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北京40度的高温,辗转多次地铁,历时1个小时,抵达海淀区的国家图书馆——这已经不只是打卡行为,而是真正的北京文化苦旅、西北取经、求知朝圣。“在图书馆进行方寸之间的老僧坐禅,是我不动声色的疗愈。人到中年,求个喧闹自由、低配生活与高配灵魂。而国图,正是我的安心之所。”
对热爱在国图度过一天的人来说,这是不用考试就能进入的“国”字头单位,每天吞吐着大量背着双肩包、素面朝天的求学之人。但无论老中幼,在这里,社会角色一律失效,所有人都被归为——来学习的。也因此,大家在穿着打扮上尽显松弛,但凡描眉画眼,都显得有点见外。那些穿汗衫的,更像是在自家书房看书罢了。“来了才知道,物欲都是多余的,我真正需要的不过是空调、免费热水、Wi-Fi、一本书和20分钟午休。”国图,如今火成了网红打卡地,被称为“北京室内避暑山庄”。四层自习室,几乎每天满员。
有人在这里以学习为主题度过一个Gap Day,有人蛰伏等上岸,有人读书修心,有人焦虑刷题,还有人只是来睡个安稳觉……他们把图书馆视为人生某个阶段的归属地,“来这里,总有一种卸甲归田的感觉,莫名生出一种岁月静好的自在。”
一位裸辞的朋友,如此形容图书馆的存在感:“去别的地方是消费,在国图是免费获得。这是不上班的或可以不上班的人的母舰,就算你现在没去,只要你还在北京待着,总有一天你也会抵达图书馆。”当失眠成为多数人的亚健康,收费的灵性疗愈就开始劫富济贫了。但在图书馆里睡觉的中年人,巧妙避开了智商税,找到了自己的大脑舒适区。
沙发区是睡眠主场,甚至能听到鼾声。
图书馆向来不缺睡觉的人。工作日的国图,上午11点,距离开馆刚过2个小时,就睡倒了一片抱书的人。家住国图附近的85后Mei,偶尔也是国图睡眠大军里的一员。“我平时远程办公,工作不饱和,常有大段闲暇。听朋友说馆里特凉快,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看看书,结果来了发现真好睡。”
起初,在一众读书氛围里倒头就睡,Mei觉得有点羞耻,于是假模假式地拿本书打掩护。可眼神还没聚焦,意识就开始混沌。“去的次数多了,也就无所顾忌了,睡起来就看看闲书,休息学习两不误。”
让Mei得以安然入眠的另一个原因,是这里全年不乏睡觉的人。“到了中午档,睡觉的尤其多。我还见过带便携呼吸机和过滤口罩的,有人可能跟我一样来蹭空调,也有人在附近上班中午来歇歇。”
陌生人结成了默契的午休搭子。国图的空调温度、中庭奢侈的光照,甚至连克制的翻书声,都成了富有空间感的白噪音。在北京,可以提供很多消费场所,但是不消费却能让你轻松自如的地方很有限,国图就是其中之一。
家在朝阳区的小刘,每月至少有一个休息日,会来国图学习。“40度的天来国图,心静自然凉。免费的空调、热水、Wi-Fi和看不完的书,这在北京属于做慈善了。”
睡眠只是小刘在国图奋斗中的一环,对他来说,长途跋涉来看书,得追求效率。他的时间表是,10点进入国图,只啃大部头;中午在天桥吃一碗牛肉面,借着碳水上头回桌上睡个20分钟,然后一直待到5点闭馆。饭点,国图的咖啡馆就成了食堂
在这里,像小刘这么规律的人比比皆是。“有人还会定震动闹钟,第一声是吃饭,第二声是午休结束,大家几乎同步吃饭同步回来睡觉。”人到中年,就爱追忆食堂味
跟家附近的咖啡馆氛围截然不同,去咖啡馆是为了聊事,来图书馆只会希望今天无事发生。在国图的一天,构成小刘北漂生涯毫无意外、却非常充实的一天。
“在这里不花钱,也没人外放短视频、没人高谈阔论,不需要买杯咖啡当占座台卡,陌生人之间几乎没有眼神交流。就算有人不小心发出了噪音,只会引来沉默的腹诽而已。”在国图,放眼望去,大家都是一致的朴素。你很难从穿着打扮上识别出一个人的身份背景。但是,老国图玩家朵朵告诉我,北区自习室外的大厅,是大家接电话的地方。坐上一个饭点,就明白了,来这边学习的人员背景很复杂。
“有大学生、海淀创业人、朝阳区创意行业乙方、小老板、保姆等等。我坐在台阶上听别人电话聊过资金链、对接过策划。有个中年男人打电话说:‘今晚保证准时下班。’我猜这人是来假装上班的,都挺有意思。”
全职宝妈朵朵是假借学习之名来国图透气的。“今年把父母接来北京帮我照看孩子,这才有时间来看看书。图书馆就是我的浮木,来这里才能稍微喘口气。”首图也是大家的据点之一
对很多人来说,国图太远,家门口的区图书馆刚刚好。不过,区图书馆的氛围跟国图完全不同。比如通州图书馆就显得更紧张一些,几乎无人看闲书,大部分人都在刷题备考。
原本从事市场营销的大程,去年11月因受够了公司无休止的内卷,果断裸辞,结果至今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
起初半年,大程都是在家里度过的。“作息跟上班一样,人家上班我投简历面试,人家放假我焦虑。”今年3月,受够了求职被拒,大程决定考公。“考的是老家天津,考上就离京,一点也不想呆了。”为了能专心备考,大程成了通州图书馆的做题家。“每天都得抢位,来的都是30岁上下的人,穿戴体面,带着厚厚的资料在做题,只有一些老年人看闲书。”大程发现在这里备考的人,几乎都在进行一种规律的集体作息。“特别自律,12点都去周围小店吃饭,1点回来趴着睡觉,2点继续学习。虽然6点闭馆,但据说可以申请晚自习。通州中产们的卷跟城里不一样,他们不卷消费只鸡自己,有点学霸气质。”对于第一次在工作日踏入国图的人来说,看到伏案的人山人海,通常会生出一种“好卷”的压迫感。但其实,真正身在国图的人反倒把这当成是一种享受。
“中年人还有时间走进图书馆,是某种程度的再造金身,修缮灵魂。”
80后阿典最常去的是国图和首图,今年辞掉工作想要gap一年。起初是以旅游的方式进行,奔波的时间久了就开始想北京。“于是回到北京规律生活,每天到图书馆看书、听歌、或者就是走神。回归到平静自在的日常,反倒感觉被治愈了,人也有了精气神。”
有朋友调侃他说,还不如在家里待着舒服。阿典反驳,“家里就是太舒服了,才浑浑噩噩的一睡睡一天。来图书馆,所有人都在提醒你这是吸收知识的地方,越是不适越是能集中注意力。累了趴着睡十分钟,有种回到学生时代的错觉。”
有类似感受的还有小刘,虽然只能周末去国图,但是他也能从一天的努力中,获得休闲自由。
“正因为有了长达6个小时的自律,才有了结束一天学习后想要干啥就干啥的底气,这比周末在家躺着充实多了。”还在备考的大程,在家的时候总会心浮气躁,每每从图书馆结束一天学习,就会变得很平静。“像是从修行洞里出关的老僧。”如今,图书馆火成了很多人的救赎,不少攻略帖下时常有人问:能不能工作?能不能上网?能开电话会吗?此时,不免有热心网友回复道:想不开才去图书馆工作。朵朵第一次邂逅国图,是经由一位海淀咖啡店老板的指引。“原本我想去熟悉的创业咖啡店看书,到了才发现已经歇业了。给老板发微信,人说创业咖啡馆就是他创业的最后一个项目,推荐我去国图待着。”朵朵笑道,“我想,这可能就是他失败的原因。”在朵朵看来,图书馆就像是北京焦虑晴雨表,想要鸡自己的人一多,关于图书馆的攻略就开始成为热帖。“在北京,很难能享受到如此大的室内空间,而且是免费的,这是咖啡馆无论追加多少预算都无法实现的。”图书馆是这里每个人的公约数,人们在一种正向的秩序感里,井然推进着自己的独立进程。“为了前进需要自我约束,但又不想作茧自缚。在这里,一切都刚刚好。”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实验室(ID:LIFELAB2020)。作者:CAICAI。
今天要跟大家介绍下小IN
每天会分享INS新资讯
长按添加订阅
Share the World's Moments
Insta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