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绿之城,何以再次“出圈”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中央,别样风光。
千年沉淀,傍湖而衍,纳山水膏泽,迎太湖之来风,因太湖而闻名,这里是湖州。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湖州安吉县余村考察,“两山论”由此诞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从2005年到2023年,在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上,纵举目皆为世俗之黄金,湖州内求自省,以汩汩绿意为轴,作生态之坚守。
2022年,湖州因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成效显著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2022年 6月,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赋予湖州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新目标新定位,湖州的“两山”实践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湖州城市景观
而“两山论”也像一颗种子,经由江南的层层水波从湖州辐射至整个浙江省,再来到全国各地,落地生根,发芽开花。
美丽中国,浙江先行。从打造“绿色浙江”、启动“千万工程”,到部署加快建设生态浙江、实施“五水共治”,再到建设美丽浙江,由自发到自觉,数十年的探索让浙江在文明生态这条路上走出自由之境界。
跨越18年,今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而浙江湖州成为了举办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的城市。
张剑 摄
本次活动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题,举办主场活动开幕式、生态文明重要成果发布会、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及绿色低碳创新大会等活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等部门发布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三周年、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2023年)》多领域的成果成效。
01
国家目标,始于城市
2021年,中国承诺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相较于欧美,时间被大大压缩,是一场艰苦卓绝之战。
国家目标,始于那些敢于开拓创新,又懂得从点滴开始实干的城市。湖州已先行。
一座城市的脉动从交通开始。2019年,湖州成为浙江省首个实现全域公交“纯电动化”100%城市,在运纯电动公交车超2000辆。“走路、骑车、搭公交”的绿色慢行交通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如今,推广电动汽车是湖州交通碳减排的重要选项。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湖州对充电设施进行了全域覆盖,按新建小区、次新小区、老旧小区分类施策,有效破解小区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
湖州电动公交车
在湖州充电设施及光伏运营监控中心,可通过高清视频监控、VPN通讯技术,实现无人化值守管理。而电动汽车兼具可调控负荷与储能特性,可以为电力系统提供调频、备用、削峰填谷等服务,按照电动汽车充电量每年30%的增长率预估,五年内将实现2万千瓦的移峰能力。
市民交通之外,重力卡车物流运输是碳排放的一环。
沐浴在晨辉之中,一批批水泥熟料被装载在一辆辆40吨柴油货车上穿山而来,它们穿越301省道,连接着煤山镇与小浦镇,驶向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城市。这是奋斗的工业文明带来的金色幻想。
然而汽车尾气、尘土飞扬、道路损坏、轰鸣噪音……巨额的经济收益并不能抵消居民心中对于污染的恐惧。
好在,一切已经有了改变。2019年,长兴南方物流建设全国首个长度为35公里的全封闭、全架空、耐高温、无污染的“全电物流”输送项目,由“地上跑”改道“天上走”。每年可运输熟料1200万吨,减少往返运输车辆约100万车次、碳排放约1万吨,降低运输成本1.35亿元。
水路运输则是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的又一重点领域。
对于湖州而言,“水边走”“陆上巡”“天上飞”的立体式治水已不是新鲜事。如今位于太湖南岸渔人码头中心区域的南太湖新区渔人码头生态联勤警务站,一块数字大屏打造的3D实景图引人瞩目,整个太湖沿岸40平方公里水域的水生态环境在智慧化的管理下一网打尽。
“通过视频实时监控入河、入湖的水质,这相较于之前的纯人工责任制多了一份高效和便捷。未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算法的深度学习让这张屏幕更加数字化,实现一触即发。”南太湖新区治水办刘新成主任如是说。
生态联勤警务站通过视频指挥室对景区进行全面监控,实现扁平化指挥,快速出警、快速处置
2016年10月,交通运输部批复湖州创建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这里成为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港口岸电则是备受关注的治理手段之一。
为了更好地治理船舶的尾气排放,解决船舶停泊期间的生活用电困难,湖州全面启动“绿色交通港口岸电工程”。据统计,2022 年湖州岸电使用量达115万千瓦时,位列全省内河首位,每年可减少燃油消耗约250吨,减排二氧化碳1104吨。
“水逶迤而清深,山连属而秀拔”。今天,放眼湖州,从陆地空中到山川湖泊,一张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网,标志着湖州绿色交通发展已步入正途,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和市民生活、生产发展三者之间实现有机统一的样本之一。
02
青山金山,必定有机统一
今年四月,特斯拉储能工厂入驻上海引爆资本市场。而早在一个月前,同处在长三角的湖州就启用了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铅碳储能电站——综合智慧零碳电厂“和平共储”项目,全部建成后一次充满可存100万度电,以城镇居民每户用电量12.5度/日计算,可满足8万户居民一天的普通用电。
“和平共储”项目核心要义为二:一为智慧,由太湖能谷提供“数智”TEC-EngineTM专利储能技术;二为铅碳,天能集团成为主要铅碳化学电池供货商,仅一期工程所需电池容量就相当于41.5万辆电动两轮车。
一期仅耗时4个月,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达效,“和平共储”项目如此迅速推动,离不开当地以蓄电池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链强劲布局,而这背后是长兴由传统产业向绿色智造的提振转型。
项目主体采用鸟巢式结构、电池蔟单元采用模块化设计,按照“积木式”快速拼接安装(图源:太湖能谷)
依煤矿而生,长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然而多年以来,长兴的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如铅蓄电池企业,经过一轮轮“洗牌”,从最初的175家到61家,再到最后的16家,今已经发展成了以天能为代表的千亿级战略产业集群。
德清县的钟管镇也曾面临过相同的困局。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功成身退,曾携西施隐居于此,留下一段佳话。然而,碧波荡漾,湖光山色之地,也曾受环保问题困扰。
现在的钟管镇风光(图源:湖州发布)
为了走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地谋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押注全部上亿身价用于绿色技术的研发,最终对钢材表面氧化皮的处理实现了从有酸到无酸的“变革”创新,做到了零排放、零污染,成功实现企业转型。不走寻常路,在危机中看到绿色生机,这是产业转型的灵魂所在。
不过,“双碳”目标的实现,未必要在制造端。对于大多数工业企业来说,可以作为用户在消费端实现绿色转型。这也是未来可以在整个湖州将面铺得最广的实践。
巨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就是典型的绿色电力生产型消费者。今年,随着湖州市最大面积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正式投入使用,巨人通力作为行业内首个承诺到2030年实现碳中和的公司也成为了湖州市南浔区首个“零碳工厂”。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375.1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053.8吨,可节省标准煤1065.4吨,相当于植树造林约50 km²。
巨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工厂外(图源:南浔经开宣传)
但在实践的过程中,面对双碳目标,大多数工业还是缺乏行之有效的碳管理体系,缺乏专业的人才和工具精准盘查碳排放,也就无法对碳抵消有的放矢,“零碳工厂”的目标遥遥无期。
有一路可解:数智化和零碳化相结合。但无利可图,企业便没有内生之动力。政府作为看得见的手在“双碳”市场的调节作用开始最大化。
2021年,湖州全国首创工业碳效码。依托电力、统计等部门信息,集成企业生产经营的用电、用煤、用气、用油等能耗数据,结合企业产值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转换成碳排放量后赋码,有效评价企业单位产值碳排放水平,目前全市 3800家规上企业、5800 家规下企业已全部动态赋码,实现立体“画像”。
工业“碳效码”平台可进行区域碳监测
与其说是监测,不如可以理解为遵循市场规律的引导。
看得见的码让其他企业碳效排放与企业亩均产出评价相结合,构建“评价有依据、低碳有红利、高碳有压力、减碳有激励、考核有手段”的闭环工作体系,如此可以实现产业治理与企业的自觉同频同振。
目前,工业碳效码已在浙江全省推动。从点到面,好的创新必然充满生命力。
03
科学、美学,以及未来
盛夏骄阳之下,德清县下渚湖湿地却并不十分闷热。繁茂植被自由蔓生、澄澈湖泊交错纵横,在这里鸟类鱼虾纵情欢悦,也可以时不时看到鹭鸶在高高的枝桠上嘶叫争斗。
下渚湖湿地现有800多种珍稀动植物,水质长期保持II-III类,年接待游客超120万人。游弋绿水青山,可细品生态百味,大美人生意义尽在于此。
朱鹮飞过下渚湖
驾一叶扁舟往湖心深处,上岛,曲径通幽处,是德清县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
对大多数人来说,朱鹮的名号并不如大熊猫那般响亮,他们细腻而敏感,因头上那一抹朱砂更显脆弱神秘。2021年,舞蹈类节目《朱鹮》登上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其如诉如泣之演绎让普罗大众认识到了朱鹮这个濒危的物种。
德清对于朱鹮的保护工作已经坚持了15年。2008年,由浙江大学(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德清从陕西引进5对朱鹮,在下渚湖湿地建立人工繁育种群,如今,德清朱鹮种群已晋升全国第三大种群、德清朱鹮繁育基地也成为全国最大人工繁育种源基地。
就在2022年,浙江省湖州市被COP15认定为全球唯一一个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朱鹮奇迹就是缩影之一。
生态之美,既是大自然之馈赠,亦可将此福泽延绵于子孙后代,“生态价”的作用也可以释放得更加充分。
与小伙伴成群结队,穿过田垄小溪河流,在星空的映照下,凝气闭神,“小朋友,你们听见了什么?”“有蝉鸣,蛙叫,还有……”
这是2023年湖州市生物多样性特色体验地——吴兴区廿舍自然种子营地,通过夜营活动给小朋友们的心中埋下小小的种子,让生命和大地成为下一代的天然课堂。
吴兴区廿舍自然种子营地(图源:廿舍)
晴有红霞,阴有绿雾,坐落在霞幕山的廿舍自然种子营地将科学专业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转化成可持续的自然教育研学模式。连续三年,吴兴区廿舍自然种子营地聘请复旦大学生态环境学科博士、浙江农林大学讲师博士对廿舍-霞幕山的生物本地资源进行调查,形成详实的报告,并编写妙西本地科教图鉴性质的《霞幕山生物多样性手册》,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 207 种、两栖类 10 种、鳞翅目 37 种、鸟类 37 种。
借鉴商业银行“零存整取”理念,湖州探索生态资源转化模式,提出:“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的两山转化论。
归巢的大学生集结灵感,更给出了破局之法。
断壁、残垣、深坑、铁网……梅溪镇红庙村,一个以农田文明起家,几乎没有任何旅游资源的小村庄。办民宿,毫无竞争力。
而这里,却走出了一个网红络绎不绝的打卡点,在社交媒体小红书上被称为“安吉小冰岛”。
风景优美的安吉小冰岛
68元,在安吉品咖啡,入冰蓝之境,遇天然矿石。2022年,“深蓝计划”主理人程铄钦带领大学生团队与红庙村合作,将原是荒芜废墟的的旧矿进行改造,为空间重新注入了生命。开业一年来,吸引 30 余万人次“打卡”。
“深蓝计划”靠的是都市的绿色消费经:当代年轻人对低碳“价值”需求在不断升级,实现了从低层次功能型价值到高层次理念型价值的逐步提升。
欧阳修曾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深蓝计划”,卖的不是咖啡,是那一汪幽蓝深邃的爱心之池;兜售的不是废墟或者休憩之椅,是无处安放的心灵和我打卡故我在的社交需求。
“深蓝计划”项目采取“两入股三收益”的运行模式,村民和村集体以资金、资源入股,占比 49%,大学生团队入股 51%。村民除了拿股份分红,还能拿租金和16薪金。就此可循,未来还会有深蓝计划2号,3号……由此串联成一道环线。
可见,生态富民之路,可以不止于民宿。引进人才智慧,让低碳消费与都市文明紧密相连,让乡村振兴背靠城市,绿色致富本就是一条向外求生之路。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戴表元一语道破天下雅士崇尚天人合一,自由随性的心声。
湖州的市民坐拥山水,以写意的心灵面对自在的生活。绿色的风尚在湖州市民心中激荡,也惠泽到了袖里乾坤。2005-2022年,湖州地区生产总值从640亿元增长到3850亿元,年均增速11.1%;2022年,湖州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61,是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最低的地市之一。
在生态经济这条路上,湖州延续着千年江南城市文明的脉络,以求实的理性精神和久久为功的不懈努力,不断探索着中国城市在生态文明领域的新可能。
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落户湖州,一场关于绿色低碳的美学思辨之旅就此开始,中国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将在这里汇聚。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研究员陈莹对本文亦有贡献)
- End -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 出品
作者 | 黄 莹
编辑 | 谭保罗
统筹 | 查一鸣
排版 | 静 山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Fengyx778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