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全球化下的“有毒殖民主义”| 书评
关注官方服务号economistgbr(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回复“学生订阅”,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订阅/福利相关咨询,请添加【商论小助理】微信ID:ecogbr
”
《经济学人》撰稿英国记者奥利弗·富兰克林-沃利斯(Oliver Franklin-Wallis)新书《垃圾场》(Wasteland)揭露了垃圾全球化问题正日趋严重。在参观了位于印度的垃圾填埋场之后,富兰克林-沃利斯发现许多富裕国家不断将垃圾运到贫穷国家,正形成“有毒殖民主义”。通过对于人物和地方的生动描写,以及大量的事实陈述,读者能够更身临其境地感受垃圾全球化的危害,并对此进行一些深省。欢迎订阅《经济学人·商论》阅读中英双语原文。
《经济学人·商论》2022-07-15
The world’s waste problem is growing fast
📚 衍生阅读 | 中国“关门”后,全球垃圾去哪儿了?
中国对进口垃圾的禁令拆掉了西方长期依赖的“收集、分类、出口”体系的第三根支柱,也影响了蓬勃发展的国内再处理行业以及更广泛的制造业。挑战不小,但禁令同样有可能迫使中国工业改革、适应,减少对进口洋垃圾的依赖。
(本文时效性内容不做更新)
《经济学人·商论》2018-11-01
Exit the dragon
今年伊始,全球回收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世界上最大的废料进口国——中国——停止接收几乎任何来自海外的回收塑料和未分类废纸,并严格限制进口纸板。结果是,上半年世界最大的废料出口国——美国——送往中国的回收废料量同比减少了300万吨,下降了38%。中国计划逐步禁止大多数其他垃圾进口,目前这部分的年进口额达240亿美元。转眼之间,向中国出售混合废品的收入枯竭了,冲击了美国废品管理公司的利润率。
中国的禁令拆掉了西方长期依赖的“收集、分类、出口”体系的第三根支柱。在禁令颁布前夕,全世界超过一半的废塑料、纸张和纸板运往中国,主要来自富裕国家——每年总计约3200万吨。还有大量的废金属,特别是给城市铺设线路或制造电子产品所需的铜。如今,许多国家失去了首选的废品目的地。自动化技术、廉价劳动力都不能满足西方需求,焚烧炉和垃圾填埋场能处理掉一些过剩废品,但建造一座新焚烧炉成本在2亿美元以上,监管也在逐步取缔垃圾填埋场。
禁令扰乱了整个全球废料贸易,中国自己也不能免受影响。这项行动可能是把双刃剑,挥向蓬勃发展的国内再处理行业以及更广泛的制造业。但清华大学学者、废品管理专家刘建国称,这项禁令“对于国内垃圾回收来说是个好消息”,它将迫使中国工业改革、适应,减少对进口洋垃圾的依赖。
【商论付费文章】您已经阅读本文部分节选,欢迎下载《经济学人·商论》App,获取主题文章《巨龙抽身》(Exit the dragon)并阅读本系列其他文章:
《垃圾之重》(A load of rubbish)
《深陷垃圾堆》(Down in the dumps)
《现代炼金术》(Modern-day alchemy)
《轮回》(What goes around)
我如何订阅商论 / 解锁福利呢?
1. 上方海报扫码可直接订阅
2. 关注官方服务号economistgbr(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
3.订阅用户:回复关键字“订户入群”
4. 学生订户可回复“学生订阅”,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5.按照步骤免费解锁全年24期译者精读课+学习社区往期内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