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逝去,她可能死于自己热爱的运动引起的大脑疾病
2023年6月30日的一篇新论文显示,世界上第一次有女性职业运动员被诊断为慢性创伤性脑病。
这个病例来自一位悲剧的女运动员。但她留下的这份宝贵遗产,将帮助更多女性得到确诊和帮助。
运动员名叫希瑟·安德森(Heather Anderson),曾在澳大利亚女性橄榄球联盟比赛中夺得冠军。希瑟在2022年11月去世,年仅28岁,疑似自杀,家人将她的大脑捐赠给了澳大利亚体育脑组织资源库,希望了解死亡原因。
希瑟在比赛中戴着自己标志性的粉色防护帽 | 阿德莱德乌鸦队
撞头越多越危险
这种“痴呆”难诊断还没法治
慢性创伤性脑病(CTE,chronic traumatic encephalopathy)唯一的已知原因,是反复多次的脑部损伤。大约100年前,医生发现有些拳击运动员打了多年比赛后,变得动作不协调、难以思考、记忆力下降、抑郁和冲动,于是把这种疾病称为“拳击手痴呆”。
之后,研究者发现除了拳击,其他可能让脑部反复受到创伤的运动也会导致CTE,比如橄榄球和足球,职业生涯越长越容易患病,一般在伤后数年至十余年发病。这类患者独特的改变存在于脑组织的病理检查中——血管周围出现过度磷酸化tau蛋白堆积,这些异常的蛋白质干扰了大脑的正常功能。
像橄榄球这种可能让脑部反复受到创伤的运动也有可能导致慢性创伤性脑病|图虫创意
脑组织检查结果至今仍然是诊断的必要条件,因此患者去世后才能得到确诊。再加上CTE一般在头部受伤多次后才出现,人们可能不会把记忆力和行为问题跟多年前的创伤联系起来,因此这种疾病的诊断非常困难,患病率仍然不明确。
即使得到诊断,目前还没有治愈CTE的方法,只能依靠减少头部创伤进行预防。但由于病例数量少,对疾病了解不足,运动员及其家人、体育联盟对这种疾病的预防也不足。2011年,数百位前美国橄榄球运动员对联盟发起诉讼,称因联盟管理不当,他们在运动中受到了脑损伤,最终赢得了约7.65 亿美元的和解协议。
近年的新研究结果,促使英国在2022~2023赛季试行新规定,禁止12岁以下足球运动员使用头球,以保护青少年的大脑。其他体育联盟也更加关注运动员的头部保护,规定部分运动必须佩戴头盔、注重在练习中教导安全的击球方式、鼓励运动员报告脑震荡症状、督促队医检查运动员情况并在必要时使其下场休息。
部分运动必须佩戴头盔|图虫创意
对于普通人来说,在自行车、滑板、橄榄球运动中佩戴头盔,在机动车内系好安全带,脑震荡后充分休息,是预防CTE的最佳方法。
28岁生命结束
死亡是否与头部创伤有关?
希瑟生前在运动中受到的保护可能并不充分。她从5岁开始参加橄榄球赛,2017年被选入澳大利亚橄榄球联盟,在阿德莱德乌鸦队(Adelaide Crows)打了一个赛季,之后因为肩伤结束了职业生涯。在18年的运动中,她被确诊过1次脑震荡,还发生过4次没有被正式诊断的脑震荡。
退役5年后,希瑟去世,根据周围环境判断,原因大概是自杀,但此前没有明显的行为和情绪异常。之前曾有多名前橄榄球运动员以自杀结束生命,有研究显示,CTE患者自杀的风险可能高于普通人。家人捐献她的脑组织,希望知道一生中反复遭受头部创伤是否与她的死亡有关。
检查中,研究人员在希瑟的大脑里发现了三个过度磷酸化tau蛋白病灶,每个直径2~3毫米。澳大利亚体育脑组织资源库的管理者迈克尔·巴克兰 (Michael Buckland)在声明中说,“希瑟脑组织中有多处CTE病变,大脑皮层几乎到处都有异常,与我之前看到的数十例男性病例没什么区别” 。结合之前的经历,希瑟被确诊为CTE,家人认为这个结果意义重大。
希瑟的脑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方框中为CTE典型病变 | 参考文献[2]
了解女性
才能在未来提供更多保护
希瑟是第一个被诊断CTE的女性职业运动员,但不会是最后一个。澳大利亚脑组织资源库团队认为这是一个“前哨案例”,感谢希瑟的家属捐赠她的大脑,并希望更多家庭追随他们的脚步,让女性运动员们得到确诊,推动空缺已久的研究,帮助未来的运动员。
之前诊断的CTE病例以男性为主,因为参与头部易受创的接触性运动的主要是男性。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参与这类运动的女性越来越多,特别是15~34岁的年轻女性。同时,多项研究显示,女性遭受脑损伤的风险明显高于男性,并且会出现更多严重症状,原因可能包括颈部力量、大脑的代谢转态、激素水平、培训制度、运动员经验水平及伤病管理方面的差异。
参加这类运动的女性越来越多,女性遭受脑损伤的风险也更高|图虫创意
但令人担忧的是,女性运动员风险增加的同时,关注女性脑损伤的研究严重不足。这也是体育和运动科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女性的身体比男性更加复杂,更难以进行标准化的测试,所以常被排除在研究之外。
然而这第一例CTE诊断证明,疾病不分性别,女性需要体育科学和医学研究的更多关注。
参考文献
作者:透明
编辑:游识猷、黑jio妹妹
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