自然浮力,但也更容易在压力下突然崩溃。
负责为泰坦制作船身的Spencer Composites是当时唯一一家为载人潜水器制造碳纤维船体的公司。
而且海门公司似乎明确知道这种材料以及不太靠谱的舱体会存在强度不够的安全隐患。
所以公司内部开发了一个「声学监测系统」。
这个系统能使用声学传感器来侦听船体中碳纤维恶化的声音。
从而为驾驶员提供预警检测,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阻止下降并安全返回水面。
总结一下他们对于安全隐患的态度是:
设计有隐患不怕,如果在4000米深海中检测到安全问题了,我们就跑(上浮)。
除了船体材料的选择,潜水器的设计中也几乎没有考虑安全系统和安全相关的预案。
这个是承担这次探索任务的潜水器「泰坦」的设计示意图。
泰坦长 22 英尺(6.7 米)、重 23,000 磅(10,432 公斤),其内部空间很大,但最多只能容纳 5 个人。
这意味着它会承受很大的外部压力。
里面有一个厕所,没有座位;五名乘客,必须盘腿坐在地板上。
除了乘客观看泰坦尼克号的舷窗外,没有任何窗户。
海洋工程专家表示,增长潜水器的舱室空间的设计会增加中部的压力载荷,从而增加疲劳和分层载荷(delamination loads)。
在「海洋之门」的官方设计宣传中,他们给出了泰坦的其他细节参数:
https://oceangate.com/pdf/oceangate-titan-specs-lr.pdf
泰坦重 9,525 公斤(21,000 磅),使用电动推进器可以以 3 节(3-1/2 英里/小时)的速度行驶。
配备了强大的LED灯、声纳导航系统和高端摄像设备。
但是只字未提安全系统以及安全应急预案。
值得一提的是,泰坦号只取得了水下1300米适航地认证,但是没进行4000米的认证。
他们自家CEO此前公开表示过,认证是创新的障碍。
30美元,游戏手柄可操控?
就像泰坦尼克号在出事前已经被反复警告,航行和游轮本身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海洋之门」的深海潜艇在这方面同样像素级致敬了泰坦尼克号。
「船长」的对于安全和生命的漠视最终导致了同样的悲剧,让泰坦尼克号事件的遇难人数在111年后又增加了5人。
而最荒谬的一件事竟是,整个潜艇用一个游戏手柄来操控。
早在去年夏天的CBS对「海洋之门」的CEO Stockton Rush的采访中,被记者问到操控系统时。
他自信满满地拿起了一个罗技F710游戏手柄说,
我们通过它来操控整个船只,有些操作你需要用按钮来完成。
甚至,不需要专业知识,只需一个30美元的视频游戏控制器,任何人都可以驾驶我家潜艇。
原高管5年前警告,却被炒
而这样的设计缺陷问题,难道就没有人发现吗?
其实,早在18年,「海洋之门」的高管曾质疑潜水器不够安全,还应该多进行测试。
外媒爆出,「海洋之门」的海事运营总监,在首航前,对其首创的碳纤维船体和其他系统表示担忧后,直接被炒鱿鱼了。
这位员工曾写了一份书面文件,表达了「会造成严重安全问题的众多担忧」来警示潜水器的安全风险。
「担心供应给 「海洋之门」的碳纤维中的可见缺陷会增加在压力循环过程中小缺陷扩展成更大撕裂的风险」
他建议,必须对「泰坦」的船体进行非破坏性测试,以确保「坚固和安全的产品」。
但是后来他被告知这种测试是不可能的,「海洋之门」 用上文提到的「声学监测系统」来避免安全事故。
这项技术,使用声学传感器来侦听船体中碳纤维恶化的声音。
从而为驾驶员提供预警检测,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阻止下降并安全返回水面。
游戏手柄操控+有安全隐患的舱体+侦测舱体有问题就上浮的安全系统。
emmmm,怎么小编脑子里已经有事故的画面感了。
这名员工还警示,该系统在船只下降之前不会暴露缺陷,然后可能只会在灾难性内爆之前提供「毫秒级别」的警告。
CEO:预言家,刀了!
果然,他在提交书面文件的第二天,被CEO Rush,公司的人力资源、工程和运营主管一起开了个会。
在会上,他明确表示不会授权泰坦进行任何未经船体扫描的载人试验后,被解雇并被护送离开大楼。
然而,不仅是「海洋之门」的高管 ,就连1997年上映的《泰坦尼克号》导演James Cameron还指出了「泰坦号」的设计缺陷。
他是潜水器方面的专家,已经数十次潜入沉船现场。
2012年,Cameron设计并试驾了一艘实验性潜水器,进入了太平洋的一个名为「挑战者深渊」的区域。
他表示,当深渊的挤压压力导致一个空心物体向内剧烈坍缩时,就会发生内爆。
Cameron强烈批评,Stockton Rush从未让旅游潜水器获得安全认证。
在此,Cameron再次讲到了「泰坦号」船体材料设计——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问题,成为它最大的弱点。
虽然,这种材料在航空航天工业中被广泛使用,而且比钢或铝还要轻得多。
但是问题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没有抗压强度」——当潜水器更深地坠入深渊,面临水压急剧上升时,就会出现内爆。
他补充到,「海洋之门」使用泰坦号船体中的传感器来评估碳纤维复合材料船体的状态。
该公司的宣传材料曾指出,传感器是「船体健康监测」的一个创新功能。
Cameron表示,潜艇船体上的传感器网络不足以解决他认为存在内在缺陷的设计。
「这不像你车里的油少时灯亮了,这是不同的。」
「海洋之门」成生死门?
「海洋之门」成立于2009年。自2010年以来,这家公司便开始提供商业深潜活动。
运送乘客在加利福尼亚州沿岸、墨西哥湾和大西洋地区深潜探险。
之后,首席执行官Stockton Rush发现,参观沉船遗址可以吸引媒体关注。
2016年,「海洋之门」首次利用潜水器独眼巨人1号(Cyclops 1),将乘客带到安德里亚·多利亚号遗址参观。
自2021年7月起,「泰坦号」已经开展了3次对泰坦尼克号残骸的考察行程。
在其中一次考察中,一位60岁的德国富豪和乘客Arthur Loibl表示,团队在行程中遇到了电气问题,导致下潜时间延迟5小时。
下水后又发现平衡潜水器的稳定管支架断裂,在1600米的深海中不得不浮起换乘。
他还指出潜水器内部状况简陋恶劣,有设计缺陷,他认为这次行程就像是一场「自杀任务」,能够安全返回算是侥幸。
另外,在2022年,泰坦尼克号残骸的一次探险中,泰坦号的一个推进器不小心以相反方向安装,它在海底试图向前移动时开始旋转。
其实,此前已经有种种迹象表明,乘坐「泰坦号」潜水无异于自杀。
但是,还是有人愿意以身赴险。
下一次,「海洋之门」开启,唯愿不要再有悲剧发生。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