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离你最近的5个人,暴露了你的人生走向

离你最近的5个人,暴露了你的人生走向

健康

作者 | 和小畏
编辑 | 张罐子
责编 | 陈沉沉



生活中,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
 
明明想让自己变好,可费了巨大的力气,却收效甚微。
 
这时,我们会习惯去反思:是不是自己哪里没做好?
 
可有时会发现,明明自己该做的都做了,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呢?
 
当然,反思自己固然没问题,这属于找内因。
 
但很多时候,我们会忽视了一个外因——社交圈。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日常与怎样的人接触,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状态。
 
不少人在成长的路上停滞不前,未必是自己不好,而是因为忽视了社交的因素——

往小的说,它会影响日常的生活习惯、情绪状态;

往大的说,会影响一个人的自我力量感、价值感,乃至整个生命状态。

自我提升,不仅仅是调整自己,同时也是一场对社交的筛选。
 
 

瘦不下来?去交新朋友吧!
 
 
曾经一位同事小C瘦身计划总是坚持不下来,她问我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通常,人们第一反应就是猜想:是不是意志力不够,目标定太高,或者运动计划不合理?
 
可我了解了一圈下来,并没发现这些有什么不妥。
 
接着,我问了她2个问题:
 
你身边的人爱运动吗?
你的朋友们出门都喜欢做什么?
 
小C想了下,发现朋友们都不爱运动,大家出门都喜欢喝酒、吃烧烤。
 
到这,原因就不言而喻了。
 
无论她自己在一开始多么有毅力,可毕竟朋友们的习惯摆在那——
 
当她运动累了,朋友劝她:算了呗,躺着多舒服!
当她说要节食,朋友也会说:别扫兴,吃吧没事!
 
这使得她在瘦身的路上阻力倍增。
 
同时,如果她要下决心严格执行计划,就意味着失去了和朋友们的互动,继而要面对「孤独」的问题。
 
而人毕竟是需要关系的,所以她每次坚持没多久,又得和朋友们去聊聊天、逛逛街,然后免不了去喝酒吃烧烤,计划再度泡汤。
 
我给了小C一个很简单的建议:留意身边哪些人爱运动,去多和Ta们接触,聊天、交朋友。
 
没多久,她就知道小张下了班爱打羽毛球,李姐清晨喜欢去公园跑步,虹虹周末会去公园和人踢毽子......
 
很快,她找到了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行动力也蹭蹭往上涨。
 
商业哲学家吉米·罗恩曾说:

你的水平,就是你最常接触5个人的平均值。


结论虽稍显粗暴,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交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如果圈子和自己不匹配,就会像小C一样,她和身边的人无法建立成长性的联结,所以常常费尽力气,成长的进度也依然缓慢。
 
相反,当圈子合适了,做起事来就会如鱼得水。
 
并且,习惯上的影响是较为表面的。
 
再往深一层,社交圈会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




总是焦虑不已,未必是你的问题
 
 
我的表姐曾有一段时间,总是焦虑失眠。
 
自从孩子上小学以来,她就经常和身边一群鸡娃的家长们来往。
 
Ta们经常讨论给孩子报什么班,买什么学习资料,对比各家孩子的成长进度——
 
A家孩子因为玩游戏休学了;
B家孩子没补习,差几分没考上好中学;
C家孩子利用暑假恶补课程,实现弯道超车......
 
表姐原本是佛系带娃的,儿子一路成长也较为平稳。
 
可每次和家长们聊完,总是有一股莫名的焦虑。
 
即使儿子表面上看起来也还好,可想起别的家长说的那些,再瞅儿子,怎么看怎么不对劲,总觉得自己要做点啥——
 
要不不准他看电视?
要不请个老师?
要不假期再报个班?
 
一想到这些,表姐就会变得焦虑不安,她认为是儿子没有表现好,所以自己才会如此不安。
 
慢慢地,她对儿子的挑剔变多了,母子矛盾也变激烈了。
 
直到后来在家长会上,心理老师提醒她儿子有抑郁倾向,她才意识到之前太焦虑了,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后来,她找我谈了好多次,慢慢意识到是自己的焦虑导致了孩子抑郁,也察觉到焦虑的源头,是来自于和别的家长攀比。
 
于是,她退出了各种鸡娃群,转而去与一些“心很大”的妈妈们来往,周末一起带孩子骑骑车,钓钓鱼,少点谈学习,减少对成绩的患得患失。
 
慢慢地,孩子和她的状态都恢复了。
 

人与人之间的情绪状态,是会相互影响的。

当过多和焦虑的家长们来往,表姐难免会跟着焦虑。
 
现实中,这种情绪的相互感染无处不在,甚至哪怕不说话,也可以传递焦虑。
 
试想一个情景,你准备看书,前面有2间书房,里面各有1人——
 

书房A:一个人坐着为事情发愁,神情忧虑,手在抓头发,但他也保持安静   


书房B:一个人在平静地练书法


请问去哪间书房,你会更容易投入看书呢?
 
显然,大部分人都会选B。
 
尽管客观来看,两者都是安静的,可即便无言,我们也会感受到对方的情绪。
 
我们只要坐在A房间的人附近,瞟到他的动作表情,就能感受到不舒服。
 
相反在B房间,我们会受对方的平静所感染,变得专注。哪怕自己一开始有些不安,也会在这种氛围里变得放松。
 
一个人的影响力尚且如此,当人数扩大到5人、10人、20人,影响力就更大了。
 
就好比在证券交易现场待一天,和在寺院待一天,感受上是有天壤之别的。
 
远离焦虑的群体,靠近从容的人,可以有效地让我们也保持从容。
 
以上,就是社交对人较为直接的影响。
 
而最为重要的影响,是社交会左右一个人对自己(甚至对世界)的看法。


 


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是因为活在单一的评价里
 
 
来访者小燕因为工作没达到KPI,被领导当众劈头盖脸骂了一遍,还被警告“再干不好就等着被辞退吧!”
 
事后她郁闷地和我说:“我真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真不配活着了!”
 
我很惊讶,工作中磕磕碰碰本是常态,为什么会想到「不配活着」呢?
 
深入沟通后,我发现她从小就活在一种「成果至上」的价值观之中——
 

小时候,爸妈一直强调,只有考高分,才是正事。  


大学时,教授和身边的同学常说,研究没做出成果,就是白搭。  


工作过的几家公司都倡导「狼性文化」,业绩不好的人,活该被骂被欺负。

 
时间长了,这对小燕的内心产生了2种影响:
 
· 极度自卑,但凡一次没达到目标,就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 认为全世界/所有人都这样,即使自己换工作也没用,不管去到哪,人们都会用这套价值观去评判她
 
因此,当无法达到KPI,她便认为自己无法适应世上的规则,于是联想到「不配活着」。
 
山本耀司曾说: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 

撞上一些别的什么, 反弹回来,

才会了解「自己」。


换言之,我们都是通过与别人互动,来认识自己,感知自己。
 
如果处于单一类型的圈子里,人对自己的评价也会变得单一,会因为没达到标准,而全盘否认了自己。
 

经过深入的咨询,小燕慢慢察觉到世上还有很多不同氛围的工作。
 
后来,她找到了一份负责户外旅行撰稿的工作,负责对景点、美食、风土人情等进行介绍。
 
新工作自由度高了很多,同事间交流最多的是旅行心得。
 
同时她也开始去参加户外徒步,认识了很多驴友。
 
在这样的环境下,她发现,大家平时极少去谈如何赚钱、提高效率、活得成功......
 
聊得更多的是:哪里的风景优美,怎样拍照好看,哪有好吃的......
 
小燕对此兴趣浓厚,很快便上手了,也慢慢走出了自卑。
 
当再次谈起往事,她甚至感到了不可思议——
 
“曾经的我居然会觉得活不下去,如今换了圈子,没想到完全换了一种人生!”
 
这让我想起学心理学后,经常被问到“你们咨询师是怎么做到保持好状态的?”
 
很多人会以为,重点在于把内心锻炼得无比强大,其实这只是部分原因。
 
关键是在于,咨询师了解哪些人会消耗自己,哪些人会滋养自己,去有选择地社交,从而让自己保持好状态。
 
就好比一个健身教练,Ta之所以身材好并不是「吃什么都不胖」,而是Ta知道哪些食物健康要多吃,哪些食物易发胖要少吃。



  

筛选社交圈,助力自我成长
 
 
想要更好地成长,需要多靠近「好」的人。
 
那么,怎样才算「好」呢?
 
我们容易联想到世俗意义上优秀的人:赚钱多、学历高、地位高......
 
其实,判断好社交的标准并非这些,关键在于去问自己「和这个人相处,我的感受如何」。
 
这里分享4个指标,帮助你去判断眼前这段关系是否值得——
 
  • 感受上的好
 
和这个人相处,让你感到放松、舒适。
 
  • 成长上的好
 
相处时,会让自己变得有动力,想要尝试和挑战事物。
 
  • 自我评价上的好
 
你变得越来越喜欢自己,越来越认可自己。
 
  • 生活上的好
 
让你更加热爱和享受生活,发现乐趣。
 
对方只需满足其中1-2条,且其它方面没给你带来特别严重的不适,那么这段关系则倾向于是「优质」的。
 
生活中,也有些圈子看似“高端”,可若不能给你的生活带来正面影响,则它的意义并不大。
 
当然,筛选社交是一个过程,中间也会遇到困难,或者会想放弃,我们需要给时间自己慢慢来展开。
 
最后,我盘点了一些容易产生的疑问,并一一解答——
 
1.这样做是否意味着不反思自己,逃避责任?
 
不是,遇到事情,我依然建议先反思找内因。
 
如果自己已把该做的做好,可结果还没变化,再试图去看外因,可能是身边圈子造成了阻力。
 
2.我要和以前的朋友绝交吗?
 
不是,这是一种社交的调整。
 
重点在于与更匹配的人增加接触。
 
当然,如果身边有人会恶意伤害你,我建议你离开。
 
3.找不到好的关系怎么办?
 
社交筛选是一个改变的方向,而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各种原因,一时离不开当前的圈子。
 
没有关系,这时请至少理解自己——你当前遇到的困境并非你一人的责任,学会理解自己的难处,允许自己表现得并不完美。
 
4.是不是只要我足够强大,就可以不被环境所影响?
 
必须要承认,环境的影响力相当大,但也不排除,有的人意志很强能不受干扰。
 
然而,如果你现在还不够强大,容易被干扰,则需要在一个阻力更小的环境里,为自身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让自己平稳发展各项能力。
 
荀子曾在《劝学》里说道:“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一个厉害的人,其实未必是天生有什么过人的本领,而是善于借助外力去发展自己。
 
学会了这个方法,你会走得更远。


作者:和小畏,后现代取向心理咨询师,专栏心理作者。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在看」+「转发」成长,是一场对社交的筛选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上万来访者信任


感受内在的关系模式

理解自己的难处

愿你获得想要的成长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到了中年才发现:先敬罗衣后敬人,你的形象决定了你的人生聊一聊:你最近的休息日都有啥新鲜活动?人生走到最后,最亲的不是子女和老伴,而是这一个人!犹他州人民开始翻墙了离你最近的“马尔代夫”:美国15个令人尖叫的绝美海岛,悠闲假期的最佳选择!孟羽童考勤异常率超80%:暴露了考勤的5大尴尬真相规则制定者与普通劳动者董明珠翻车,暴露了中国企业的一个巨大短板热搜上的“菠萝蛋糕”事件,暴露了二胎家庭最残酷的真相…热搜上的“菠萝蛋糕”事件,暴露了二胎家庭最残酷的真相……被逼疯的闫妮,暴露了多少人的崩溃瞬间:摧毁一个家庭,有这一件事就够了!一份官方报告,暴露了财政资金的问题移民生活(9)梁山结局最好的5个人,有的带着皇帝女人私奔,有的成为一国之王“一碗牛肉面,放几片肉最合适?”:你的思维层次,暴露了你赚钱的能力你如何评价别人,暴露了你的内心当孩子跟你讲条件时,你的态度决定了孩子不同的人生走向(深度好文)热搜上的“菠萝蛋糕”事件,暴露了二胎家庭最残酷的真相网传ICU住了4年的老人系退休高院书记,暴露了一个残酷的真相!你花钱的样子,暴露了你的内心你的说话习惯,暴露了你的命运走向咀外文嚼汉字(236)“加冕”、“戴冠”,coronation全网疯传的“透明书房”,暴露了多少孩子无法挣脱的童年阴影?都市男女的脚,暴露了多少隐形富豪?08月09日:你的情绪,暴露了你的世界观这样发朋友圈暴露了你的情商!七夕情人节:爱你的人给转账,宠你的人买礼物,骗你的人在……一张生图,暴露了安妮·海瑟薇居然是虚假回春?斯坦福校长因学术不当辞职,暴露了学术圈多少乱象? | 评论逆水寒“碰瓷营销”的背后,暴露了大厂的中年危机女人经常穿的衣服颜色,暴露了她的性格特点,不信你看!《爱的月光》&《初见》一张医院偷拍照,暴露了2亿独生子女的辛酸亲密关系的细节,暴露了他爱你的程度孩子吃了同学生日蛋糕,宝妈催吐发飙:她的举动,暴露了教育最难堪的真相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