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一代鸡娃:成为妈妈的骄傲后,我一度想跳泰晤士河....
最近经常刷到热搜“暑假太可怕了”,起源是许多UP主扮成老师现身说法:
“一年级暑假太可怕,如果不努力就要被碾压”;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年级暑假最可怕,开学差距就拉开了”……
作为家长,看到这样的话未免焦虑。即使明知对方是为了卖课或卖资料,也忍不住暗自心惊:不会真的耽误孩子吧?
最近在看一本书,名叫《妈!这是我的人生》。
作者王食欲是“北京第一代鸡娃”,她写自己成长经历的文章曾刷爆朋友圈,后来受邀出版了这本书。
书是她和母亲永爱合著的,通过回顾长达20年的“鸡娃”经历,我们看到了一对母女的挣扎和反思。
王食欲是个95后,出生于北京。她的妈妈永爱是山西晋中小城女孩儿,后来考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工作,嫁到燕山不算十分富裕的家庭。妈妈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见识了更广阔的天地,因此一心想让女儿走得更高更远。
不过,他们是双职工家庭,女儿刚出生时都没空照顾。妈妈那时还在市区租房,先是请了保姆帮忙,后来实在忙不过来,就将女儿送到了爷爷奶奶家。王食欲说自己算是“空巢儿童”,6岁前都是在化工厂环绕的郊区长大的。
如此环境下,王食欲的童年相当轻松。她没上过早教课、思维课之类的,辗转上了几家幼儿园,不过都是断断续续。散养的结果是她学前教育缺失,回到市区后非常不适应。
图自纪录片《高三》
王食欲5岁多时,妈妈在朝阳区买了一套二居室。有次带女儿玩时,她突然发现女儿数数只能数到9,连10都不知道!
她瞬间感到恐慌,急急将女儿接回,送到了楼下幼儿园。但老师不断反馈:“你女儿不守纪律,会抢玩具、推其他小朋友,没有规则意识、团队意识、谦让意识!”
女儿成了别人口中的“熊孩子”,妈妈也成了会被人“批评”的母亲。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女儿上课经常有小动作、说话、抖腿,而且成绩不好。由于没提前学过拼音、加减乘除,孩子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数学都是80多分,而班上有很多双百分。
后来,老师把妈妈叫到了学校,说孩子可能有多动症,需要尽早纠正。妈妈很崩溃,和丈夫商量后,将女儿送到了一家行为治疗中心。
图自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
王食欲至今认为这个“行为治疗”,是一场骗局。她在那里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挑小棍儿”:面前堆着乱七八糟的塑料小棍儿,而她需要用一根小棍儿把其他小棍儿挑开,再整齐地摆放到桌子上。据说这样可以练习专注力。
除了昂贵的“行为治疗”,王食欲还陆续报有绘画班、科技班、古筝班和芭蕾班。之所以报这些,是因为可能在未来的升学中加分。妈妈为此支付了昂贵的费用,王食欲的古筝学到了9级,后来培训费涨到每小时1500元才停下!
王食欲很喜欢画画和科技课。不过在妈妈看来,这些都是副业,为了学业是可以停掉的。小学四年级时,妈妈开始筹划“小升初”,课外班只保留了古筝,取而代之的是数学、英语等学科培训班。
图自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
熬夜写作业成了常态,王食欲的课余时间都被填满了。她有3个目标学校,每个学校报3个冲刺班,共报了9门课!她的周末特别忙,除了吃饭,其他时间都在上课,同时还要完成学校及9个冲刺班的全部作业。
她的视力急剧下降,小学5年级时,近视度数高达500度。
但努力并没有换来回报。小升初时,她的目标学校都拒绝了她,虽然她的成绩已经很好,但她不是“三好生”,而北京优秀的学生太多了。
后来,她进入了一个民办外国语学校。
或许是小升初受挫,或许是之前被“鸡”得养成了习惯,王食欲中学时特别自律,她将时间规划得非常好:早上6点起床,在车里吃早餐,然后背语文和英语;下午放学的公交或地铁上,她会写完当天作业;回家后再自己找各种习题来做。
妈妈很高兴,因为女儿开始“自鸡”了。妈妈也没闲着,除了做饭、开车外,还会帮女儿分析试卷和考点,也帮着抄错题本。当然,他们还报有各种辅导班,女儿已经非常习惯了。
王食欲初中成绩非常好,多次拿到班级前三、年级前五名。与此同时,她还热衷于竞选三好生、班长、团干部。或许,她觉得这些有助于以后上重点高中吧。
本文系授权发布,版权归精英说所有,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INSIGHT视界 诚意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