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色字关注“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近日,一款在线生成照片的AI相机引爆社交圈,只需9.9元,上传至少20张正脸照片,用户就可以生成一套AI写真。火速蹿红后,该AI相机也遭遇了“隐私”争议:用户上传的照片会被如何处理?个人隐私信息如何保护?
用户内容可被“任何形式”使用?
AI相机霸王条款引用户质疑
最近,一款AI写真小程序火了,用户只需上传至少20张正脸照,并花上9.9元就可以得到不同风格的写真,生成的照片均带有水印,想要下载高清照片或照片原图需支付额外费用。
自7月17日宣布正式向大众开放后,该应用服务器火爆,生成图片的等待时长一路走高,甚至一度需等待十几个小时才能出片。但这个小程序本质上并非相机,而是一款将用户上传的照片生成精美写真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类应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翁之颢分析,这款小程序的火爆基于两点原因,一是有趣,二是有非常强的社交属性。“用户通过‘换脸’等应用生成了有趣图片后,可以发布在自己的社交空间,可能引起较广泛的关注或讨论。”不过,伴随走红的还有质疑,有用户指出,该AI相机小程序此前的用户协议中有该小程序“可以任何形式、任何媒体或技术使用用户内容”的描述。△此前用户协议内容描述截图
最近,河北邢台的郝女士也看到了不少朋友发布的AI合成照片,她本来也跃跃欲试,但考虑到要上传自己清晰的正脸照片,心中有不少担忧。“现在很多小程序都会让用户提供高清的正面照,这款相机甚至需要提供20多张,它的协议也有点像霸王条款,我觉得存在一定风险。现在需要人脸识别的场景越来越多,如果人脸信息泄露的话,会非常麻烦。”7月20日,对于引发网友不满的条款,该AI相机团队回应称,原协议内容有误,第一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修改,并向用户承诺,上传的照片只会用于数字分身制作,不会提取也不会用于识别和其它用途,且分身制作完成后会自动删除。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加速了数据信息的分享,为隐私保护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个人信息的隐私危机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目前,我国对于互联网应用在用户隐私保护、用户信息保存方面已有诸多规定。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产品、服务具有收集用户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明示并取得同意。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将于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该《办法》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开展预训练、优化训练等训练数据处理活动,使用具有合法来源的数据和基础模型;涉及知识产权的,不得侵害他人依法享有的知识产权;涉及个人信息的,应当取得个人同意或者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翁之颢认为,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所使用的数据库并未获得广泛的信息授权,所以,相关的信息保护是该领域常见的问题。“大平台可能会收集特别多的用户信息,形成信息量的垄断,与其它App或产品形成不正当竞争;其次,个人信息滥用问题也非常严重,比如说,我们在使用AI相机时上传了一张个人照片,你会发现这张照片很快被用在了其它场合,甚至导致了诸如人工智能诈骗等衍生问题。”此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左晓栋曾表示,消费者应该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非常敏感,包括人脸数据;同时,整个社会也要加大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监管部门要加大惩罚力度,也就是说,检察机关、消费者团体或者国家网信部门指定的有关组织要及时发起公益诉讼,形成群体的磅礴力量,来保护弱势的消费者。”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