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租界的沿街商铺 图源:history.ifeng.com租界作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的空间产物,一方面是民族国家的一段屈辱历史,另一方面又极大地改变了被殖民国家的空间、景观和文化,时至今日仍然留存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租界是如何实现这样长久的影响力?本文主要以上海城的租界着笔,从历史、空间生产和空间经验三个方面来反思租界,反思租界对城市的改造,以及它背后所代表的一种隐秘的文化殖民。
什么是租界“租界”,从字面意义上看就是“出租的地界”。为什么要出租?为什么又要租借?那就不得不提到那段屈辱的过往。
鸦片战争后,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上海等五个沿海城市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1845年11月《上海租地章程》公布,划定洋泾浜以北、李家场以南为英国人租界居留区,这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设立租界的开始。此后,美租界、法租界相继辟设。
租界在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扩张过程中向东方逐渐袭来。
为什么会有租界19世纪初,英、法、美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家迫切需要掠夺海外殖民地作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于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便成为他们向东方侵略的重要目标。
为了在东方开辟新的通商口岸,打开经济阀门,英国殖民者看中了上海这块风水宝地。将上海部份地区划定为英国的殖民地,这样一来,港口就可以在不收取任何关税下来往运送货物加强贸易,从而限制中国内陆与其他国家贸易往来。中国逐渐丧失了对外贸易的独立自主。
上海租界 图源:parupuntenobu.hatenablog.jp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来支撑制度长期运行的工具。经济贸易往来只是欧洲殖民者短期想要在中国产生的效果,而文化入侵则是导致经济贸易保持长期发展的必备手段。自定租界制度形成后,殖民者为了把他建立成商业活动据点,开始修建马路,领事馆,教会,学校等,让上海人民向香港一样接受英国的教育,将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及基督教,灌输到中国,淡化我们的民族意识,从根本上摧毁我们国家的人民,成为他们的附庸。这是西方权力扩张的必然产物。文化教育是西方掌控话语权,传播自己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西方可以凭借话语权不断鼓吹美化自己来奠定他们在国际社会的领导地位,另一方面妖魔化,丑化被殖民国家。文化主权的沦丧是西方文化殖民的隐形结果,而它的目的是服务于资本主义的长期增长和存活这一最终企图。租界的建立使上海在权力制度划分上,城市规划,经济产业和建筑风貌上逐渐与过去的传统农业社会脱节,在现代化道路上一去不复返。西方文化这种资本为主的意识形态和我国经济主权的沦丧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上海租界本质上只有两部分,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公共租界是英国和美国租界在1863年合并而成,被称为“万国租界”,主要是“英国为主,门户开放”的自治模式。法租界与公共租界的行政体制截然不同,法租界是由法国驻上海总领事和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共同负责管理,体现出法国集权政治体制。 上海租界总图 图源:history.ifeng.com以英国为主体的公共租界,建立了工部局,设立秘书长(负责文书,财政,税收),市政工程师(负责一切公共工程),电务工程师(负责租界电力供应),水道工程师(负责租界自来水供应),警务督察长(负责治安,交通一切法制管理),卫生官(负责租界医院防疫等公共卫生事物)。在此基础上,租界内逐渐成立了行政,税收,建设,医疗,警察和司法等机构,完全脱离了中国的行政制度管辖,实行另一套统治制度。此举将租界真正意义上变成了“国中之国”,来服务于殖民经济,完成其资本的原始积累。
在租界内部权力制度确立划分好之后,西方殖民者就开始在租界内大刀阔斧的进行起了城市初步规划的脚步。开埠前的上海的政治、经济中心一直在县城及东南之沿浦地区。开埠后,由于租界的建立和扩张,上海城区由县城向租界转移。为了符合塑造资本主义发展的空间模式,上海吴淞江南岸到洋泾浜北侧的区域基本与传统乡村社会剥离,形成了新兴的城市社区。租界的扩张带来的就是贸易和工业不断增长,商业区,金融区,工业区逐渐形成并不断扩大。在此基础上,交通也开始建设起来。在1890年前,工部局的道路建设主要集中在英租界内,在逐渐的扩张中,道路建设渐渐不满足于只在租界内部,开始将筑路计划向虹桥倾斜,道路网络开始不断完善延申,城市中心进一步形成并且巩固。道路的建设是租界繁华的原因之一,也是城市空间结构北移的重要标志。1917年上海租界地区示意图 图源:shtong.gov.cn
跑马场 图源:bbs.voc.com .cn
1896年后,上海向大规模工业制造,贸易综合型转变,城市也开始迎来了新一轮更新。逐步形成以租界为核心,同心圆式一圈一圈向外扩散的城区,各种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开始服务于城市。以学校为例,上海的学校都是由教会和外国人兴办,例如怀息中学,圣约翰学校等。还有医院教会,跑马场等都被建成。随着城市发展,租界内部的空间功能性也日趋多样化,产生新的功能用地。系统化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也逐渐建设完备,成为上海步入现代化的缩影。
上海租界歌舞厅 图源:www.huitu.com
总的来说,在城市规划方面,租界的出现打破了过去的制式,也通过文化的渗透在空间治理方面改变了城市规划的单位。
租界的划分也使得城市更加容易以新的形式发展其经济产业。比如上海,这座城市的经济在一次次的航海贸易中快速成长起来,逐渐改写城市工业布局。
租界这种殖民形式,强行从中国剥夺市场和生产资料,打压本地产业。原先英美租界北部较荒僻的地带相继变成工业区,大量难民来此谋生,绅商也汇集上海兴办实业,物资,财富,劳动力为租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租界的扩张也反映了其自身的一种需求,大批工厂的兴起促进商业的发展,工商业的兴起又带动了文化,教育,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
金融行业的介入也是从此开始的,随着贸易的发展,较为完备的金融机构出现。汇兑结算和资金融通活动也开展起来,因此诞生了洋行、专业银行。作为外货倾销和内地原料外运跳板的上海,为金融周转业务量的迅速扩大提供了充分条件。上海之所以成为金融中心,是由于港口的开放,以及上海港与西方港口直接通航贸易往来的结果。
上海租界金融街 图源:baike.soso.com在租界内城市规划开始后,租界内部经济产业的成长为殖民者满足新兴阶级的日常生活和需求提供了经济基础。生活方式的变化进而影响建筑形态,空间,风格。上海逐渐出现了纯粹的西式建筑和中西掺杂的建筑。殖民者将所谓的权力运用的淋漓尽致,在租界内还划分了专门的“西式建筑区域”与“中式建筑区域”,租界内部彻底形成了“对立”的局势,西式建筑的兴起使得中国传统建筑只能在郊区县城缓慢发展。弄堂也因租界经济和城市规划开始发展起来,由于小刀会和太平天国影响,人民纷纷迁居租界,导致租界内人口剧增住房紧张。地产商抓住这个契机大肆建造低价位住宅,将欧洲联立式住宅和中国传统四合院结合创造出这种新建筑样式里弄住宅。上海老弄堂图源:zcool.com.cn建筑风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手段在开始实行全盘西化的过程中,也推动着租界内外发展。汇丰银行大楼 图源:heritage-artchitectures.com大楼主体高5层,中央部分高7层,外贴花岗岩石材。作为新古典主义的代表建筑,建筑整体尺度森严、比例工整,被誉为“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的一座最讲究的建筑”。
汇中饭店 图源:heritage-artchitectures.com
现如今是和平饭店南楼。大楼6层,高30米,是当时上海滩最高建筑,也是第一幢安装电梯的大楼。采用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平稳庄重。以上这些建筑都是最具有资本主义气息的代表,他们承载了租界内新的商业功能,商业模式和文化“传播”。资本主义从那时就渗透进来,是意识形态在空间上的异化表现。
战争的力量推动城市形态的变换,通过对单点片区的改造,以针灸的形式在城市中蔓延开来。资本主义从那时就渗透进来,是意识形态在空间上的异化表现,这正对应了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租界通过自上而下的规划将人分成劳作与有限制的娱乐,体现在城市建设上便是建造了多种多样的生产场所与休闲娱乐场所。比如体育场,通过座位限制、门票购买等方式,让人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娱乐活动付出代价。但其实他们并没有上场踢一下球,更何况在空地上踢球或许也不需要付钱。上海体育场但这样的空间并不完全给人带来压迫,从银行、工厂这类和实际生产有关的功能,到酒店、歌舞厅这类消费娱乐场所,是作为现代社会的前身所出现的,尽管如今的所谓现代社会几乎是“西方”现代社会,但租界无疑推动了这样的现代社会的发展。无论是文化多元带来的洗礼还是经济的推动,租界时期的产物都是如今各个城市发展所赖以生存的重要支撑。武康大楼
租界经过几十载的洗礼,如今在城市中以历史保护街区的形式出现。通过划定片区,在整体风貌、功能区划、管理机制等方面打破了行政区域的划分,做整体统一考虑。对保留城市历史、丰富城市风貌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天津意式风情街
如今的租界也持续为城市拉动着经济。作为旅游景点,所派生的各类服务——参观、游玩、酒店、餐饮、购物等养活了一批第三产业的从业者。
作为城市的“西式背景”,各种网红店借用洋楼场景、欧式街道吸引着年轻人的光顾,甚至渗透到各个年龄层,整个城市都“摩登”了起来。网红现象为当地商家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和旅游收益,许多特色小店、餐馆和咖啡馆因此在这里迅速崛起,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消费,带动了整个街区的经济发展。电视剧《红色》
讲述战争时期租界内的影视剧层出不穷,展现纸醉金迷的生活与外界战争残酷的对比,讲述着这段惨痛的历史。除去本就在描绘当时故事的剧本,也有一些现代影视剧以租界内的空间为故事发生的背景,表现着那段历史在空间中留下的痕迹,由内而外地表达着这个多元世界对人的影响,甚至是以一种悲情的方式展现着普通人在时代的洪流中的无奈。在电影《爱情神话》中,从前的法租界留下的建筑给整个场景蒙上了一层浪漫的滤镜,梧桐成为链接沪语与小资情调的信物。在历史留下的背景中,演绎着现代人的爱情故事,并在其中充满着异国情调对一代人的价值观影响。
电影《爱情神话》
租界也承担着一个城市的具象角色任务。上海的外滩、天津的小洋楼,几乎成为了城市最重要的一张名片,由此衍生出的各色旅游消费是在丰厚文化历史之外更加接地气的功能。
因此,从市井小民的赚钱生活,到小资风格的浪漫情调,租界从西方打开中国大门的一把钥匙,到如今已经渗透到城市的各个角落,融入到每个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大到整个城市的建设,小到在外滩便利店买的一瓶水。
上海外滩街景审核编辑|Miranda
版权©建道筑格ArchiDogs,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Reference:
[1] 孙艳晨.近代天津租界建设法规研究(1860-1945).[J].天津大学
[2] 黄婷.开埠初期的上海港与上海城市发展(1843-1914).[M]《当代上海研究论丛3》
[3] 刘芳,陈罗齐.近代上海的城市化:历史意外的空间后果.[D].《上海地方志》.2020
[4] 翁芳玲,胡晓鸣.租界对上海城市结构演变影响研究.[J].浙江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