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哥的第 1987 次原创 前几天我发了个帖子,分享了电影《长安三万里》李白“将进酒”的英文字幕,没想到引来一些吐槽:有网友举了个例子说“白发”应该是 grey hair,电影中的英文字母是“white hair”,完全是中文直译,错误百出。有网友说感觉像机器翻译,还有网友称其实电影字幕也就那回事。我忍不住想为译者鸣不平,我觉得译文不错。刚才网友说的“grey hair”的确是常见的关于“白发”的译文,但确切来说,grey hair是花白,整体看上去是灰色。而真正“全白”,还得用 white hair。原诗句说“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意思是“在高堂明镜之前,我悲伤自己的头发早晨还是黑色晚上就成了雪白”,李白用"雪"字本身就为了强调"全白",谁家的雪是灰色的呢?所以翻译成 white hair 更符合语境。为《长安三万里》制作英文字幕的译者有点来头,是片方邀请的澳大利亚畅销书作家、评论家 Linda Jaivin 女士,她有一个汉语名——贾佩琳。贾佩琳从事相关工作近四十年,曾为华语电影《霸王别姬》《梅兰芳》《英雄》《一代宗师》提供字幕的翻译工作。我挺喜欢诗歌里的这几句翻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Heaven gave me the talent for a reasonSpend now, riches return in season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Stew the lamb, prepare the ox, let us feastTonight we'll drink three hundred cups at least还有这两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Ancient sages leave no nameIt’s great drinkers who enjoy great fame
还有这句:
斗酒十千恣欢谑Wine flowed like water你可能觉得“Wine flowed like water”很简单,但我反而觉得这句翻译得挺牛,简洁、又有画面感,把那份喝酒如喝水的豪迈气场给翻出来了。看得出,译者用尽可能,简洁、准确、押韵的词句来展现唐诗韵味,实属不易。说到古诗翻译,我突然想到许渊冲,作为古诗翻译大家,一直受到完全英语爱好者推崇,我们看看他是如何翻译《将进酒》的,来看前两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Do you not seethe Yellow River come from the sky,Rushing into the sea and ne'er come back?Do you not seethe mirrors bright in chamber highGrieve o'er your snow-white hair though once it wassilk-black?首先许老把“悲白发”翻译为 grieve over your snow-white hair,你看,他用了“snow white hair”,程度比“white hair”更深了。另外,许老译文的特点就是押韵,你看,“Rushing into the sea and ne'er come back”和“Grieve o'er your snow-white hair though once it wassilk-black”都是以 black 来结尾的。顺便说一下,诗文中的 o’er、ne’er 是 over 和 never 在诗歌中的缩写形式,用来保持韵律或节奏 ,因为 over、never 两个音节,缩写后的 o’er, ne’er 变一个音节。有人在我那个帖子留了这么一个言:“可以说是尽力了,无奈汉语太美,若十,则英语不得其一。”说的没错,汉语的确很美,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任凭英语逻辑再严密,也无法传递汉语的韵味,拿《将进酒》里的“莫使金樽空对月”举例,电影翻译为“never show the moon the empty cup”,许老的翻译为“And never leave vour wine-cup empty in moonlight!”。而原句妙就妙在“金”和“空”字的对比,体现出李白邀朋友纵情豪饮的强烈情绪。而英文中的 moon, cup, empty,无论怎么排列组合,都无法还原这样的情绪,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正如另一位同学所言:“什么莎士比亚马尔克斯……谁能写出将进酒!谁写的出黄河之水天上来!!!我们的长安yyds”。话虽没错,但我一直认为世界上的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不可否认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也是别的文化写不出的传世之作。翻译的确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不同,怎能苛求翻译百分百对等。但这并不妨碍翻译工作者的伟大,无论是许渊冲还是贾佩琳,以及千千万万的翻译工作者,他们戴着镣铐跳舞,他们在夹缝中求得平衡,尽可能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读着去感受别的文化。我想起四川外国语大学广场上有一座石碑,上面刻着一行字:高塔巴别未建成,人间从此需象胥。这个“巴别”指的是圣经里的“巴别塔”(Babel),圣经记载人类希望进入天堂而搭建的高塔,但上帝不满人类挑战自身权威,便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巴别塔计划因此失败。最后“象胥”一词是文言文,指古代接待四方使者的官员,也就是翻译人员。"高塔巴别未建成,人间从此需象胥。”就是说,巴别塔计划失败了,人类说这不同的语言,所以人间需要翻译人员来沟通和了解彼此。也借由这篇文章,向所有译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