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台回复“商论入群”即刻体验主编领读(订户专属全年服务)!
欢迎订阅《经济学人·商论》阅读中英双语视频完整版
比特币曾是廉价资金时代的象征,被许多人视为一种没有内在价值的数字代币,但它证明了自己坚不可摧。任何在2021年前买入并一直持有比特币的人现在仍坐享浮盈,即便收益远远低于两年前。换言之,风险资产中的万物皆泡沫似乎经受住了通胀回归、利率上升、欧洲战争和衰退威胁。还有什么东西能把它戳破?欢迎订阅《经济学人·商论》阅读中英双语原文。
Can anything pop the everything bubble?
对于某一类投资者而言,去年是一种解脱。的确,损失相当惨重。但至少市场开始能让人看得懂了。过去十年里,各国央行疯狂印钱购债。利率被维持在异常低位,甚至是负值。其结果就是“万物皆泡沫”,在这场投机狂潮中,从股票到房地产,再到烧脑的加密资产,一切估值都在飙升。这注定不会有好结果,而2022年终于崩盘:通胀消灭了廉价资金;万物的泡沫被戳破;资产价格暴跌。一些资产价格甚至开始回归理性。市场似乎又将回到令人安心的枯燥无味的投资方式——基于基本面而非炒作热点。如果这听起来耳熟,而且你也是这些松了一口气的投资者之一,那么过去几个月的事态发展可能让你措手不及。美国和全球股市齐升,距离历史高位仅一步之遥,而上涨的还不仅仅是股票。事实证明,所有风险资产对看似灾难性的消息也表现出惊人的韧性。美国银行编制的美国高收益(即“垃圾”)债券指数在2022年从波峰落到波谷,下跌了 15%。自那以来,它已经收复了半数失地。欧洲一个类似的垃圾债券指数也是如此。全球房价在此前牛市中创下最高涨速记录后从峰值仅下跌了3%(经通胀调整后为8%到10%),但即便是这样的小幅下滑已经显现出止步的迹象。最让人惊讶的是,甚至更具投机性的资产也表现坚挺。比特币曾是廉价资金时代的象征,被许多人视为一种没有内在价值的数字代币,但它证明了自己坚不可摧。任何在2021年前买入并一直持有比特币的人现在仍坐享浮盈,即便收益远远低于两年前。即使是非同质化代币(NFT,代表数字媒体作品的记录),其在2022年的销售额也比2020年高出70倍,达到15亿美元。换言之,风险资产中的万物皆泡沫似乎经受住了通胀回归、利率上升、欧洲战争和衰退威胁。还有什么东西能把它戳破?... ...
这篇文章来自《经济学人》的“梧桐”(Buttonwood)专栏。此专栏聚焦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是希望及时、深度了解这一领域动向的读者需加以关注的版块。和《经济学人》其他专栏一样,这个专栏的名字由来也颇有趣——两百多年前在华尔街一棵梧桐树下达成的《梧桐树协议》被认为是纽交所建立规程的起源,由此成为一份著名的金融自律协议。
2023年7月21日起订阅《经济学人·商论》不再继续免费赠送全年学习社区,若您想继续跟随官方译者全年英语进阶,精读原刊文章,欢迎联络商论小助理 ↓订阅《经济学人·商论》获取完整文章+同步解锁发刊至今的3000多篇往期文章,包括2000余篇文章的英文原声音频,并免费加入主编领读社群(一年)*入群方式:完成订阅 - 关注微信服务号【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并后台回复关键词“订户入群” - 添加小助理企业微信等待审核后被邀请加入商论订户专属社群↓更新至最新版APP体验搜索功能,
往期3000篇精选文章任你读↓
(安卓用户请通过tegbr.com更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