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情绪事故”安全须知 | 来点财经范儿
为什么打工人和管理者的矛盾话题会常常登上热搜、成为流量密码?这背后反映了什么样的冲突?在Z世代逐渐成为企业的生力军后,“管理代沟”该由哪一方主动去填补?企业对员工的情绪价值是否足够重视?在具体执行上又会遇到怎样的难题?企业平台化,会是最终的解决方案吗?
当“00后会整顿职场”成了一种社会对于这批“初生牛犊”的刻板印象,真实的年轻打工人们在公司里又过得怎么样呢?90后的小诞认为自己在职场上并没有很轻松,她前段时间也因为领导施加的情绪压力和不合理工作量而选择辞职。当工作没有那么好找、“35岁危机”、“女性婚后危机”等多种因素叠加,劳动力市场似乎更偏向“买家”,老板们有更足的底气来给下属“上强度”。
双童日用品创始人楼仲平认为,传统管理者和年轻人的矛盾背后主要是代际的冲突,他觉得90后、95后在进入管理岗位后因为更小的思维惯性,会更加适应年轻人对于情绪价值的高需求。“指令式”的管理正逐渐失去其有效性,而管理的本质则是要用同理心去激发员工的善意。新一代员工在面对压迫式的管控时会“用脚投票”出走,家长式的作风终会失去人心,这场冲突不会有赢家。
楼仲平说,员工的目标和愿景一定不是老板的目标和愿景,而企业关键是要去解决员工的所需。在现代劳资关系中,劳动者并不能直接获得自己的劳动产品,而是依靠工资去换取自己需要的生活资料。虽然打工人在为一家企业辛苦工作,但在没有股权等激励的条件下,他并不是自己劳动成果抑或企业的“主人”。如此情况下,要求员工有“主人翁精神”只会是一厢情愿。
双童提出了“家文化”来解决员工最切实的需求,希望企业不仅仅是工厂,更是生活的社区。人力资源资深从业者叶楠则认为这种方式可能并不适用于当代大城市“朝九晚五”的白领人群,他们对于自身的独立性有更强的要求、对情绪价值也有不一样的理解。“员工情绪援助热线”EAP近年来受到了更广泛的欢迎,这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新一代员工对于更高马斯洛需求层次的关注。
人力资源资深从业者叶楠说,智能手机等现代通讯设备让领导随时都能找到员工,“下班”的概念已经比较模糊。既然工作“不卡尾”,是不是也应该“不卡头”呢?对于员工工作具体场景的过分管控,往往也会形成情绪上的逆反。究竟是坐班好还是自由工作制好?午饭后,上海街头的白领们也给我们提供了自己的想法和回答。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管理范式也不断随着需求的变化而演进。1999年,谷歌引入了新的“OKR(目标与关键成果法)”管理模式,它相对于“KPI(关键绩效指标)”更加强调组织的协同工作、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共识,而不会去对一个个细节指标进行严格的管控。目前国内的许多头部互联网企业也已经采用了OKR来衡量员工绩效,企业未来是否会更多扮演杠杆和平台的角色,从而激发员工的内生动力?自称“00后”的楼仲平总结了新生代员工的内心需求,他又会怎样在自己的企业内满足他们?
在时代与企业管理转型的十字路口,让我们驻足听一听不同身份人们的声音,敬请关注东方卫视7月10日晚22:45《来点财经范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