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曲 - 鲍罗丁 - 《波罗维茨舞曲》
一位横跨三个主业的作曲家 – 鲍罗丁的《波罗维茨舞曲》
音乐史上有这样一位作曲家,他的主业不是音乐,而是化学和医学。 他平时在实验室工作,只有周末才有时间搞音乐创作,所以有个“星期天作曲家”的称号。他在化学领域的贡献很多,发现了羟醛的自缩合反应、苯的衍生物(第一个合成了苯甲酰氯)等,曾与元素周期表的发明者、俄罗斯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一同参加第一届国际化学会议。 他还在二十五岁时获医学博士学位,后创办医科大学并任教授。他就是俄罗斯作曲家 亚历山大 · 鲍罗丁(Alexander Borodin,1833-1887)。
(俄罗斯作曲家 鲍罗丁)
鲍罗丁生于圣彼得堡,卒于圣彼得堡。从小勤奋好学,醉心于音乐与化学。1856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医学院。1858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64年任教授。1874年起领导医学院化学实验室。1872~1887年,鲍罗丁创办圣彼得堡女子医科大学。
鲍罗丁的音乐创作活动始于19世纪50年代,写了一些声乐浪漫曲、钢琴小品和室内乐等。1862年结识巴拉基列夫,成为“新俄罗斯乐派”(强力集团)的重要成员。虽然鲍罗丁作品数量不多,但在歌剧、交响乐和室内乐方面均留下了典范性的作品。
代表作有:体现古代俄罗斯宏伟历史画卷、抒发爱国主义精神的歌剧《伊戈尔王》,奠定俄国史诗性交响乐体裁的《第二交响曲“勇士”》,富于俄罗斯风格和东方色彩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两部弦乐四重奏及声乐浪漫曲《为了遥远祖国的海岸》等。
鲍罗丁生前以科学家著称,死后却以作曲家的名声流传至今。在他的墓碑上刻着他的主要作品主题和他研究的化学公式。一位评论家说:“没有一个音乐家只写了那么一点作品而能永垂不朽”。
鲍罗丁最著名的作品是《波罗维茨舞曲》(又称《鞑靼舞曲》),选自歌剧《伊戈尔王》,它是鲍罗丁根据十二世纪的俄罗斯史诗《伊戈尔远征记》自编脚本并作曲的一部歌剧,创作于1887年。
歌剧的剧情大致为:在古俄罗斯的普蒂威尔城(今属乌克兰),伊戈尔王和王子弗拉基米尔率军抵抗入侵的波罗维茨人,不幸战败被俘。在波罗维茨人的营地,王子和波罗维茨的康恰柯芙娜公主相爱,而伊戈尔王一心希望逃回到祖国,以雪前耻。波罗维茨首领康恰柯汗很欣赏他的刚强豪勇,表示愿意释放他,但要他答应不再与波罗维茨人为敌,遭到了伊戈尔王的拒绝。后来伊戈尔王设法逃回了祖国,而王子则留在波罗维茨同康恰柯芙娜公主成亲,当了敌国的驸马。遗憾的是作品还未完成作者就去世了,由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一起续完。
《波罗维茨舞曲》出自歌剧中的第二幕,是康恰柯汗为了留住伊戈尔王之心而组织的歌舞大会。 原为抒情合唱曲,融合了中亚音乐和俄罗斯高加索音乐的风格,唯美、悠远而宽广,犹如天籁从辽阔的草原和远古,一直传唱至今。这首舞曲的一个重要特色是经常把重音放在第二拍上,造成一种奇妙的切分效果,使人感到畅快淋漓又豁然开朗。现在音乐会一般上演管弦乐版本。
波罗维茨民族,也称鞑靼民族,位于莫斯科以东约一千公里,在十二世纪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游牧民族。作品采用了有点像《蓝色多瑙河》的自由结构,由一个简短的引子和四首舞蹈组成,每一首舞蹈都有鲜明的节奏特色。第一首小行板是波罗维茨少女舞蹈,带有强烈的如歌性,甜美而妩媚,充满了伊斯兰风情。这段旋律非常有名,曾经被很多流行音乐所引用。第二首活泼的快板是成年战士舞,音调质朴,带有民歌风味。第三首快板是男女混合舞蹈,音乐狂野而粗犷,波罗维茨人民兴高采烈的地欢庆战争的胜利。第四首急版是少年们的舞蹈,音乐充满了青春的动力。随后音乐再现了变形的第一首、第四首和第二首舞蹈旋律后进入尾声,最后在一阵令人晕眩的狂热舞蹈中结束。
(鲍罗丁 - 《波罗维茨舞曲》)
再附上一个歌舞版本:
我们可以在这段舞蹈中依稀看到中国蒙古舞和新疆舞的影子。
(作者:蔡茂生,旅居意大利,长期从事对西方古典音乐的赏析、评论和普及工作,对大师名曲颇有造诣。)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