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曲【视频赏析】:《荒山之夜》文化2023-07-22 10:07描写群魔乱舞最形象的古典音乐——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编者按音乐是发自人类灵魂的声音,是人类触摸世界最经典的语言。音乐能荡涤心灵,共振灵魂,净化思想,陶冶情操。音乐能缓解情绪,抚平心灵创伤。音乐是世界上最奇妙的艺术,具有强烈而直接的感染力。19世纪美国作家爱伦坡曾言:“任何美的东西一旦达到极致,都会使敏感的灵魂怆然涕下”。然而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尤其是西方古典音乐,它不像绘画和建筑那么直观,因而欣赏起来有一定的门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艺术美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古典音乐这门高雅的艺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为此我们请对西方古典音乐颇有造诣的蔡茂生先生以“每周一曲”边播放边赏析的方式,把这些大师最好的作品用通俗的语言系统地介绍给大家,按照钢琴独奏曲、钢琴和提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和交响曲等不同题材的序列发布。现在我们来欣赏交响乐里的管弦乐作品。管弦乐一般指管弦乐队所写的除了交响曲和协奏曲之外任何体裁的交响乐作品,包括交响诗、交响音画、组曲、序曲、间奏曲以及各类舞曲等。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请注意视频里的文字介绍。莫杰斯特·穆索尔斯基(Modest Mussorgsky, 1839年-1881年),俄罗斯作曲家,与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居伊以及巴拉基列夫组成“强力集团”或称“五人团”,是19世纪典型的俄罗斯本土作曲家。 每周一曲(俄罗斯作曲家 穆索尔斯基)穆索尔斯基是普斯科夫一富有地主最小的儿子,他自幼从母亲学习钢琴。7岁的时候穆索尔斯基已能演奏李斯特的小品。1852年他进入圣彼得堡军事学院学习,当时他非常喜欢历史和哲学。也就在这时穆索尔斯基开始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1856年穆索尔斯基离开军校出任禁卫团少尉一职。在那里他遇上了比他大三岁的巴拉基列夫,终于接受到正式的音乐教育——研习贝多芬、舒伯特和舒曼的作品。1858年7月17日穆索尔斯基离开禁卫团,但一直和巴拉基列夫保持联系。随后又通过巴拉基列夫认识了鲍罗丁、李姆斯基—科萨科夫和居伊,他们在一起讨论艺术,研究哲学和评议政治。五个人自称“五人强力集团”,立志振兴俄罗斯民族音乐。除了巴拉基列夫,其他四个都是半路出家的音乐家。离开军职后,穆索尔斯基开始创作管弦乐曲,名作《荒山之夜》就是出自于这时期。1869年开始着手改编普希金同名戏剧《鲍里斯·戈东诺夫》,于1872年7月完成,这可能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一部歌剧。同期间还开始创作另一部歌剧《霍万斯基党人之叛乱》,但生前一直未能完成。1874年写下钢琴组曲《展览会之画》。1880年因酒瘾被政府部门辞退,一年后因病去世。除了上面介绍的作品外,穆索尔斯基还创作了很多歌曲,如《跳蚤之歌》、《死亡歌舞》等。穆索尔斯基大部分作品生前都未完成,经其他作曲家的改编和配器下才得以与大众见面。管弦乐《荒山之夜》是穆索尔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其构思出自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小说《圣约翰之夜》中对巫婆安息日的描写。这是在19世纪欧洲民族乐派兴起后,俄国民族乐派利用本民族民间音乐、传说等素材勾勒出的一部杰出的交响音画,完成于1867年。穆索尔斯基去世后,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于1886年整理并配器。作者在原稿上有一段文字描述:“来自地下深处非人类的轰鸣。黑暗幽灵的出现,以及随后黑暗之神的登场。对黑暗之神的赞颂和阴间的祭奠,狂欢作乐。在狂欢作乐最热闹时,远方传来乡村教堂的钟声,这声音驱散了黑暗幽灵——破晓。”每周一曲《荒山之夜》的结构是一个不太严谨的奏鸣曲式,更像是复三段式。呈示部(或者说第一段)出现前有一个简短的引子,小提琴快而极弱的嗡嗡声,描写基辅附近的一座荒山上,阴惨惨的声音腾空而起。接着第一主题低音部用顿音奏出呆板的音调,代表妖魔们出现的脚步声,在这里作者有意无意地嵌入了贝多芬的“命运动机”。第二主题由长号和大号齐奏出威严阴沉的音调,代表“黑暗之王”车尔诺鲍格登场。发展部(第二段)是整部作品的中心,长号和木管高音奏出短促的切分节奏(发展部第一主题),描写妖魔们向黑暗之王进行赞颂和祭奠礼。随着魔王起舞,女妖们也在低声吟唱(发展部第二主题),气氛越来越热烈。再现部(第三段)相继出现引子主题、第一主题、第二主题、女妖吟唱主题,妖魔们开始举行盛宴,群魔乱舞,乐曲力度逐渐加强,狂欢进入了癫狂的阶段,仿佛一个个幽灵在空中飞舞,一群骑着扫帚的女巫呼啸而过。突然,远处传来教堂的钟声,这是尾声,天已破晓。单簧管奏出优美的旋律,人们从梦中苏醒,妖魔们也悄悄逃遁,乐曲也在一片平静安宁中结束。(穆索尔斯基 - 《荒山之夜》)(作者:蔡茂生,旅居意大利,长期从事对西方古典音乐的赏析、评论和普及工作,对大师名曲颇有造诣。)【热门】每周一曲合集(每周六更新)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