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了五门暑假班,这是我和叮当最满意的选择
今年暑假,因为叮当小学报名随时会有面试可能,所以7月份我们原地呆深圳,没有计划出行。家里两个娃,我要忙写公号和照顾妹妹,除了晚上的睡前阅读、陪看影片等,其余时间陪伴哥哥的重任,就落在刘先生身上了。
队友最擅长的事,就是送去兴趣班,虽费银子,但省事省心。只要叮当对哪块感兴趣,爸爸就屁颠屁颠找班去了。
滑板课,娃喜欢,必须得报。
练字班,下半年上小学了,字先练个熟手。
绘画课,今年也是神奇,娃突然对画画有了感觉,每天早起起来刚睁开眼,就要跑绘画室。
反正,不管什么班,把娃丢给老师,老父亲就有安心刷手机的美好时光了(我不是吐槽,我只是羡慕,毕竟带妹妹得每时每刻都盯着)
不过要说父子俩都喜欢的课,那非围棋莫属。经常棋盘一摆,杀一局。时间就这样慢慢悠悠过去了。
叮当喜欢围棋,算是个意外之喜。
因为身边很多朋友的孩子围棋已经入段了,所以去年我开始让叮当接触围棋 ,但是他兴趣不大,我也就没强求。
直到今年4月我们去大理游学,我又被一位同行妈妈反复安利围棋的好处:
以及叮当新交往的一个好朋友围棋很厉害,都快业余1段了,他很是羡慕,囔囔着想学。
所以刘先生趁热打铁,速速买来围棋棋盘,简单教会了他围棋的规则。
不过碍于“老师”的水平一般,只能教他到很浅显的程度,我建议还是让孩子系统地报班学围棋。
我们先是在线下试课,但第一节课,老师一直在讲理论,他兴趣不大,加上路途较远,也就没下文了:
后来我们就转战到了线上,我和小伙伴对市面上比较热门的围棋网课,做了反复对比、上体验课正式课:
我陪着陆续学了快3个月,现在叮当学到了进阶课程的进阶阶段,他对围棋的热情并没有衰退。
虽然上课和练习还是需要大人盯着学,不能完全放手,但线下练习他到挺勤快,这是我没意想到的。
看到他几个月来的棋艺精进,从一盘棋也赢不了(硬核爸爸坚持不肯让棋),到现在和爸爸实力相当,哪怕输了棋擦干眼泪再来一局,坚持下棋,我既欣慰又庆幸。
幸好没有因为自己的认知局限,对围棋的不了解,就把这项绝佳的兴趣阻挡在孩子的世界门外。
在陪着孩子学围棋的这段时间,作为小白的我,觉得围棋真的挺值得孩子学。之前我也推荐了很多国外的桌游,但要说博大精深,玩起来还是围棋更妙趣。
它是咱们国家传统文化的瑰宝,能磨炼心性,更是最好的数学逻辑思维游戏。
这也是4000多年前,尧发明围棋的初衷:
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若白: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
——晋《博物志》
下面是我作为围棋小白,陪娃学习3个月的观察和心得体会,来和大家分享下吧:
入门容易 天花板高
作为中国古代传统四艺之一,琴棋书画中的“棋”,实际上就特指围棋。
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是“围棋”忠实爱好者:从刮骨疗伤时还不忘与人切磋围棋的关羽,专门设立官职教人下棋的棋痴唐玄宗,用围棋“避六宫之惑”的宋太宗,再到爱用围棋做战略比喻的毛主席,金庸先生小说里梅庄四友的老二黑白子......
关于围棋和历史人物、商政界名人的典故,我确实听过不少。
因为玩家大多很“精英”,所以在我的认知里,围棋是聪明人玩的“高智商”游戏,规则应该很复杂吧?
但陪叮当学围棋这段时间,我才发现,原来围棋入门是真的不难!它是一项真正意义上雅俗共赏的低门槛游戏。
《新围棋少年》江流儿
围棋规则很简单,孩子只要会数数字(数“气”),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就能理解个大概,能够在棋盘上开始摆棋下棋了。
所以我认为6岁左右,是一个学围棋比较合适的年龄,孩子的理解力足够,也更坐得住了。
围棋的基础规则可以总结为,谁占的地方更大,谁就赢了。
我来说说入门玩法:
这里我插播个
《请回答1988》的搞笑片段:
看过的同学有印象吗?
黑棋有4口气
这块黑棋有6口气
黑棋赢了
了解了这些最基本的规则,就可以开始简单的吃子练习了。
看起来是不是挺简单的?但我随后发现,虽然规则简单,围棋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棋盘游戏之一。
光是基础的吃子方法,就分为抱吃、门吃、征子、双打吃、枷吃、接不归等,而到了布局阶段,二连星、三连星,对角星、错小目、向小目、对角小目、秀策流……脑子快不够用了
枷吃:给白棋上了一道枷锁,向左向下都逃不掉
征吃(扭羊头):从两边连续打吃,使白棋只剩一口气,最后一口全吃掉。
扑吃:扑入对方口中“送死”,再置之死地而后生
抱吃:把对方的棋子往自己棋子多的地方赶,用怀抱一样把对方的棋子吃掉。
越学到后面,就越会发现,围棋是个典型的“眼睛会了,脑子和手不会”的游戏,因为每场棋局都不一样,每一步都需要严密的计算。
这一点,其实从围棋的等级水平考试就可以看出来,入门容易,精进难,天花板超高。
如果孩子要想成为柯洁这样厉害的职业九段棋手,要经历什么呢?
围棋考级分为业余级位(K)
而段位又分为职业段位和业余段位(D)
● 先升“级”:25级、20级、15级、10级、5级、2级、1级。各地区有所不同,1级为业余级别等级最高。
● 再入业余“段”:业余1段——业余8段。
业余1段,可以说是“真正入门”了,但只有不到一半的业余爱好者能够达到业余1段。
● 最后是升职业段位:职业初段——职业9段。
围棋的进阶体系非常成熟,所以无论让孩子学围棋的初衷是什么,是单纯想培养一门兴趣爱好,还是想练习思维能力,或者孩子很喜欢下围棋,有入段,甚至走职业路线的想法,都能得到满足。
培养“大局观”
围棋和打战一样,是一场博弈,讲究排兵布阵,目光要长远。
举个例子,叮当现在在练习吃子,下棋时,经常是急着去进攻对手,却没看见自己已经“后院失火”,已经只剩一口气了,所以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被提子。
还有一种情况是,明知道自己必输无疑,一块棋跑不了了,但还是不甘心,“一步错,步步错”,经常出现明明有翻盘的机会,不愿意及时止损,越输越多的棋局。
这些都是因为他陷在了自己的思维里,没有关注到全局棋势的走向,没有“大局观”。
和五六岁的孩子讲这些大道理还为时尚早,但现在棋下多了,叮当耳濡目染地学会了,要先保护自己弱小的棋子,再去进攻对方,时刻“数气”,预判危险;
如果一块棋实在跑不了那就不跑了,“送你了,我还能赢回来!”,渐渐地居然变得比以前更豁达了——
落子无悔,一城一池的得失固然重要,但别因小失大,笑到最后才是赢家。
送上唐代围棋名手王积薪所写的《围棋十诀》,如果孩子能从学围棋中参透这些道理,那将会是他们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
培养计算、逻辑推理等
理科思维能力
下棋结束后,我们讨论下棋,我说叮当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多想一想(虽然我也未必做得到)
围棋对孩子的思维训练是无处不在的,可以说,每一手棋,都是一道数学思维题:
我哪块棋有优势?
哪块棋很危险?
为什么要下在这儿?
对手可能会下在哪儿?
我该怎么应对?
还有更好的下法吗?
棋盘纵横十九道,361个点,理论上棋局的变化量是3的361次方,远超宇宙原子的数量。
其复杂度被学者认定为PSPACE-hard等级(一种计算机复杂度算法)相当复杂。
正因为瞬息万变,无法预判对手的下一步是本手、俗手还是妙手,所以围棋“千古无重局”,这也是它的精妙和乐趣所在。
2022年江苏文科状元丁润阳作文
围棋棋力业余5段
之前叮当也玩过不少桌游,但像围棋这种,需要不断专研、精进的,少之又少,因为围棋修炼的是孩子的底层理科思维能力。
首先是对计算力的锻炼。初学围棋时,最重要的就是学数气,“气”是一块棋在棋盘上的生命值,有气则活,无气则亡,所以数气是下围棋的基础。
点目和数子也是围棋规则的重中之重,它们又决定了对围棋胜负的判断。所以从开始到结束,围棋都在和数字打交道。
另一点是围棋对于逻辑推理能力和观察力的培养。
叮当的围棋老师经常说,围棋要走一步看三步,意思是每走一步棋,就要考虑后面三步棋怎么走。
而职业棋手经过长期训练,甚至能算出后面的几十手棋,提前考虑各种下法带来的变式结果,所谓“一目千手”,其实就是“预见未来”,在头脑中画思维导图的能力。
谷歌用这幅动图展示
围棋比国际象棋更加复杂
还记得几年前看人机对战,有人对棋圣聂卫平做过采访,大概意思是说:
我们人也许可以在一步棋下完之后,迅速地考虑后续几十、上百种变化,而阿尔法团队是一台主机在比赛,背后还有一千多台电脑同时为主机做辅助计算,这样的计算力肯定是人没法比较的。
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实战练习,做各种死活题和手筋题,从算1手,到3手、10步,养成从点到面的思维习惯,这会极大地带来推理能力的提高。
最后是围棋非常特别的一点,看重复盘环节。
现在每周学完,叮当的老师都会为他做复盘讲解,我也会陪他去对弈记录里,看自己下过的棋,找找问题在哪儿,还会主动询问老师。
而对于更好的棋手,在对局完毕后,他们会再次复演这盘棋,来检查自己的优劣势,找出双方攻守的漏洞,加深对这盘对弈的印象。
这对初学者很难做到,因为这不仅是对棋子位置关系的简单记忆,更是对行棋逻辑的深层理解和回顾。而学棋两年的小朋友,基本上就可以把一盘棋还原70%左右。
计算、逻辑推理、观察、记忆力、复盘的习惯……这些本来就是理科思维的培养过程,可以迁移到任何学科中,也是“学霸养成”的底层逻辑。
培养抗挫力
围棋是一项不断面对胜负的竞技游戏,输赢非常直接,这对于得失心重的孩子来说,很“残酷”。
最开始叮当爸爸陪下棋时,他爸爸坚持不让棋,所以每次都是叮当输,一输就哭。
叮当就学会了自我安慰😂,“爸爸是大人,而且学棋很久了,我是刚学棋的小孩,所以我输了是很正常,没关系的。”
输了棋,他就会到我这里来找回自信:
我比他下得差多了,输得很惨的黑子是我
后来上了围棋的正式课,课后和同水平的对手PK,输赢参半,得失心依然很强。
但虽然输多了还是会哭,却能擦干眼泪后平静地继续迎战了,“我没看到自己被关门吃,实在不应该!下次我会再下慢点的。”
这可能就是苏东坡所说的“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吧。
在喜悦和难过的不断轮回中,学会赢,更学会输,不怕输,跌倒了还能爬起来,越挫越勇,就是最可贵的竞技精神,这也是围棋磨炼心智的部分。
对江苏状元丁润阳父母的采访截图
是一门值得终身培养的爱好
围棋还有很多优势,培养专注力、耐力等,这里就不细说了。
围棋有个别称,叫做“忘忧”,相传是西晋的一位大臣祖衲,因为时局动荡,就开始醉心围棋,认为下棋可以忘忧。
下围棋就像画画、阅读一样,是与自己心灵的对话,需要全神贯注,专注当下。在纷杂的世界里,这份宁静弥足珍贵,是暂时忘忧的小窝,这也是我最希望围棋能带给叮当的“价值”。
其实对于父母,围棋不算是一项“讨喜”的学科,它没有展示性,孩子不能像跳舞、弹钢琴一样展示成果,它只是一盘静静的棋局,外行连热闹都看不懂😂。
但它细水流长,隐喻的东方哲学,对于得失、攻守、舍得、延迟满足的演绎……这些内容是任何兴趣班都替代不了的。
人生如棋,棋如人生,叮当会在学围棋这条路上走多久我不得而知,但这一生,能让孩子多一个兴趣爱好也是极好的事。
愿我们的孩子,能从自己喜欢的爱好中收获精神力量,发光发热~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