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曲【视频赏析】:《斯拉夫进行曲》
每周一曲【视频赏析】:柴可夫斯基的爱国进行曲——《斯拉夫进行曲》
编者按
音乐是发自人类灵魂的声音,是人类触摸世界最经典的语言。音乐能荡涤心灵,共振灵魂,净化思想,陶冶情操。音乐能缓解情绪,抚平心灵创伤。音乐是世界上最奇妙的艺术,具有强烈而直接的感染力。19世纪美国作家爱伦坡曾言:“任何美的东西一旦达到极致,都会使敏感的灵魂怆然涕下”。
然而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尤其是西方古典音乐,它不像绘画和建筑那么直观,因而欣赏起来有一定的门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艺术美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古典音乐这门高雅的艺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为此我们请对西方古典音乐颇有造诣的蔡茂生先生以“每周一曲”边播放边赏析的方式,把这些大师最好的作品用通俗的语言系统地介绍给大家,按照钢琴独奏曲、钢琴和提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和交响曲等不同题材的序列发布。
现在我们来欣赏交响乐里的管弦乐作品。管弦乐一般指管弦乐队所写的除了交响曲和协奏曲之外任何体裁的交响乐作品,包括交响诗、交响音画、组曲、序曲、间奏曲以及各类舞曲等。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柴可夫斯基的爱国进行曲——《斯拉夫进行曲》,请注意视频里的文字介绍。
俄罗斯最伟大的音乐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出生于俄罗斯伏特金斯克市,一个现在乌德穆尔特共和国的小镇子。
每周一曲
(俄罗斯作曲家 柴可夫斯基)
年轻的柴可夫斯基接受了非常好的基础教育。1858年,柴可夫斯基离开学校然后进入司法部做部长秘书,不久他就加入了司法部的合唱团。后辞职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毕业之后,应莫斯科音乐学院院长尼古拉·鲁宾斯坦之聘担任音乐教师。接下来的十年都全心投入教学和创作。在从事教职的第一年就完成了第一号交响曲“冬之梦”。
1868年开始,柴可夫斯基与俄国国民乐派“五人强力集团”逐渐走得很近。1869年写下著名的管弦乐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但随后柴可夫斯基的作曲风格越来越偏向西欧,和强调民族素材及风格的国民乐派渐行渐远。
1876年,一位富孀梅克夫人认可了柴可夫斯基的才华,决定从经济上帮助这位青年作曲家。此后14年,梅克夫人一直给柴可夫斯基以经济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励,但两人从未见面。柴可夫斯基非常感激她的帮助,把《第四交响曲》献给她,称之为“我们的交响曲”。1890年,梅克夫人给柴可夫斯基写信宣告停止提供资助,断绝了两人的友谊,这对柴可夫斯基脆弱的感情带来了很大的打击。
1877年,柴可夫斯基和一位追求他多年的女学生结婚,婚后蜜月还没结束,柴可夫斯基就后悔了,他企图在冰冷的莫斯科河中自杀,也因此染上严重的肺炎。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属于柴科夫斯基的创作晚期,其艺术造诣进入了顶峰阶段,一系列不朽的杰作相继问世,进一步确立了柴科夫斯基世界级作曲家的地位。1893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名誉博士称号。同年在首演第六号交响曲《悲怆》九天后,柴可夫斯基突然去世。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基调建立在民歌和民间舞蹈的基础上,所以乐曲中呈现出浓烈的生活气息和民间特色,他惯于采用起伏的对比主题,利用音乐形象来表现生活中各种心理和感情状态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主精神贯穿着他全部的创作活动,他主张音乐的美要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基础上,因此他的作品一向以旋律优美,通俗易懂而著称,又不乏深刻性,他的音乐是社会的真实写照。他不仅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而且是一位擅长以音乐描绘心理活动的大师,探索着人生的奥秘。
他的作品中很多都极其优秀,如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芭蕾舞剧《天鹅湖》 、《胡桃夹子》、《睡美人》 、《第四交响曲》 、《第五交响曲》、《悲怆(第六)交响曲》、《曼弗雷德交响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以及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1812序曲》、《意大利随想曲》、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钢琴三重奏《纪念一位伟大的艺术家》、钢琴曲《四季》等。
柴可夫斯基可以说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外国音乐家之一,一方面因为他的作品是俄罗斯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完美结合,既有通俗易懂的一面,又有很高的艺术性,抒情优美而又深刻,富有低沉的歌唱性,可谓雅俗共赏。另一方面是因为前苏联和中国的历史渊源,当今的中国和俄罗斯又处于史上最好的合作关系,中国人自然对俄罗斯的艺术有一种特别的情感。
(作者:蔡茂生,旅居意大利,长期从事对西方古典音乐的赏析、评论和普及工作,对大师名曲颇有造诣。)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