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无聊和丑照片,都消失了
为防走失,点击上方公号名,右上角「设为星标⭐️」
㊟《老友记》
向经历过非智能手机时代的人提问,在互联网全面侵入生活之前,你最怀念什么?
信息不过载的轻松感。
这是我们在微博的单向树洞发布提问后,被顶至最前排的高赞答案。
从读者私人记忆里提取到的,除了实体物品,他们还怀念“睡前的幻想时间”,怀念“一家人看八点档”,怀念“无所事事”,怀念“迷路”。
这和《纽约时报书评周刊》主编帕梅拉·保罗的感受相似,没人否认互联网带来的所有,比如信息、访问路径、与外界的联系、娱乐、愉悦体验、参与感、丰富性,还有少数人偶尔可以获得的、货真价实的财富。但她同样发现了消失于互联网时代的 100 件事,有些我们如此后知后觉,消失了才感受到后遗症。“互联网的一个悖论在于,当它为我们敞开世界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世界的渺小。”
“真是令人疲惫啊。”当“无聊”、“注意力”和“落幕”都不再有。
我们呈现了一部分回答。至少,在习以为常地进入时,我们可以停顿一会儿,看看前互联网时代的生活。
睡前&醒后
㊟《鱼之子》
睡着前在枕头上的幻想时间和放空时间。
@莎士比亚的Apple
醒来以后大脑清空的感觉,很舒服。
@Bataye
一个寻常的周六清晨,你懒洋洋地躺在床上,非常确信并没有错过任何值得兴奋的事,还想在被窝里蜷缩一会儿,再睡个 15 分钟的回笼觉。接着你会醒来,伸伸懒腰,在其他人起床前享受这份宁静,也不会受到其他人的想法影响。外界仍很遥远,只有当你打开收音机,或者出门的时候才会进入外面的世界。而如今,你可能一边上厕所,一边浏览着1500 个人的想法,甚至不知道你家里的其他人也醒来了,并且和你在做着一模一样的事。
@帕梅拉·保罗
小玩意,丑照片……
㊟《宿醉》
电子宠物,小小的,和钥匙扣一边大。
黄色卡带游戏机,冒险岛,炸弹人,超级玛丽,坦克大战,台球,足球,马戏团,魂斗罗,哎呦每年寒暑假都会和小伙伴们大战几回合。
@z.Sagitta🏹
买了一盘磁带,歌词本都翻烂的感觉。
@星然质似核
小学三年级时得到了一个可以听电台的耳机,每晚睡觉前就会听一下电台,思绪就随着电波散到远方。
@一罐新蛋黄酱
丑照片
在一键式柯达盛行的年代,大部分照片,只要是不讨喜的、不聚焦的、意外拍下的、过度曝光的,以及上面每个人都像害虫一样长了红眼的,都不值得保留下来。没人知道怎么对焦。没人知道何时关掉闪光灯,或者怎么关掉闪光灯。几乎没人懂审美。你可以筛选一整卷新鲜冲洗出来的照片,它们的化学药剂气味几乎浸湿了空气,却找不到一张比起正对着你下巴正下方,瞄准方向更加吉利的照片。
你也永远不会知道,一旦按下那个小按钮,你会得到一张什么样的照片。你必须等待,通常需要等一个礼拜甚至更久,直到冲洗质量廉价的二十四小时照相馆出现。扔下小小的黑色塑料胶卷以后,你会一头扎回照片冲洗店,满怀希望,几乎不记得胶卷上面有什么。因为胶片很珍贵,所以胶卷可能要几个月才会用完,尤其如果那是 36 张装胶卷,而不是 24 张装的话。你打开信封,结果发现,的确:又是一张接一张模糊的恶行。
……美国直到 2011 年才出现了“自拍”这个词。谁能料到有多少人会喜欢自己给自己拍照?那些稀奇古怪却又充满自我意识的青少年们,能够一整个下午都用来摆拍和修图。老年人也很喜欢自拍,旅游巴士停车不是为了让游客拍平平无奇又乏善可陈的风景照和地标照,而是为了让游客自拍。游客们也很喜欢,整个“Instagram 博物馆”都纯粹是为了在古怪的背景下自拍而出现;工作人员会代替讲解员,站在旁边帮助游客拍照,帮助他们摆出最适合上传到 Instagram 上的姿势。酒店和饭店会设计好浴室的灯光效果,提升自拍潜质。是的,浴室的灯光效果。不过比起主要的吸引点,也就是人物本身,背景环境再怎么样也只能排老二。因为,在自拍照里,我们都看起来最美最帅。
@帕梅拉·保罗
答案?迷路!
㊟《驾驶我的车》
可能是寻找答案。
犹记得,用一整个暑假,跟爸爸一起,去图书馆翻各种书,只为最后填满报纸上的一页几十道选择题,然后邮寄去参加知识竞赛。如今,直接拿起手机搜索,已经懒得思考。
还有一件很不一样的事是猜灯谜,每年看着纸条都直接互联网搜答案,已经没有了动脑的乐趣……
@沅
驱车路过一片湖,我说想去游泳。湖边的山,水边的树。我就在荒滩上朝它跑去,又花了三倍体力回头走。一行人在车边抽烟,我第一次知道看得见、但特别远的七八岁。
@坚硬的稀粥_
不是非智能手机时代,而是没有手机的时代,搬家后放学骑车回家迷路了,在每个路口拚命从记忆中搜寻家的位置,也收获了一点惊喜:发现了一家天黑后还开门的小卖部……现在即使每天走的路也会因为怕堵车开着手机导航,在自己生活的城市里已经不太可能有迷路的经历了。
@安娜珊
迷路
我们前往要去的地方,因为全球定位导航系统和谷歌地图知道我们的准确目的地,还把我们的实时位置和亲朋好友们共享。毋庸置疑,知道你在何地,并且总是有办法到达目的地,已经提高生活效率,缓解压力。你不需要把方向写下来,坐在乘客座位上搞一张充满标记的纸,不需要去邮局买张地图或者游客手册,也不需要去公用电话亭呼叫救援。
在这个新世界,对某个地方的了解,或者说好的方向感,已经不再是需要培养的素质。
由于你的轨迹始终处于优化状态,你也不可避免地会失去替代路线、意外绕道和一些更无形的东西,但这可能也是最迷人,最难恢复的:那就是失去你自己的能力。
@帕梅拉·保罗
家人、邻居、朋友
㊟《阳光小美女》
一家人坐在客厅看台湾八点档意难忘。
@花生醒魔术
我的“附近”,邻里关系,家门口那块老路牌、老公园以及公园里一个个活生生拥有形象的“个人”,而不是现在四通八达的互联网下形形色色的数据人类。
@步履不停
坐在电视机前看各种频道。
年少时与三五好友面对面玩各种线下游戏。
@九月
01年的我也算庆幸,庆幸小时候就经历过非智能时代,也有幸见证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说什么最让我怀念,还真说不出个具体来,但就是很怀念没有手机的时候,虽然现在隔着手机就可以看到想看的人听到想听的声音,但是隔着手机屏幕和手机听筒这个介质,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在互联网没有侵入生活之前,大家见面、吃饭都是看着对方全身心的交谈,现在见面吃饭大多是各自盯着个小屏幕。所以现在感觉对吃饭不看手机的人莫名的有好感。要说什么最让人怀念,我觉得应该是人与人之间这种纯粹的相处方式吧。
@Anny
等待,无聊,无所事事
㊟《戏梦巴黎》
有大量时间投闲置散,可以逛街、吃饭、好好睡觉、深度旅游,不需要介意旁人的看法。可以午休时读水木清华、天涯、猫扑、IT论坛,那时能够比较容易的接触到优质网文,也有自主学习的动力,在虚拟世界里没有当作工具被驾御的沉重体验。
@章炜
书馆里一整天,好朋友见面说天说地一整天,院子里疯玩领居家乱窜一整天。
@易詀
是等待。
在触手可及的时代,有些怀念那些“等待”的时光:等待每周去一次机房查看校内网有什么动态,
等待每月娱乐杂志上出现爱豆的消息,
等待电影频道重播某一部喜爱的电影,
……
似乎美好的期许都发生在那些无聊的“等待”中。
@蒜蒜
青少年们在球场和马路边无所事事的夏天。
@杀手
还记得无聊吗?当你堵在路上,电台也没什么好听的,而时间还在流逝,无聊就会缠绕着你。你被困在超市里排队,读完了被绿箭薄荷口香糖粘住两次的每一份小报上的每一条标题,眼神变得呆滞。你等着室友到来,和你一起吃晚餐,20 分钟前就从开胃菜计划到了甜点。又或者你在医生办公室里百无聊赖,只有斑驳老旧的《读者文摘》可看。无聊就是无处不在。无事可做,没有什么能转移你的注意力,或者让你分神,而在需要做很多其他事的疯狂时间段之中,这些时间本应该是宝贵的自由时刻。你意识到你本该带本书来的,问题是为什么你偏偏就没带呢?
不过我们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无聊已经不复存在了。不存在空虚的瞬间,甚至人们都不会想这个问题——谁有时间来想啊?听上去就很荒谬。不久之前,摩托罗拉创造了一个新词,叫“微无聊”,来形容那些可能会困扰我们的碎片化小瞬间,不过智能手机可以立刻解决这些问题。“微无聊”这个词才出来,这个问题就已经被解决了。最微小的空白能够通过手指触屏来填满:应用程序、视频、信息、链接、下一轮无拘无束的刷剧,一切准备就绪。不管你要多少朋友、多少熟人、多少同事、多少社交媒体上的“小伙伴”,多少小游戏玩家,又或者是聊天群友,他们要么在你的手腕上,要么在你的口袋里,随时都能与你互动。
@帕梅拉·保罗
无需训练的注意力
㊟《单身男子》
那时候,用笔在纸上写字是不需要训练的事情,保持数小时的连贯注意力是不需要训练的事情,摆脱手机依赖也不是需要训练的事情。最怀念的大概是这种不需要额外“训练”的感觉吧。
@南南南野Laira_
交地理位置遥远的网友,给笔友写信和发短信,租碟看韩剧,晚上吃完饭一般会到楼下玩,时间过得好慢。
@明明明明明NDNL
那会儿上厕所手上拿的是杂志或者报纸。
@万yo
注意力时长
“不好意思,你刚刚说了什么?”
“我在听,稍微等一秒哈。”
“过去这一个小时里,我都不知道自己干啥了。”
“我刚刚在查什么来着?”
“不不不,我听到你的话了。我发誓。你只需要重复一下最后那部分。”
“不好意思,你刚刚在讲什么?”
@帕梅拉·保罗
落幕。下线。
㊟《楚门的世界》
线上永无终结,不管是最琐碎的小事,还是最宏伟的大事,就如同永无终结之日的互联网。没人遗忘,没人装作无事发生往前走,尤其是你。这么说的话,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拽着最折磨人的过去的片段,以我们特殊的折磨人的方式,进入未来(个性化!)。
代替纸质痕迹,我们留下了多个数字痕迹:在离婚诉讼过程中,大段大段的吵架消息重新浮出水面;同事之间的秘密私人信息交谈不知何时泄露了出去;夫妻之间的房事;还有某张照片。追随其中任何一个的踪迹,你都会发现你坚持自己对琐事、错误,以及囧事的直觉过久,一直都在压力、暂时恢复、复发,和创伤后应激障碍里无限循环。内心深处痛苦的情节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成棕褐色的图像,感觉就像你曾经读过的东西发生在了别人的身上,而这种转移再未发生。
在这时间无知无尽的新世界,不存在落幕一说。因为哪怕你选择了在身后狠狠关上门,即便无论何时你都能够方便地在线上偷窥别人,你也能做到静如止水,但是其他上网的人会替你偷窥,会浏览你早年的照片,会鞭尸你当年来不及删除的陈年旧帖,并在粘连度相当高的万物互联的世界中赋予它们新生,不管是出于什么个人原因。你可能只是别人故事里一个偶然的角色,比如在人家冒泡发集体照庆祝结婚 30 周年时,你的手臂搂着一个虐待狂前任。祝贺你!!
真是令人疲惫啊。
@帕梅拉·保罗
可以下线。
@LanceYip
(帕梅拉·保罗的答案节选自《消失于互联网时代的 100 件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