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赋闲在家,我过上了梦想中的生活:晚上不睡,白天不起;手机不离手,各大社交平台的热点全部悉知;将新的电影、综艺、电视剧通通看了个遍。顺便实现了“长在床上”的心愿,做到了“非必要不离床”。
干脆就躺平得彻彻底底。
这种生活让我“痛并快乐着”。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对我说:“几天不见,你怎么有气无力的?”
“哦,可能因为最近太闲了,没什么需要用力气的地方吧。”
“在家躺着多好啊,怎么会闲?”
“但每天都是一个样子,好像躺废了……”
我原本以此来给自己好好放个假,过一过梦寐以求的生活,把这样的生活当做是一种休息。
没想到一段时间过后,我既没有好好地充电,也没有收获想象中那份真正的快乐。一天天地消耗着自己的精气神,在放纵中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动力,整个人陷入巨大的迷茫和空虚中。
我发现,我被放纵反噬了,在极度的空虚感中越陷越深,觉得自己保存快乐的能力要消失了。
图片来源:《白日梦想家》
空虚感与这个时代
空虚感是一种消极的情绪,是一种无聊且冷漠的感觉,通常伴随着沮丧、绝望、焦虑等负面情绪,使人找不到自身的价值感。社会文化因素可能是这个时代导致空虚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如今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人们每天都会花大量的时间上网浏览,看似在不停地接收信息,但头脑中呈现出来的却是一个个片段的掠过。被庞杂的内容包裹后,得到的是最新也是最破碎的消息,一些有深度且需要沉下心来思考的文字和观点,变得难以捕捉。频繁且快速地获取碎片讯息,引得人们无法聚焦于自身,思维常常奔波于这些飘忽不定、凌乱且破碎的热点中。心里可能会出现迷茫且无所适从,进而演变成空虚感。如何摆脱空虚感
摆脱空虚感,找回对现实的热情和希望,可以试试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因此,调动起自身积极性,找回追求目标的动力是打破空虚感的重要途径。陷入一些痛苦的回忆中,可能会加剧内心的空虚感。可如果选择对创伤视而不见,它终究会以其他形式来影响生活。◍ 立足眼前的生活,反观过去的经历,围绕“当下是怎样的”来展开;◍ 必要时可以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在咨询师的指导下共同疗愈创伤。
这些温暖爱意带来的归属感是真实存在的,它在不断提醒人们:你正在被好好爱着,也别忽略了要好好爱自己。探索内心是十分有意义的,为了帮助你了解自己受空虚感困扰的程度,我们根据自我心理学、积极分裂、存在分析等心理学理论,结合 Epstein,Levy,Van Bruggen 等人的研究,开发了本测试,帮助你更具体地洞察内在的空虚感,并为你准备了专属的成长建议指南。张心悦,《焦虑是头大象,如何一口一口吃掉它》,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年9月Psychology Today:3 Ways to Overcome Feelings of Empt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