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大运之城,与它流动的基因
夏天一到,成都人又一头扎进水里消暑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个看似炎热的内陆城市,是一个自古以来便适合“玩水”的地方。
这倒不是因为“雨神”萧敬腾定居成都,被调侃召来了新一轮的降水量;早在清末傅崇矩的《成都通览》一书中,作者对其天然的“水系基因”便早有着墨:“四川虽为山国,成都实为泽国,因江河贯通。”
江河贯通的成都。(图/视觉成都)
成都正在成为一座越来越“亲水”的城市:从老一代的童年回忆——在上世纪50年代落成的“猛追湾游泳场”前大排长龙,迎来最初的游泳启蒙;到新一代年轻人的爱好——去麓湖尝试皮划艇和桨板等新兴的水上运动,它为人们创造了许多运动的机会。
麓湖,正在水上游玩的人们。(图/图虫创意)
生活在这座城市里,成都人的夏天“玩水”,也不仅仅是游泳那么简单。
成都人,到底有多会玩水?
作家汪曾祺的笔下,曾经如此形容成都的巴适状态:“在宽平的街上走走,使人觉得很轻松,很自由。成都人的举止言谈都透着悠闲,这种悠闲似乎脱离了时代。”
这是成都人的日常。到了夏天,他们更是用花样百出、脑洞大开的玩水模式,将这股“一chill到底”的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
他们可以气定神闲地坐在古镇一隅的水中品茶,脚边再放个冰镇西瓜,感受大自然的降温;他们甚至连看书,都能专门在兴隆湖畔打造一个“水下书店”,隔着一道高耸的水下幕墙眺望湖底,沉浸式体验《海底两万里》的乐趣。
成都兴隆湖畔“水下书店”。(图/图虫创意)
“夏天玩水”之于成都人,既是全民性的巴适运动,也是专业性的新兴潮流:
2023年,兴隆湖成为第一批15家国家水上(海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试点单位,成功引领了桨板、皮艇、滑水、尾波冲浪等水上运动的潮流——
迪卡侬在成都的一项数据显示,今年潜水、冲浪装备的营业额增长分别达到了72%和31%,而桨板类装备的销售额增长超过同期500%,可见成都人对水上运动的热爱。
成都人在进行浆板运动。(图/视觉成都)
而成都人玩起水来,也是认真的:2022年12月20日,在国内滑水运动最高规格赛事——2022年全国滑水锦标赛上,成都队收获4金3银1铜,成为最大赢家,其中有一位年仅11岁的成都小将熊音茵,在女子尾波比赛中拿到了金牌。
从六七十岁的老人到年轻的10后,“玩水”已经成为了成都的一项全民运动。
成都,背后的水文化
作为一个有“水乡”历史的内陆城市,成都的骨子里一直有着流动的基因:
2022年,由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共同主办的“水系成都:1990年以来的生态艺术展”,便曾以“水”为主题和线索,梳理了成都这座城市的演进脉络,以及市民与“水”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与“水”密不可分的成都。(图/视觉成都)
成都市所在的四川省,河流径流量居全国第一,向来有“千水之省”的美誉;而成都市有岷江、沱江等12条纵横交错的干流及几十条支流,星罗棋布的库、塘、堰、渠不计其数,可考的桥梁多达192座——
其中,那一条闻名遐迩的锦江,不仅在历史上是见证过古蜀之国变迁的重要枢纽,也是滋养着蓉城大地的文化象征,被记录在各个文人墨客笔下的诗句中: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夫蜀都者,带二江之双流,夹江傍山”;“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说的都是锦江。就连元代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成都的锦江前也发出过如此感慨:“商人运载商货往来上下游,世界之人无有能想象其盛者。”
成都锦江夜韵。(图/视觉成都)
成都大大小小的江河湖泊,不但浇灌了粮食,也培养了市民对水的熟悉感——10后成都选手熊音茵便在采访中提到,小时候每到端午节,自己就会被妈妈抱在怀里,看着水面上飞驰的龙舟、为各个选手欢呼雀跃,对水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这是一座适合发展水上运动的城市——
自2015 年开始,成都便成为了全国首家引入尾波滑水和尾波冲浪运动的城市;2020年,成都市运会首次将水球纳入比赛项目中,而2022年举办的成都市青少年水球比赛,更是成为全国青少年水球比赛规模最大、专业程度最高的一次赛事。
而即将在7月28日开幕的成都大运会,其中便有跳水、游泳、水球、赛艇等水上项目,作为成都大运会水球项目训练场馆,承载了无数成都人记忆的猛追湾游泳馆也进行了提档升级,将原室外跳水池和室外游泳池改为室内水球馆和游泳馆,大大改善了硬件条件。
成都猛追湾游泳馆。(图/图虫创意)
成都大运会形象大使、花样游泳世界冠军蒋文文、蒋婷婷,和四川省花样游泳队一同结合水下MR混合现实场景,演绎了水下芭蕾舞蹈秀《时光交汇》;而成都大运会成都站的首棒火炬手吴敏霞,也是曾经与大运会赛程结缘的跳水冠军。
成都大运会的人与赛事,再次掀起了市民的水上运动热——据成都水上运动中心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得益于水球是成都大运会项目之一,目前成都市常年坚持游泳训练的青少年有近3万人,其中练习水球的青少年已逾千人;青少年水球比赛的参赛人数,与去年相比也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
青少年在进行水球运动。(图/图虫创意)
据官方数据显示,自2021年4月《成都大运场馆惠民行动计划》开始实施、成都推动“一校多品”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建设以来,各场馆对外开放惠及市民228.62万人次,举办了超过600场次的全民健身活动。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成都大运会的举办,越来越多的人和运动,将在这座城市持续流动。
作者:竹子
校对:杨潮
排版:鹿子芮
封面:图虫创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